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你对它的误解有多深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互联网上,有许多“逼疯强迫症”的情景:

切蛋糕的人刻意偏开中线,把第一刀切得歪七扭八;面对一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文件,有人突然一巴掌过去把它们打散,整个房间纸张横飞、凌乱不堪;在一张整整齐齐的卷面上,执笔人刚工整地写下一个字,突然笔锋一转开始满卷乱画……

“啊啊啊啊啊啊强迫症的我裂开了”,满屏弹幕如此刷道。

但这真的是强迫症吗?

图片来源:MilesJohnston(

miles_artonInstagram)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对日常生活有巨大干扰和损害的一类精神疾病。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第五版,它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以下称DSM-5,是一本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出版、在美国和国际间最常用作精神疾病诊断的指导手册。DSM经历了五次改版,分别是DSM-II、III、III-R、IV、IV-TR,每一版修订都有极为丰富的临床和科研证据作为参考。

强迫思维

Obsessions

DSM-5将强迫思维定义为反复出现的的、侵入性的、持续性的,通常是不好的、或是有禁忌性质的想法、冲动、或画面,且这些强迫思维会引起强烈焦虑、恐惧和不适。

强迫思维强烈到需要患者身体力行地去做些什么,或者引入别的想法,来中和或者压抑这种极端的担忧。主观上,患者认为这些行为可以带来“安全感”,帮他们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这些行为(或想法)便组成了强迫症的第二个因素——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

Compulsions

DSM-5中,强迫行为的定义是患者认为对他们的强迫思维极有必要,而反复进行的身体或心理行为。这些身体或心理行为目的在于:

1)避免或减少焦虑,以及

2)防止令患者恐惧的场景或事件的发生。

但与正常的警惕性行为不同的是,这些身体或心理行为在现实中与强迫症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联系,甚至——这些针对强迫思维的行为是完全多余的。

时间一长,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强迫思维是多余的时候,强迫行为的目的性便也不再那么强,而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无目的的自动执行。强迫思维的出现诱导强迫行为,强迫行为的低效使得强迫思维被进一步强化……如此反复,形成一个习惯上的闭环。

1

主要表现形式

互联网语境里的强迫症指的是一些爱好整洁、干净、略有完美主义的人们,多用于调侃人们本能上对一些打破规整和谐的事物的反感。

然而,这种片面而又娱乐化的概括忽略了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之间制约关系,弱化了强迫症的严重程度,更是选择性无视了强迫症的许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一个对正常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的精神疾病听起来像个玩笑似的。

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往往因此被边缘化、漠视。强迫症,你有我也有,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还要去看医生?

那么,真正的强迫症会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强迫症的亚种。

I.对称、整理、排列

这是最符合大众期待的一类强迫症,也是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调侃的一类。这类强迫症患者会以非常死板的方式去排列整理事物,而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对称。这类强迫症患者会花大量时间整理自己和别人身边的一切事物,让它们的排列方式均以自己的准则呈现,容不得半点差池。

较为极端的患者会极力苛求一些几乎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事,比如铺床时床单必须不能有一点褶皱——客观来讲,这是几乎不可能的,而这类患者往往会花数小时甚至全部时间铺平床单。

大部分时候,他们明白“不整理并不会带来巨大灾害”这个道理,他们焦虑的来源也不是某种可能发生的灾难。偶有真心认为不对称、不整齐、不按自己的标准整理的事物会带来致命灾害的强迫症患者,也并不能解释不整理和致命灾害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这样极端的完美主义,驱动着他们。

II.感染与清洁

这部分强迫症患者对因接触“不洁”的场所或事物(如地板、灰尘、别人的体液)而感染疾病有着巨大的恐惧。他们觉得一旦接触了不干净的事物,他们就会因感染而落得凄惨的下场,终身病魔缠身、死不瞑目。这促使他们去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洗手),回避所有“高危”场所(如公厕),或过度使用各种护具(如手套、鞋套)来阻隔他们和外界的接触。

而当强迫思维极为强烈的时候,仅是看一眼“高危”事物——比如地上的一小片创可贴,就能引起患者巨大的不安和焦虑,使他们产生想要立刻离开这个场所的执念。严重的患者会每天花数小时反复清洁、洗衣服,无法出入任何公共场所,日常生活遭到严重干扰。

