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尔的机会,小陈听说自己正热恋的男友的母亲患过精神疾病而且曾经因此住院治疗过,虽然现在病情稳定,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但小陈还是有些担心:这种病会不会有遗传性而影响后代的精神健康?
文献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是由多对微效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和预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已知,对于某些常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焦虑症和强迫症等来讲,遗传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疾病的遗传效应和方式尚未最后确定。而其他一些精神疾病与遗传的关系尚不大清楚。
就精神分裂症而言,一般群体中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而父母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子女患同病的风险约为15%;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子女患同病的风险高达40%。父母之一患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者,其子女患同病的风险分别为16%~24%、17%~20%、20%;而父母双方均患上述同一种疾病者,其子女患同病的风险分别可高达44%~74%、36%、33%。
最近有关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文献中常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疾病也许有着共同的易感基因。有关专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发病亲属以及正常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发现未发病亲属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患者但低于正常人,提示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高发家系中正常家族成员遗传风险可能高于正常人。
由此可见,无论上述任何疾病同病婚配的家庭中子代的患病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应杜绝同病婚配和生育子女,也反对这几种疾病患者间相互通婚、生育,以阻止上述疾病的延续和危害下一代的健康。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高发家系中正常成员之间亦应避免通婚,以减少高危儿童的出生。
要判断精神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有多大则很复杂,没有现成的数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家庭其遗传风险不同,这与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有患同病者及患同病者人数的多少有关,应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
这里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