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孤独症,孤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治疗

如果你的孩子沉默寡言不喜交际,千万不要相信医生的诊断,怀疑孩子是阿斯伯格。

当然,医院,他们往往会下这样的诊断。

但医生不是家长,他从未和你的孩子朝夕相处,生硬地用医学角度去为孩子下判断,是残忍和不负责任的。

我说这样的话不是主观臆断。

我的孩子抑郁4、5年,开始时躯体症状严重,我父亲本身是医生,因此我习惯性地认为头疼头晕身体的一切不舒服都应该找医生解决。

4医院的治疗之路一把心酸泪。

我焦虑、抑郁、迷茫、后悔,不停学习各种心理学知识,反思过去的教养方式和生活环境。

越往前走,越觉得找医生是错误的,想调整孩子也有些急于求成。

人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而且个体的差异非常大。不是像学校的学制一样,大家从小学到高中,12年齐步走,所有的孩子就都按指令长大了。

我是高中老师,从事一线教学28年,我对教育方向越走越偏深有体会。

现行的教育如同工厂,流水线地制造标准统一的所谓“合格”产品,从不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没有自由,没有鼓励,没有宽容。越是学习好的孩子,个性中培养的越是相互倾轧,虚伪,嫉妒,对不同阶层(成绩)的蔑视。

这些东西,不是我观察到的,而是我孩子生病后吐露给我的,真的让我这个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

这些品质将来走向社会,能贡献给社会的只有自私和冷漠,我们能说这些是成功的吗?

我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好,接近痊愈,这里面有医生的努力,更多的是我和医生的据理力争。

父母心态观念的改变,对孩子评价标准的改变,最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自救意识,对寻求改变的坚持。

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我更多的是在想:什么是正确的?和大多数的孩子走同样的路无疑是最让人放心的。但不小心走了不同寻常的路,未必不是一种体验与难忘的经历。

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一样,从小喜静不喜动,独处的时光多于和同伴一起打闹玩耍,脑袋里藏着大人再怎么努力也读不懂的奇思妙想。

只是越长大,发现自己和同龄孩子间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越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孤独。

如果这种孤独被解读成疾病,你不应该觉得可笑吗?

还好,只要大人和孩子共同调整,我们可以回到大部分人认同的轨道。

这样的孩子多数聪明,如果他们想要调整,改变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

前提是,他们希望过和大多数人同样的生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遗憾的是我只是一个庸俗的母亲,不知道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千里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所以,让她作寻常人就知足了。

如果你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就不用急于改变孩子,静待花开。或者,像我一样,慢慢把孩子引导出来,走一条寻常路。

人活几十年,自己开心就好,为什么非要扭曲自己,迎合他人呢?

——来自网友“今天就是艳阳天”

我是资深创业者五千叔,全网最淡定老爸,15岁就业权的首倡者。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