当然,有些强迫症患者对“感染”的定义较为抽象。对他们来说,感染意味着和一些坏人、邪恶的城市、恶魔接触,而通过与这些“邪恶势力”接触,他们也会被“感染”致死。一部分患有这类强迫症的患者们会非常直接地回避他们认为“邪恶”、“不干净”的人,忌讳与这些人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这对强迫症患者自己和他们的“感染源”而言都是极其残酷的精神折磨。

图片来自网络

III.阻止意外

有一部分强迫症患者会对某种大型灾难或意外产生强烈恐惧,具体来说,他们非常害怕因自己的疏忽或过错而酿成大祸。比较经典的是害怕自己没锁门,家被人抢了;或者害怕自己没关煤气,引起火灾。有的人也会极度惧怕自己在一些意外相对高发的地方闹出人命。比如有的人开车(左舵)遇到左转路口会害怕因为自己左转时没能看清楚路,撞死行人,导致别人家破人亡。

相应的,他们的强迫行为就是反复检查、反复查看、反复确认自己做好了保护措施。害怕没锁门的人会一遍又一遍地返回家确认自己锁了门,害怕没关煤气的人会十遍百遍地查看自己的煤气开关,而害怕在左转路口撞死人的则会兜着圈子反复开过那个左转路口,检查自己是否有撞到人。

(Foa,YadinLichner,)

除此之外,强迫症还可以通过过度囤积无用品、亵渎性质的“肮脏”思想等方式呈现,因为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

图片来源:MilesJohnston(

miles_artonInstagram)

强迫症到底有多严重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强迫症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了呢?

天天被我们挂在口头上调侃、玩梗的强迫症,到底有多严重?

接下来,随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吧。

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而在中国,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及12月患病率分别为2.4%和1.6%,这代表着,仅在中国就有将近万人会在一生中某一个阶段遭到强迫症的困扰。

强迫症发病多始发于童年或者成年早期,通常病程是逐渐发展的,但是也有人会突然急性发作。如若生活中遭遇巨大压力或发生重大变故而导致精神受刺激,强迫症可能会直接发作。

就共病率来看,强迫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共病率(Comorbidity)很高。医学中,共病率指的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出现。这意味着许多强迫症患者不仅仅要受强迫思维和占据极多时间精力的强迫行为的困扰,还要饱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煎熬。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率最高,达到67%,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强迫症患者都会同时患有抑郁症。除此之外,强迫症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约莫在20%左右(特殊恐惧症,22%;社交恐惧,18%;惊恐障碍,12%),与进食障碍共病率在17%左右。

与其他精神疾病的高共病率不只意味着患者要受成倍的折磨,它更意味着治疗也极其困难。虽说在有共病的情况下,精神医师一般会建议先着重治强迫症,但是如何让患者能在别的精神疾病的干扰下积极配合治疗,比如让患者在抑郁症的影响下打起精神来进行针对强迫症的干预,这本身就是一大难关。

出于不同原因,如个人选择、经济条件、以及患者本身的病识感(Insight)等,有些强迫症患者是长期未能接受妥当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生活往往停滞不前,事事不顺。数据显示,在求助的强迫症患者中,有高达22%-40%的患者处于失业状态,将近50%的患者认为强迫症已经干扰了正常人际交往甚至他们的婚姻状态。临床上,有近4%的强迫症患者甚至完全无法察觉到自己强迫思维的不合理性。他们打心底里坚信自己的强迫行为是必要的,且完全不觉得他们的强迫行为是多余的,这些人普遍被认为是低病识感(Poorinsight)。治疗低病识感的病人,行为疗法成功率大打折扣,难度也极高(Foa,YadinLichner,)。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耗时耗力,强迫症患者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恶性循环中苦苦兜转,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娱乐、工作。无法维持生计,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连爱的人都会对自己厌烦而离去。强迫症的痛苦,远不是寥寥数行字可以描述的。

本期文章的正文就到此为止。我们在此呼吁,玩梗归玩梗,请重视强迫症的危害,请包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不只是完美主义。早发现,早治疗。

良木可依,我们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yyz/16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