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它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段时间在一个app上看到一部老电影名字叫:《红樱桃》这个老电影讲述年冬天两名中国女孩出发去苏联莫士科的国际儿童福利院不幸被德国纳粹俘虏之后的故事。小女孩楚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伴和老师一个个被纳粹残忍虐待致死给小小年纪的楚楚心灵烙印上了一道道狰狞的伤疤。成为楚楚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红樱桃》的鲜嫩就像是女孩青春的年纪,可是在灭绝人性的战争中,所有美的东西,都在战火的洗礼中凋零成泥。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事不断进展,各种媒体app上纷纷抢先报道,有些人会感叹战争的残忍,也有人会“幸灾乐祸”,甚至还有人会拿乌克兰美女的事情调侃,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战争究竟会对一个人的心理造成哪些影响。

  战争对于参与者的生活,心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战争不仅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残甚至死亡,还会给人的心灵留下创伤,战争过后的地区,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心理阴霾,人们很难快乐,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平和生活被打破,自己又无可奈何,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消极影响。

  有个学者曾表示,相比死亡,战争对人心理的摧残更加可怕。

  从临床心理发展史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为心理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比如一战促进了心理测量的发展,而二战则促进了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精神病学分离出来。

  战争对于参与者的生活,心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战争不仅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残甚至死亡,还会给人的心灵留下创伤,战争过后的地区,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心理阴霾,人们很难快乐,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平和生活被打破,自己又无可奈何,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消极影响。

  通常医学上所说的精神应激(stress),也译为压力,是指机体应付困难处境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发生与是否形成精神创伤,一般认为与三个因素有关。

  1、应激源(stressor)

  指导致应激发生的事件。这类事件多种多样,来源也很广泛,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的诸多方面。涉及范围大到群体的战争、地震,小到发生在个体的车祸、人际的纠纷等;强度大到危及生命的被残杀,伤及身体的被强奸;小到每日的一般家庭矛盾、工作烦恼等。从应激源本身来讲,是否导致精神创伤,不但与事件本身的强度和种类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主观体验程度有关。例如一个性观念开放的女性与一个性观念保守的女性被强奸,一个需要维护公众形象的媒体主持人与一个电脑操作者被毁容,单门独户的房屋倒塌和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群体无家可归,可能同一个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经历者对它的认知不同,其导致的精神创伤后果和程度是不同的。

  2、易感素质与精神创伤

  是否发生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个体易感素质。许多研究都发现,面对同样的事件,并非所有个体都会发生应激反应,即使在动物中也是如此。这种易感素质显然与个体的生物-心理-社会素质有关。但更多学者倾向于把易感因素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来分,即分为创伤前变量(pre-traumaticvariables),围创伤期变量(peri-traumaticvariables)和创伤事件后变量(post-traumaticvariables)。

  3、心理保护系统与精神创伤

  发生有关的第三个因素是心理支持系统的保护作用。如果面对困难处境的个体有很好的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无论是经济上的、人际间的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源,显然都有利于个体面对应激源时不发生应激反应,或者很好地应对应激处境而使其不对健康造成损害,或者帮助个体从应激反应中尽快解脱出来而不留后患。

  平时我们看到的战争片,如曾经火热的《战狼》系列、曾经的抗日战争系列,里面的士兵,个个都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热血报国,电视前的观众看得也是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立马参军作战,变成杀敌无数的英雄!

  我想说的是,战争都是及其残酷的,从来都没有浪漫可言。

  先不说日本入侵我国的战争中,日本兵在我国肆意烧、杀、抢的惨无人道暴行,就说近期发生的俄乌战争。

  有名乌克兰平民遇难,数十万乌克兰难民不断涌入周边国家。联合国难民署27日表示,自战争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6.8万人逃离乌克兰。

  联合国预计,这场战争可能导致多达万乌克兰人逃往国外,而这将在欧洲引发70多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战争不仅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伤害,其实作为战争中的士兵,他们也会有心理上的创伤,如最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当战争结束后,士兵们会远离战场回到家乡,回归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们还会时常以为自己仍身处于战场上,再度承受高度紧张作战的状态,这种压力会经常重复,使他们精神濒临崩溃,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战后美国多次参与战争: ,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留下了众多退伍士兵,很多士兵离开战场后遭受了比战争更残酷的痛苦--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患有PTSD的士兵们普遍被失眠、抑郁、焦虑的阴影所包围,他们变得厌世、孤独离群、感情麻木;容易焦虑、惊恐、敏感多疑……为应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VA(退伍军人事务部)帮助退伍士兵治疗PTSD。多年来,军医们用过各种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国防部也为此耗费了巨资。

  作为美国军方PTSD问题顾问,Daniel博士曾长期参与战后士兵心理治疗工作,这让他比别人更同情这些普通士兵的生存处境。年伊拉克战后,他尝试给士兵使用安思定治疗,结果反响很好。此后多次成功的经验,也让他更确信安思定能帮助士兵们摆脱PTSD的困扰,应该让更多的人使用到它。但要使安思定进入军队,EPI必须翻过两道坎。首先,需进入Tricare法规规定的医疗保险目录内,因为军队医疗产品的采购均需按照Tricare规定的目录;其次,需征得保险公司同意报销安思定的费用,因为士兵及家属的医疗费用大部分是由保险公司承担。

  其实自自安思定问世以来,就有不少医生在使用过安思定后认为它值得推广,而为此热心奔走;也不断的有患者上书要求将安思定纳入医保范围,因为它确实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状况……随着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Tricare终于决定开始重视这项提案。为向Tricare证明安思定的医疗必需性,EPI组织了大批专家进行临床研究,包括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们。在大量临床事实面前,Tricare承认现行规定确实限制了一些产品的进入。他们认可了安思定的医疗必需性,认为它能很好的应对失眠、抑郁和焦虑,并且没有副作用。

  终于,年12月,美国国防部卫生事务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签发决议书:同意将安思定纳入医疗保险目录。由此安思定通往军队的大门被成功打开,而那些患有PTSD的士兵们也有了康复的希望。

  战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残酷,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不忘在战争中英勇抗战的英雄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qpz/1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