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拔毛癖?
拔毛癖最典型的行为是冲动性拔毛,患者会用手或镊子等工具拔出毛发,导致毛发减少。这里的“毛”,不仅仅指头发,还包括眉毛、睫毛、腋毛、阴毛等体毛。
患者在拔毛前,往往感到极大压力,这股压力通过拔毛行为释放,并且拔毛时和拔毛后体验到愉快、满足和放松。于是患者会不自觉地重复这种行为,如条件反射般,自己无法抑制。
拔毛癖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儿童高于成人。当人处在压力过大或焦虑情境中,拔毛成为释放压力和焦虑的主要途径并成为习惯;也有的儿童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害怕体毛生长而拔毛。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发布的具有国际权威的诊断标准手册(DSM5)里,拔毛癖被归入强迫谱系障碍。
那么,拔毛癖的主要危害都有什么呢?
1.生理损伤毛发被成片拔掉后,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形成光秃的区块,影响个人仪表。
2.心理损伤拔着拔着毛发没了,看着闹心但停不下来。毛发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形象与自尊,使拔毛癖患者压力、焦虑情绪持续加大,陷入恶性循环,与世隔绝。
3.并发症被拔区域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头皮出血等症状,而有的患者还会撕咬和吞食毛发,这可能会造成牙齿酸蚀、胃肠道出血或穿孔。
细细的毛发,却让人饱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实在是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型的拔毛行为往往可能伴随抓挠皮肤、吸允手指、咬指甲等修饰行为。很容易会被当做一种习惯而不被重视。一定要脱离压力情境,因为由旁人提醒或有意识地进行控制训练后,症状是可自行消除的。
但是,对于迟发型和严重的拔毛癖,通常伴随其他心理疾病症状,建议寻求专业的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