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Pico与北京大学开源软件协会亲密合体
如期将PicoClub开在了风恬月朗的燕园中
于是,Pico妹来到了最美时光咖啡馆
坐听Pico技术大牛Leo的行业分享
与各位喜爱VR的盆友们成功面基
活动当晚有…
准备
史上最文艺的Party空间
体验
紧张高能的VR零距离接触
讨论发言
持续燃烧碰撞的思想火花
讨论环节再度围绕↓展开
“VR+”的可能性
本期PicoClub干货速递将为大家呈上
来自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Mona
和她的Team所提出的观点
Mona开门见山,首先指出VR可以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谈及应用背景,她说: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虚拟体验能否延展至现实中?”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虚拟世界的体验中所得到的感官和心理反馈,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对本体产生影响。
(自黑举例→)例如,我是一个很矮的人,而《财富》杂志曾发现由于心理暗示等原因,一个人的身高与他所获得的财富是正相关关系。那么,如果有这样一种VR内容,在它所呈现的场景中我的化身是一个身高很高的人,在这种虚拟场景中我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就可以在现实中反应在我的潜意识里。
其次,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但求医者甚少。有不少人病而不知,更多的人羞于将心理疾病暴露于他人面前。基于此,我们认为用VR技术治疗心理疾病,将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那么VR在心理治疗领域究竟可以如何应用呢?Mona提出:
1.建立心理康复场景库。针对不同疾病设立不同的模拟场景,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场景进行康复治疗。
2.记录用户训练数据。将用户的治疗情况和反馈进行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为用定制生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将所有参与治疗用户的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用于康复场景库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更新与调整,形成数据的循环流动。
那么,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VR治疗有何优势呢?Mona认为:
1.减少人力成本。VR治疗不需要心理专家对治疗者进行一对一引导,VR的临场感可以使治疗者自行进入虚拟空间。
2.提高医治效率。便捷的使用方法可以为病人们提供规模化、平民化的治疗平台。
3.方便数据搜集。治疗者数据的大面积抓取与循环流动将更有利于全面、精准的治疗,也将为医学治疗提供实时信息。
Pico妹发现
心理治疗领域的不少研究都可以为Mona的
VR+心理治疗原理提供佐证:
知名心理学家乔淼曾提出——虚拟现实中的一个化身(虚拟人)就是个体心理现实中的一个子人格。VR给了人们清醒的扮演子人格的机会,反过来子人格也影响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利用这种原理通过VR技术辅助开展的心理疗法也叫“情境暴露疗法”。
据Pico妹所知,VR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已不在少数。例如,一家西班牙公司开发了一款VR模拟航线程序来帮助有飞行焦虑症的病人。病人戴上虚拟显示器,通过App控制虚拟环境中的飞行天气,克服在恶劣飞行环境中的不安。
而英国纽卡斯特大学利用BlueRoom系统将VR用于治疗心理恐惧症。实验对象被放置于度全息影像世界BlueRoom中,周围播放此前对他们造成心理创伤的画面。心理学家在BlueRoom内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环境、克服恐慌。
VR技术如Mona设想那般
——在心理治疗领域普及大众,还任重而道远
Pico也依然走在使VR技术惠泽于众的道路上
不过,Pico妹相信任何事情只要敢于想象
就会有最终实现的那天
以上为本期PicoClub干货速递
希望可以对没能来到现场的你有所启发
有趣味有干货的PicoClub
还将在各大高校中持续开展
Pico妹依然在等待与各路英雄好汉相见
戳文了解PicoClub
↓
PicoClub
关于VR+北理工的他们发现了这样4种可能
PicoClub
Boom!VR黑科技引爆北交
PicoClub
北邮站结束了,说实话,出乎我们的意料
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