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亲戚,今年刚升级为一年级家长,进入家长群后,收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举行班级“家委会”竞选。老师说:先自己私聊老师报名,最后老师会根据每个家长和家庭情况,再选出家委会成员。
亲戚听人说孩子上了小学后,每个班级会有一个“神奇组织”叫“家委会”。家长参加或不参加,对孩子影响还是蛮大的。
这让亲戚犯了难,自己是全职妈妈,按理说成为家委会成员是非常适合的,而且也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但是又怕做家委会被其他家长诟病,落个“吃力不讨好”的名声。
到底该不该申请家委会、家委会的作用是什么?成为或不成为家委会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相信这是很多初入学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咨询了身边几位小学老师后,把这个“神奇组织”家委会,给大家扒一扒“内幕”。
小学里为什么要设置“家委会”?
据很多做过“家委会”成员的家长说:“家委会”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明明每天为班级、为孩子、为老师做了很多事,然而在其他家长眼里,家委会就知道收钱、巴结老师为自己孩子谋福利。
然而在没有参与家委会的家长又说能加入家委会的“非富即贵”,能为孩子谋到不少好处。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家委会设置的意义:
“家委会”的设立本意是为了班级服务,同时也是缓解家校矛盾的地带:
比如班上要采购绿植,让空气更新鲜。去哪里采购、采购什么样的绿植、采购多少、每个家长需交费多少、谁去采购,这就是家委会做的事。
家委会代表全体家长参观配餐工厂;
班级收费、用品采办、老师的“传声筒”等等。
家委会如何选择的?
一般情况下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是由老师以及全部家长共同选举的,大概流程如下:家长自主报名,人数不够,老师会根据家长的职业和时间进行指定私聊,征求意见;人数刚刚好,则直接进行责任划分;人数太多,老师会进行初步筛选后,再由全部家长投票选举。
“家委会”,家长竞选与否对孩子影响大吗?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学校竞选家委会,家长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资历:名校出身、拥有高学历、职业都是高管、经理、老板之类的,仿佛成了一个了社会“竞技场”。为什么往往地位越高的人,越在乎“家委会”呢?家长竞选与否对孩子影响大吗?
在咨询了身边几个小学老师后,他们给我的答案是:有影响,但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家委会,是协助老师办事的,老师会对这几个家长报以感恩的心
家委会的设立当然不是为了好看的,是真真实实为老师、为班级、为家长解决问题的。一个学期下来,家委会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老师自然会对这几个家长报以感恩的心态,自然也会对孩子更好一些,只是这种“好”不是偏心,更多的是对家委会的“感激”。
家委会,会让家长有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
不管是为班级采购、协助老师办事或是为孩子服务,家委会有更多时间和老师沟通、同时也能从老师口中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交情况,家长有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
家委会的家长在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后,能够及时学校沟通
比如,学校是刚建立的,空气不大好,孩子回来跟家长反应了,刚好家长又是家委会成员,就可以跟学校提出装“空气净化器”的请求。如果你是家委会成员,那么就很容易把孩子的需求快速“落地到位”,节省了很多时间。
该不该竞选家委会?家长要“看情况”
成为“家委会”固然好处多,但也辛苦。作为一名育儿焦虑的老母亲或老父亲,该不该费心费力去竞争家委会呢?其实这一点家长没必要过多紧张,一般来说,家委会是个“做公益”的组织,没有那么多内幕,无非都是为孩子、为班级、为老师服务罢了。要不要参加,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如果你是一名自由时间比较多的家长,则可以竞选家委会:家委会不是一个清闲的职业,忙的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为孩子为班级做事,空闲时间多,是家委会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是一名育儿焦虑+有空的家长,则可以竞选家委会:如果你比较担心孩子、希望多了解孩子、有育儿焦虑、时间比较多的家长,也可以竞选家委会,能大大减轻你的育儿焦虑。
如果你是一名非常“有钱人脉多”的家长,也可以竞选家委会:有钱人脉多的家长,为班级和孩子做事就会方便很多。比如班级要采购什么,定好要采购单东西,给熟人打个电话可能就很容易办成了,而且还能为班级拿到打折扣。
如果你每天工作忙,家里孩子多,自由时间比较少的家长,最好不要竞选家委会:因为家委会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如果你常常没空参加或太忙,会影响家委会工作的进展。
如果你非常想加入家委会,你要了解3个重点:
第一:要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能够随叫随到、协助班级老师完成交代的事;
第二:有一定的组织和办事和沟通能力。
第三:认同和支持学校老师的教育理念,愿意无偿为班级学校献计献策。
CiCi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