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我希望

(如果时间有限,只对案例心理分析感兴趣的话,可以略过前面一家三口的诉说部分。但如果便于理解,当然推荐能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你希望我们怎么谈可能更好?我问女孩儿,当诊室或者治疗室里出现一家人吵个不休、反复劝导都不能顺利进行、反复被打断的时候,我经常会这么问那个就诊的主体(挂号的人、或住院的人)。

女儿的诉说:

我想先让我妈出去,她说,在母亲出去以后,她接着说(这里将与医生的反复对话整理为她的叙述):王大夫,我7岁时他们俩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我妈得了焦虑症,也有抑郁,我爸受不了她就和她离了,我跟着我爸长大。没跟我妈,是因为她太强势了,也太忙,经常出差,根本没多少时间照顾我,以前我小的时候好不容易等她回家了,却就知道管我,管我学习,管我不能看电视看手机什么的,陪我少还管我。她对我爸也凶,说我爸在她不在家的时候不好好督促我学习、上兴趣班,我爸懒得和她吵,处处让着她,这几年分开以后,我妈陪我还多了一些了,到了周末或者寒暑假,还主动带着我到处旅游。不过平时给我最多的依然不是陪伴,而是钱。她就是我的提款机。

我不是说真的想死,而是非常讨厌我爸的女朋友,跟我妈一个样,经常神经质,动不动就给我爸使性子,脾气差,我就搞不懂了,怎么会又找个我妈那样的女人?要说有什么不同,她比我妈年轻、皮肤好、会打扮。自从有了她,我爸陪我时间就少多了,有时候周末晚上都不回家的,我现在住校,周末回去他都不在家里待着,我觉得特孤单,就到处跑,有时候去泡吧,我个子高,打扮打扮看不出来未成年,有的酒吧知道我未成年人也让我进,只要我消费呗,我不缺钱,反正我妈多少都给我。

父亲的诉说:

王大夫你知道吗,我特别希望我闺女是得了精神疾病了,有病就有药可医啊,就能好,当初和她妈离婚,主要是因为对她绝望了。医生都说她是心理问题,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她的焦虑症是因为她有强迫个性,事事追求完美,自己给自己添加压力,自己没压力了就给家人找压力,什么事情都得按照她说的去做。开始为了女儿、不离婚,她说愿意尝试做心理辅导,但一听心理治疗师说医院做,每周都得来,她就不愿意了,来了5次也没什么效果,她又不愿意吃抗焦虑药,我也就对她失去希望了。与其等着她改,还不如离了,对我和闺女影响小一些,趁年轻我还能再找一个。

我闺女说的我那个女朋友,业务合作时认识的,她其实人挺好的,对我闺女也好,每次来都给她带很多东西,她还教我闺女怎么打扮好看,从小她妈就很少教过她这个。她总是觉得我女朋友和我在一起,是为了多一些订单,多一些销量,多挣我们公司一些钱,也想借我的人脉拓展其他公司的业务。我们交往一年多了,我和她在一起,即使雾霾天都感觉天儿都是蓝的,感觉回到了年轻时候,人变得阳光了,对生活有了憧憬。

母亲的诉说:

我从小是家里的老小,有两个哥哥,我爸妈一直都偏爱他们,好吃的好穿的全都先给他们,我从小就发誓要离开家,我只要有时间就在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大学考到北京来,还是最好的清华,每次我回老家看到我爸妈讨好我,我就恶心,我就故意爱答不理他们,我大哥混得不错,做房地产这些年挣了很多钱,二哥本来跟着大哥混,后来不愿意自己外出打工了,挣不到钱现在连媳妇都还没娶,虽然我不是挣得最多的,但我是我们那个乡里考最好大学的,学历也最高的,是最受尊敬的。

我谁都不依靠,我情绪是不太稳定,但那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不是我自我要求苛刻,在北京想生存,不进则退,谁不天天学习充电。所以我看到女儿不爱读书,不在乎成绩,我就急。说到我前夫,自以为从小就在北京长大,了不起,不思进取,在国企天天白天喝茶晚上出去应酬,打发日子,你可以这样,但是别把女儿也培养成这样的了。他要离婚,那就离呗,反正我一个人过的也挺好,也不需要他。

家庭评估

后来我让父母都挂号,均做心理测查、系统的精神检查,评估以后发现:

A.女儿患双相情感障碍(2型),目前为重度抑郁发作,伴躯体不适、可疑的幻听和关系妄想。依据:目前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乐趣丧失、精力不足、注意能力损害、记忆力下降、悲观、自杀自伤想法、自我评价过低、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既往有过持续一周的轻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易激惹、活动增多、挥霍、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增强。无法正常上学和生活,个体内心痛苦感强烈。

.B.母亲既往可能符合焦虑障碍,达到中度抑郁发作的程度;目前无明显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的表现。

C.父亲无明显焦虑、抑郁或其它精神疾病的表现。

案例解析:

