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出现某些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虽竭力克制,但无法摆脱。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冲动或观念来自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强迫症可发生于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之后,以典型的强迫观念和动作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抑郁情绪。部分患者病情能在1年内缓解,超过1年者通常是持续波动的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更长。强迫症状严重或伴有强迫人格特征及持续遭遇较多生活事件的患者预后较差。
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强迫型人格、尾核代谢功能亢进以及脑内5-HT递质释放减少有关。认知学派认为,人们经常有重复出现的想法是正常的,如人们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反复思考以求全面和细致。但如果一个人有不合理信念,对自己对事物有完美主义和过高的责任感要求,在思维方法上又有绝对化、片面性、夸大危险的想象等,则反复思考偏于负性评价,使重复想法添加了情绪色彩,感到威胁和可能伤害自己而产生焦虑。患者为了避免威胁和伤害自己,采取反强迫性回避,于是患者觉得有必要采取象征性中和行为使自己的焦虑得到减轻,这类行为被操作条件反射式强化,形成了持久的强迫症状。行为学派认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产生是观念、感觉、动作间形成条件反射性联系所致。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常是发病和症状加重的诱因。分类讲解
01.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或强迫思维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最为常见。主要表是患者反复而持久地思考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问题,既可以是持久的观念、思想和印象,也可以是冲动念头。患者力图摆脱,但却摆脱不了并因此十分紧张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等。
02.强迫行为。强迫症的强迫行为一般是继发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屈从性强迫行为。这是为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例如,因怀疑被污染而一天数十次洗手或反复地洗涤,因怀疑门未锁好而往返多次进行检查等。②对抗性或控制性强迫行为。这类行为是对抗强迫思维、冲动或强迫表象的,继发于强迫观念或某个欲望。它可能是意在消灭灾祸,或防患于未然。
强迫症患者可以只表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有的则两者同时存在。强迫的具体内容也会随时间而变化,但与此伴随的焦虑情绪始终存在。:强迫症的强迫行为一般是继发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屈从性强迫行为。这是为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例如,因怀疑被污染而一天数十次洗手或反复地洗涤,因怀疑门未锁好而往返多次进行检查等。②对抗性或控制性强迫行为。这类行为是对抗强迫思维、冲动或强迫表象的,继发于强迫观念或某个欲望。它可能是意在消灭灾祸,或防患于未然。
强迫症患者可以只表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有的则两者同时存在。强迫的具体内容也会随时间而变化,但与此伴随的焦虑情绪始终存在。
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疾病,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参与形成的精神疾病。强迫症患者承受着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在行为上常常“过度回应”,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他们理性上觉得没有必要,但心里又控制不住,异常痛苦,这种心理冲突强烈、尖锐和持久,他们生活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常人难以体会。
让我们对强迫症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正视,少一些调侃,少一些指责,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疾病,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那么强迫症患者有哪些表现,经历怎样的痛苦,该如何治疗和康复呢?患者的亲人和朋友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