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过了难熬的冬季,到了春天常常令人想到愉快的事:
天气变暖和了,能和朋友经常出门玩了,能脱掉厚重的衣服了,想到这些,好像心情也能跟着好起来。
但还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春季,也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期。
在这一时期,情绪障碍问题会激化,一年中会在4-5月达到高峰。
春天虽然是个很舒适的季节,但对于部分人群而言,却更加令人绝望。
01.
春天也有“季节性情绪障碍”
许多人都听说过季节性情绪障碍,并认为它等同于“冬季抑郁”。
这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季节性的抑郁不仅仅发生在冬天。
季节性情绪障碍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抑郁障碍,典型的季节性情绪障碍,的确开始于秋季或冬季,并且到春天就会症状消退。
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季节性情绪障碍,是在春季或夏季出现的,这一类也被称为“反向季节性情绪障碍”。
除了抑郁症普遍有的情绪持续低落、兴趣缺失、社交活动减少、疲劳、自我评价低等症状,反向季节性情绪障碍还有其他一些特征症状,包括:失眠、易怒,容易受到刺激、感到不安、胃口不好、体重减轻等。
当抑郁缠上你,春天也会变得危机四伏。
02.
春季为何会“致郁”?
春季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较少,对于耗氧量高达20%的大脑来说极其敏感,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不安躁动种种不良反应就会接踵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
01
心理落差
对春季的期待和自身心情的反差,会让受季节性情绪障碍困扰的人感觉更糟。
在“春天这么美,其他人都很开心”的强烈对比下,被抑郁折磨的人们不免会想“是不是只有我这么难过。”
陷入抑郁中的人也许会期待着,当天气好了之后,自己的情绪也会有所好转。
但是,当发现自己的状态并没有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好转起来时,这种落差也可能会加剧内心的抑郁。
02
社交压力
在秋冬季时,天气不好或许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抑郁情绪,认为“你可能只是因为天气沉闷所以不开心”。
但春天到了,抑郁症患者的低落情绪,在人群中会更为显眼,这让他们更容易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内疚,进入恶性循环,加重抑郁的症状。
03
花粉过敏
研究表明,过敏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
例如,花粉过敏会让身体释放细胞素,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同时也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饮食和心情。
对于已患有抑郁症的人群来说,如果同时对花粉过敏,他们的抑郁症状很可能会在春季进一步加重。
03.
该如何改善和治疗?
绝大多数人的心情都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而我们也能够通过调节来改善,所以也不必过分的担心,这都是很普遍的正常反应。
对此,我们可以在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减少季节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让居住环境变得更明亮,在白天将窗帘收起来,或是换上更透光的帘子;如果不想外出跑步,可以饭后出门散散步;保持适当的社交,花点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等。
我们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时刻都正能量,寻找自己身心状态的节奏,一个人可以在春天感到伤感,也可以在冬天充满希望,关键是让自己平和与舒服。
当然,如果这些调整方法,依然无法改变身心糟糕的状态,我们也无需惊慌,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就好。
即便是有季节性抑郁,目前也有比较有效的应对方法:
心理咨询
目前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季节性抑郁,尤其是对于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的患者。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辨认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学习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季节性抑郁,尤其是减少回避式行为,更有规律地运动,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药物治疗
当季节性抑郁的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以抗抑郁药为主。
医生会在每年症状开始出现的时候推荐患者服药,在症状消失后还需再服药一段时间。
需要记住的是,服用药物后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全面效果。而且,有时候需要尝试几种不同的药物方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作用较小的方案。
春暖秋凉,季节的转变虽然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做出调整,但它同样是一种对生活的提示——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包含着很多新鲜的变化,柳枝抽芽,清晨鸟鸣,用心地发现和探索它们,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