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不仅仅如上一篇所说的有关责任问题。

父亲:精神疾病---有药可医;心理疾病---无药可救

本案例中父亲决定和母亲离婚,最重要的原因,医院就诊了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医学心理科以后,找不出情绪问题的病因,最后就诊精神科,如果精神科给了她一个明确的抑郁症、哪怕是精神病的诊断,父亲可能还不完全决定离婚,他觉得只要是有病,那就能医治好。但是如果是个性问题、情绪问题、甚至是品行、教养问题,那么就无药可救,他就对妻子的改变不抱有很大希望了,再加上妻子当时不能坚持做心理治疗、效果也不显著、心理医生说需要的时间很长、她又不愿意服药迅速改变等原因,他就完全绝望和放弃了,从而决定离婚。

而当前闺女也出现情绪问题和各种身体不舒服,例如头痛、胃难受等,父亲带她到神经内科、消化科都查过没有问题。于是非常恐惧闺女和她母亲一样,如果仅仅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那么他将不知道如何和她相处,他不能像放弃前妻一样,再次放弃女儿,或者抛弃女儿。他急切的想让大夫给闺女一个精神疾病的标签,不仅仅出于希望闺女变好、不会自杀,更是希望救赎自己和这个家。

他与女朋友的交往,他知道对方在这个关系中是有利益获益的,即使结婚了,也可能是冲着北京户口,或者希望自己的未来下一代是北京人。但是他不愿意去思考、探讨到底真实是怎样的。最真实的东西,就是这一年多以来他女朋友对他关心体贴,不强势、不会逼着他去做什么,即使有时候让他去帮助介绍大客户,她行事风格让他觉得舒服和愿意去做。如果以后他们真的结婚了,最小人之心的想法,她冲着北京户口,那么在很多年内,她是顾家的,她不会像前妻一样到处忙碌的飞来飞去不着家。况且,目前她经常会为了他,而放弃不少订单的谈判。他不知道她到底有多爱他或不爱他,但是只要他能感受到她的关系和体贴、能够对自己女儿好就够了。

母亲:我是一个没有家的人、我不需要家

本案的母亲,是一个强迫性性格的人,同时带有神经质特点。强迫性性格的人,最常继发出现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她其实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她的原生家庭不要她,她习惯了成长中没有家、不依靠别人的感觉,这种过于独立,又让她在成年后的家庭婚姻里,不自觉的逃离或隔离(经常出差或应酬),她希望有亲密关系,可是她不知道如何维持,或者甚至恐惧亲密,即使有了血缘关系的女儿,她也主动的被动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权。

她内心一直是自卑的,在外界她是给人高傲而自负的,但是往往这种人内心是自卑的,根植于骨子里的那种从小以来的自卑,她在遭遇抛弃时,会主动先抛弃对方,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就像本案例中的母亲一样。但同时,当她发现比他“差”的丈夫有了新欢时,她又会怒不可遏,带着强烈的羞辱感、举着道德的旗帜,来找前夫,她不能对前夫怎么样,也不能对他女朋友怎么样,只能试图讨回闺女抚养权,而这一切,女儿似乎看的清清楚楚,以前都不要我、现在要我,以前都不陪我,现在嫉妒爸爸了,我不是那个平衡你内心的砝码。

女儿:抑郁症是先天易感、还是后天育成的

女儿从小是一个难养型的、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她母亲大龄怀她、怀孕7个月得知她是女孩儿后就不那么想要她,她不喜欢自己,她不喜欢身为女性这个性别,所以她隐隐的就不想要这个未出生的女儿,这样后来和老公离婚时在要女儿抚养权方面就没有做出太多的努力。根据母亲的回忆,女儿的天生气质或者特质可能会有偏差,一个经常不怎么陪伴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当然会容易觉得孩子难养,或者跟她不亲。

手敲字麻了,歇一歇。

自由联想、循证医学

李献云老师提醒我,如果能够有一些相对科学实证的东西,可能更好,所以下一篇打算放几个我觉得不错的文献分享,既供专业人士参考,也供父母们了解:

1.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和不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和焦虑-回避型)的孩子,一般是怎么判断的?

2.难养型和易养型孩子是怎么判断的?这个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择偶和育儿)中已有。

3.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难养型孩子,是否更容易在长大后患抑郁症?他们的认知功能,例如智力、运动能力、言语能力等,与一般孩子相比是否会有差别?

4.到底是孩子先天的气质特点让其长大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是后天的教养方式、创伤应激造成?宿命论?

5.有很人认为,难养型的孩子,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出现欺凌、对立违抗等行为问题的几率更高,那么父母早期什么样的给予可能有助于减少出现?是父母的情感支持、积极回应、还是亲子互动的质量?答案估计你会吃惊。

6.为了减少孩子成长中出现各种心理内化问题和外化的问题,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是什么?外向、开朗?好像都不是

,,,。

今天已经写得太多了,本案例如何干预,我们下一次再谈。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分享和批评指正,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谢谢!

您对心理健康类(抑郁、焦虑、失眠等)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看下面的文章

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抑郁症!

心理医生是怎么判断人心理有病的?

正常抑郁和异常抑郁的区别

您对心理幸福类(婚姻、恋爱、育儿等)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看下面的文章

孩子的病,都是父母的错?

过年、一个判断年后婚嫁与否的难得机会

相亲择偶,和感性恋爱,和理性结婚

择偶和育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均可以通过对以下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lwp/1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