心理科普依赖心理危害大

小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及姥姥、姥爷对她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梳头,连吃饭也得妈妈喂。晚上睡觉时,她只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方可入睡。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她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像小小这种情况就是已经出现了依赖心理,而且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依赖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地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遇事往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从小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揽,生活中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考虑过,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艰难,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卑衍生出来的心理依赖,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的支配。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这种现象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总想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全都在孩子身上补回来,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小小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

依赖性这一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发展下去危害很大,依赖性过强的人,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如何矫正这一不良性格呢?

一是要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身潜能的肯定,是追求事业成功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应该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孩子有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信心。

二是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三是要培养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大事可征求他人的意见,但必须把握一点,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依赖性强的人往往表现得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遇到事情总想依赖他人,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作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依赖性强的人往往喜欢与独立性强的人交朋友,他们显得很顺从,希望独立性强的朋友能给他们出主意。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四是要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做一些家务活,自己的一些事情先要想一想,自己拿主张。在学校里,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关心,鼓励其他学生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

◆◆◆◆◆◆◆◆

这里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泉州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0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