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六月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理想国的话
Part1:原文摘选
“时代”,是一个具有魔力的词;它就像是《指环王》里的那一枚魔戒,人人都想戴上它,人人都想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抛弃。
人在时代中。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跟时代的关系。
“我们批评这个时代,我们却和我们所批评的东西如此相似;我们与这个时代抗争,而我们抗争的手段却来自这个时代;我们试图逃离这个时代,最终却发现,所谓时代,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其实就是说:要克服我们自己。而克服,并非简单的批评,嘲笑、抗争,或者逃离。克服,是指来自我们内心的某种觉醒。
每个人追求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当然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患上了“进步强迫症”,并以进步、发展、富强的名义,劫持了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自然而然的生活。
既然我们不甘于随波逐流,那么不妨自甘退步;我们不愿意被时代所裹挟,那么我们就回归自身。
Part2:读者感观
阅读者:Hui-Yin惠尹
这本书是理想国以摘选合辑的形式编辑排版的,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类型的书,读不尽兴。
全书的内容我最喜欢的一些篇是《知识分子与他的时代:从梁思成谈起》。
何谓知识分子?一个形象的说法称他们为“社会的良心”。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说“现代知识分子理当有马克思那样的胸怀:把研究、思考和探讨人的平等、解放问题,当成自己的志业,亦即首先要有人权、人本、人性的意识,要站在关爱人的基础上来寻找人类解放的方法和道路。”
但是,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多半都成了“爱国”第一,“爱人”其次的政治主张者。
我想梁思成应该就是典型的爱国“第一”的知识分子,他一生坚持中国建筑的立场,自觉地将民族情感凌驾于专业追求之上。他对现代建筑采取了极端排斥的态度,由此树敌甚多,这也给他带来巨大的束缚。
应该说,梁思成的心态具有时代的普遍性,在国破家亡的压力下,一代中国留洋精英都选择了这条“化西为中”的道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很大程度上和他们所面临的时代及环境的条件有关。虽然不少知识分子原来也曾经是欧美教育出来的,深具超党派、超民族、超国家的自由主义观念,但是,现实的国际环境和国人在国外的屈辱地位,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大都成为了坚定的民族主义者。“爱国”为先,“爱人”其次,这是理想受限于现实的一种结果。
梁思成为什么后来自觉地要改造自己思想去迎合当时新政权的主流意识形态,大概就是如此吧!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自身,但是它押韵。”我们通过处理历史,来更好地看待今天的状态。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在其所处的历史关头,他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今天又应当怎么看待当时的历史,应该如何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
要想深入理解《知识分子与他的时代:从梁思成谈起》这篇摘选内容,我想可以借助阅读朱涛的《梁思成和他的时代》和马克·里拉的《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通过历史的分析、理性的分析来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
这本书的读后感写得我太“憋屈”了。毕竟是自己选的书,跪着也要写出来啊。当初看到书名的时候,以为是讲述各个时代涌现出的大人物如何破茧成蝶的故事,但完全不是,时代这个话题太大了。唯一觉得比较吻合书名,体现个人与时代的对抗这一命题的,大概就是在知识分子身上显得尤为壮烈。总是为了独立与自由,才甘愿成为「分子」,而非某种体制的「一份子」。
我对“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句话的理解,停留在了:让自己始终保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的精神。
阅读者:Cupcake
六月,《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不知道是谁挑选的,也可能是各种文学常识、历史基础的不足,这应该是今年阅读书单里边最难读懂的之一了吧。书的读后感尤其难写,原因大致有两点:1、这本书是理想国把中外不同作者的文章原文摘录所得,文章感觉很厚重,很有深度,但是缺少鸡汤式的总结,总之不是很好喝;2、知乎、豆瓣等等关于该书的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严重匮乏,使我难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第二个原因使得六月的读后感尤其难写。然而计划已经定下,生活又不能仅仅选择诗和远方,要不然“酒不好喝吗?”,干嘛还要年的读书计划呢,为了维持一下子关系这样子,我决定还是挤牙膏似的写一点东西,就像“理想国的话”一样“说一句,是一句”。
一百多年前,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书中摘录的所有文章,以及文章中的主人公的轶事,都在朴实的讲述他们自己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矛盾,斗争,痛苦,超脱等等,也许是因为文中人物都是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吧,追求也超脱物质因而趋向于精神层面,因而在他们身上,自身与时代的矛盾以及格格不入被放大的尤其明显。然而于普通人而言,克服自己的缺点,唤醒自身的觉醒就是克服这个时代。
五月看的《我在故宫“偷”文物》,里边的文物修复者在外边城市的喧嚣中,在各种光怪陆离的诱惑中坚持文物修复工作,坚持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匠心精神,就是普通人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最好例子。在手机鸦片的侵蚀下,在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人群中,放下手机,去看书,去跑步,去交谈,去小酌,去学习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摄影、乐器等等都是一件件克服自己,克服时代的小事。我羡慕,赞美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多才艺和技能的人;我也敬佩那些执着于一两件事,从而把这件事变成核心竞争力再转化为生产力的人,他们都是在自己身上,克服了自己,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适应)了这个时代。
我心中的理想国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不想克服这个时代,我只想在这个时代中追求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恼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阅读者:黑猫警长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看到这个标题,内心是很虚的,当一个人能跳出自己所处时代的思维和认知局限来克服这个时代时,这个人肯定会是改革的领袖或者某一领域的大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罗大众,都没法突破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不是去克服这个时代,而是去融入这个时代。
退一步想,如果能融入自己身处的时代,顺时代变化的趋势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应,那么这个人已经是他所处社会的精英阶级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级对这个时代的感知和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会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有的会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认为好的,大多是掌握了丰富社会资源的人,无论这个时代怎么变化,他们都可以顺应和抓住这个时代的潮流。而缺少社会资源的另一群人,也就是普罗大众,甚至无法左右这个时代对他命运的改变,又何谈去克服这个时代呢。让我谈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谈时代是不太合适的,倒不如多告诉自己,不被这个时代改变。
前几天看了刘德华编剧的一部戏,东方华尔街。剧中有一段意境非常的哼强有力,“我们要做金融白武士,不被这个时代改变,要去改变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也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也正走向地狱之门。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经历了不如意生活的洗礼,还能保持自己内心的纯粹和独立,即便做不到改变这个时代,至少也不被这个时代改变太多!
六月书单
《好吗好的》
《伊斯坦布尔假期》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好吗好的》——提起大冰,我就笑了。他笔下好多人物给我带来感动和力量,有时候我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有时候几句话看下去眼泪就会流出来。他给我描绘了那些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虽然有时候带着浓浓的江湖义气,却至真至诚。
《伊斯坦布尔假期》——我从不信命运,不信所谓的可以指引我们的生命征兆。我不相信算命师讲的故事,不相信可以预知未来的扑克牌。我只相信简单的巧合,还有偶然的真相。
——HuiYin惠尹
每日坚持读书的你
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