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窄窄的独木桥。
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丙刚走几步就退回去。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我。
甲的真实我:有正确的认知---桥下的水很浅,所以有强大的安全感;他的水性很好---有很强的能力;他已把生死置之度我----有勇气;他有坚实的社会支撑系统----有朋友在身边。
乙的真实我:比较准确的认知---水不是很深,顶多没头;会游泳,虽然不是很好,但起码能自救——有一定的能力;他相信即使掉下去,自己也能爬上来----有自信;他有一定的社会支撑系统,相信危机的时候只要出求救信号,朋友就会来帮助他。
丙的真实我:有严重的认知偏差---认为桥下是万丈深渊;能力很弱----不会游泳;胆子极小---害怕掉下去万一上不来;缺乏社会支撑系统---没有朋友。
强迫症患者丁是这样一类人,他的真实我是丙,但他却十分鄙视和厌恶丙(其实就是鄙视和厌恶自己),他的理想我是甲,他非常羡慕甲,并想马上成为甲,他认为自己起码不会次于乙。于是,他观察了下,走上了独木桥。他心里其实比丙更害怕,行为比乙更谨慎,但他偏要表现得像甲一样从容和潇洒(博人赞赏)。他的腿开始打颤,在桥中央进退维谷,进不敢进,退不甘心(怕人耻笑)。他开始自责、悔恨和忧虑,各种负面情绪纠缠着他(主要是焦虑把他牢牢捆绑住了)。但他仍要掩饰,于是跟自己玩起了强迫的把戏。
甲从容而潇洒地过去了,以后就越来越潇洒和从容。
乙小心翼翼地过去了,以后也许就成了甲。
丙刚走几步就退回去,以后连那几步也不敢走了。---这种逃避是不可取的,但只要自我认可和接纳,虽然有可能发展成为恐惧症或抑郁症,但一般不会患强迫症。其实,丙只要鼓起勇气豁出去,即便战战兢兢地爬过去(此时有恐惧但没有焦虑),就会有新的感受和领悟,以后或许渐渐成了乙甚至甲。在这里,很值得我们强迫者深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