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明明没做什么事,但仍然感觉疲惫不堪;
即使放假了,也会被各种想法困扰,焦躁不安;
最后整个人陷入无限内耗中。
内耗就像是一种病毒,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暗地不断复制、侵袭你的想法,让你陷入纠结、焦虑、抑郁。
这时候,就需要走出“内耗”,去拥抱美好的人生。
不争对错
有句话说:“成年人的世界里,90%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凡事非要分个明白,求个对错。
究其根本,这样的行为不过是无益的内耗。
和一个立场不同、三观不合的人争论,往往最终也难以说服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浪费掉的只是你的时间和精力罢了。
与其在对错上不断纠结,不如把珍贵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上,去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不生闲气
《黄帝内经》有云:“百病生于气也。”
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人生气1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熬夜6小时。
如果时常处于生气的状态,人体就会产生很多毒素,从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也随之减弱,疾病也会找上门来。
所以一旦生气,最后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想不通的人,心里什么都放不下,自然看什么都来气。
人生在世,应心有气量、眼有格局,无关紧要的事不纠结,无关紧要的人不在意。
凡事看开一点,人生也许就会豁然开朗。
当你学会不动声色,生活才能云淡风轻。
不争得失
三毛说:“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当年纪和阅历足够时,就会发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终究是无法把控的。
面对得失,如果我们太过看重,就很容易陷入患得患失之中。
得到的时候,害怕失去;失去的时候,又懊悔不已。
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了我们不停地内耗。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当我们放下得失心,不贪无故之货,不忧无谓之事,才能让自己摆脱羁绊,活得自由、洒脱。
不过度敏感
敏感不是罪过,敏感的人对世界保有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视角,这类人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过度敏感,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消耗。
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过于敏感。
也许会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自己对号入座,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不相干的“声音”所困扰,根源在于内心的不自信、不强大。
你可以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但不必对一些声音过分“敏感”,适当保持“钝感”,心灵会更自由、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