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亚健康和病症状态

shangmian有的gancui,

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电子工程博士,从事通讯工程研发多年。十年前兴趣转向意念心理研究和临床实践。现为美国认证催眠师,美国国家催眠协会(NGH)会员,专业催眠师培训认证导师。目前居住美国波士顿地区。

笔者在《为什么一个活人的大部分不是“东西”》一文中介绍了人类的宏观解刨知识。文中对人的精神世界(又称作意念系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那篇文章是本文的铺垫和基础。希望读者朋友们先去过目。很多基本概念这里将不再重述。

意念的状态

我们知道意念是一个人看不见摸不着那部分的总称[1]。很多人的意识中对自己的这个部分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也就无从悉数各种状态的特性。比如现在到处可以听gancui到见到的心理健康这个说法。但能够具体明确地描述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多。

催眠心理学业界有一个说法,意识好比是海洋中的一滴水,而潜意识则是那片海洋。我们绝大部分人从小受的科学教育和训练造就了两个现实,一是完全丧失了跟自己潜意识的主动沟通能力,二是相信身体大部分功能不受自己的意识控制。

事实上潜意识熟知你的一切,不仅支配着你的习性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具有对身体功能的强大控制能力。因此意念的不同状态有一部分是会在身体上有所体现的。

了解一个事物的第一步是能够辨别出特征。下面我们就从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角度对心理健康状态加以分类。

健康心理状态

从情绪上讲,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下面几个特征,缺一不可,

自尊自信,同时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过分自恋

心态和悦安祥,不纠结

看人待事正面阳光,对生活有满足感

对他人有慈悲关怀的情感能力

是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大喜大乐。因为情绪也遵循物极必反的法则。

从身体功能来看,健康的心理状态造就下面的能力,

意识放松,具有创造力

思路敏捷清晰

自我控制能力强

对现实有正确恰当的判断,不夸大缩小,不扭曲

健康意念平衡滋养身体功能,是每一位精神医学工作者努力帮助人们达到的状态,也应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心理健康目标。

亚健康心理状态

人的意识和前意识是由后天建立的[1]。一旦建立便支配着人的秉性和行为,决定对待一切的态度。而态度决定情绪进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在前意识里形成很多心结。特别是在孩童时代往往把家长或老师的话当作圣旨深印在前意识中。在受到重大冲击时,当时的相关情景也会作为生理反应的提示存入潜意识中。在类似环境出现时会条件反射似地发作情绪和身体的创伤反应。比如夜间遭受过车祸的人会因强灯照射而发生恐惧和疼痛却不知为什么。这是因为前意识没有逻辑和理性的概念。这些心结就好比中医经络的堵塞,是人们意念能量的堵塞,严重影响人的日常心情,也是很多身体不适的根源。

因为心结的影响,亚健康意念状态在情绪上可有如下特征,

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或过度自恋脱离现实

情绪不稳,易怒,爱哭或长时间过度昂奋,行为激进

时常焦虑,伴随无助失控感

生活沉重,无暇他顾

身体上的反映表现在,

失眠或嗜睡

脑子混沌迟钝

精力难以集中

工作效率低下

有时出现幻觉

查不出病因的疼痛和乏力

目前的生物医学知识认为人体有九套系统,其中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每天4小时协调工作来支持人的正常生活。情绪对这些系统有着不能忽视的影响。比如很多人在忧愁时会有肠胃不适反应,或在受到刺激时发作心脏病,等等。

芬兰生物学家年在一项研究[5]中测量了人在各种情绪下的身体部位的感觉。图是他们的平均测试结果。图.情绪对身体部位的影响。引用自芬兰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这个实验证实了各种情绪对各个身体部位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其实中医经典早对这种影响有更加具体的描述[6]: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西方医学对整体协作机理的了解还很有限,特别是对情绪于功能的影响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因为当前对活人的检查手段只能管窥很小一部分功能。所以人们会经常遇到医生对许多身体不适症状即查不出病因更束手无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大夫会建议患者看心理医生。一般的医生大多安慰性地塞给你一些止疼或无关痛痒的药丸了事。有的干脆告诉你没治。

对现代人来说,看心理医生或咨询师已经完全不是有精神病的概念,而更是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负责的明智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了解心理调整知识的好机会。好的心理医生和咨询师会帮助你及时有效地通过调整心态改善身体健康,避免发展成严重的精神和身体疾病。

心理病症状态

亚健康心理状态还不至于影响社会功能。精神方面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长期亚健康便会由量变到质变发展成精神病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也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可惜的是因为缺乏基本知识人们往往直到被自己或周围的人察觉出非常严重的精神异常表现才会想起去求医。

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指南第五版[3]根据症状列出了0个精神病症种类,

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类和其他精神异常疾病

躁郁症及相关疾病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及相关疾病

创伤和应激相关疾病

分离性障碍

躯体症状及相关疾病

进食和饮食失调

消除疾病

睡眠-唤醒障碍

性功能障碍

性别焦虑症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行为障碍

物质相关和成瘾性疾病

神经认知障碍

人格障碍

嗜好性疾病

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和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

这些精神疾病除了一小部分是由药物和生理缺陷造成,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意识和前意识的错乱造成。其中抑郁症焦虑症最为普遍。

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几乎每天沉浸在抑郁情绪中

失眠或嗜睡

明显的行为变化,多为迟钝缓慢

每日乏力,甚至不能完成起床走路等基本动作

终日感觉自己无用和无助

难以集中精力

频繁的自杀想法

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大致包括,

不可控的过多焦虑和担心

对社交和工作有严重影响的紧张情绪

精力难以集中,脑中一片空白

伴随肌肉紧张

严重影响睡眠

各种无由头的恐惧

持续六个月,50%以上时间有上面各种症状

人类精神世界的庞大复杂性决定了精神疾病症状的错综复杂。笔者也无法全面罗列在这篇短文里。精神疾病患者的共性基本上就是丧失社会功能甚至生活自理能力,连带影响家人和亲属的正常生活。如不加以治疗干预,必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命安全。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年,仅抑郁症一项便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大健康隐患和死亡原因。排在第二到第五分别是心脏病,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和阻塞式肺病。据报[4]全美大学生中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的比例高达50%之多。严峻的形势使得重视精神健康已经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性命攸关的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心理疾病的求医途径

目前工作在心理治疗第一线的从业人员有下面几类,

精神科医生:受过医学训练的专科医生,有处方权。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少数同时施与心理干预和调整。

心理受过临床心理学训练。大多没有生物医学训练,没有处方权。主要采用谈话或行为心理干预手段帮助病人。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完成一个疗程。

催眠师:受过潜意识心理干预技术训练。大多没有生物医学学历。不具备处方权。采用前/潜意识层次心理干预和条件反射重建技术帮助患者。相比谈话心理干预,具有见效快速,效果牢固的特点。

意念知识目前仍然是科学界的处女地。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是一艘小舢舨无时无刻地置身于自己意念的海洋上。这个海洋是风平浪静还是恶浪滔天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决定权。掌握这个决定权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思路,主动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已经面临风浪,需要积极求助专业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以求顺利到达人生的彼岸。

参考文献:

为什么一个活人的大部分不是“东西”

DEPRESSION:AGlobalCrisis,WorldFederationofMental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ysz/15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