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无缘无故的“受气包”产生。
他们被别人侵入了边界,但不知维护自己。如:
被上司骂得狗血淋头的下属;
被婆婆和丈夫埋怨的新手妈妈;
被外人指指点点的所谓世俗的“失败者”;
......
但他们都把怒气吞下……当怒气涌上来,他们又熟练地压抑下去。
这样的熟练,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发觉。
最近火爆的一本故事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主角蛤蟆,也是这样的一个“受气包”。
面对朋友对自己过度的管束、指责,他只默默忍受着,无法维护自己,最后陷入抑郁。
所幸,蛤蟆在10次咨询后,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表达愤怒。
他开始理解,一向活力满满的自己是如何抑郁的,又是如何好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本书蛤蟆的故事,来看今天的文。
01深陷抑郁的蛤蟆故事的开场角色,是蛤蟆的朋友——善良的鼹鼠。
他打算去蛤蟆的豪宅找他玩。
但走进蛤蟆的家,他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荒凉、脏乱。
在一堆旧衣服底下,他发现了这位朋友。
大眼睛半睁着,神色黯淡,衣着松垮,衣服上还有污渍……
书中用“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来形容他的状态。
鼹鼠心里乱糟糟的,要知道,过去的蛤蟆总是衣着光鲜、神采奕奕。
他意识到,蛤蟆的内心肯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于是,鼹鼠联系了共同好友——獾、河鼠,一起帮助蛤蟆。
最后他们给他预约了心理咨询。
和咨询师第二次面谈时,蛤蟆承认自己最近不太快乐:
很长一段时间,一切都变得十分黯淡,我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情。
我也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还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大约三个月前,我找不到出路,甚至还想过自杀。
具体是什么让你不快乐呢?
蛤蟆说起了自己闯过的祸——
他曾因为偷车被判了20年的监禁。后来是在牢头女儿的帮助下,才从监狱里逃了出来。
坐牢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但我都挺过去了。
但真正让我受伤的是——我回家后,朋友对待我的方式。
河鼠说他“讨人嫌”、“丢人”,獾也毫不客气地责骂蛤蟆——“你不觉得害臊吗?”、“你对得起你的父亲吗?”
这些指责真的刺痛了蛤蟆。
然后你做了什么?
蛤蟆告诉
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但,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所以我认错,保证以后会谦虚恭顺。看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朋友指责你时,你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呢?
故事中的蛤蟆面对指责,常常用的是第1选项——认同对方,熟练地压抑自己。哪怕是十分过分、不公平的责骂,他的第一反应也是照单全收。但这并不是出于真心的,在咨询中他怒气冲冲说出了很多陈年哀怨。但现实中的蛤蟆憋住自己真实的怒气,巧妙地跟朋友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这让蛤蟆深陷抑郁。02愤怒向内,就转成了抑郁“压抑愤怒——抑郁”,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从精神分析早期开始,许多理论家和临床医生就认为:无法应对愤怒,与抑郁的发作有关。研究人员Goldman&Haaga()也发现,与没有抑郁的对照组相比,抑郁的患者——1.更容易愤怒;2.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害怕表达愤怒,因此,更倾向于压抑愤怒;因为部分患者会担心直接表达会破坏人际关系,或者遭到报复或拒绝。蛤蟆也是如此。在别人越界时,蛤蟆不是没有愤怒的感觉,只是,他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表达,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表达。书中一个例子,将这种纠缠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天,獾来到蛤蟆庄园,毫不客气地要求蛤蟆把校董的职位让给他,还不忘嘲讽蛤蟆的抑郁:“我想我这辈子都没抑郁过。大概是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没时间发呆想心事。”看到獾如此厚颜无耻,蛤蟆的内心充满怒气,只想给对方一拳。可是,愤怒在出现那一刻就消失了,瞬间他变得悲伤、自疑——“也许獾终究是对的,也许自己应该辞职让獾接管,獾肯定会对工作投入大量精力。”面对獾的咄咄逼人,蛤蟆却完全无法表达怒气、维护自己的权利,甚至还开始认同獾。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和咨询师探讨的过程中,蛤蟆意识到:他很难承认自己的愤怒。因为总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生气了,他就会受到惩罚。结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却化成了内疚。在这种愤怒处理模式下,蛤蟆的自责就不停地拉扯着他:一方面会想:我怎么这么容易生气呢?另一方面又批判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捍卫自己?双重的自我审判,让蛤蟆的自我价值感不断降低。03这一类人,容易因不敢愤怒而抑郁蛤蟆的抑郁并不是个例,有相当部分的人和蛤蟆一样。当他们的愤怒出现时,内心的冲突首先就拖垮了他们。而这个过程的发生,主要是由他们早年的生存经验,和愤怒当下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Ruddn和Busch发现,那些对于拒绝、指责非常敏感的人,往往容易抑郁。这种敏感,主要源于充斥着失望和无助的早年经历。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中,他们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讨人喜欢,才会被指责。即使长大后,他们仍然会对别人的拒绝、指责十分敏感,容易被挑起愤怒情绪。心理学家亚伯拉罕认为,抑郁患者的自恋脆弱性带来的过度愤怒、想要伤害他人的幻想,会让他们自责,进而给自己带来内疚和焦虑。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这3种内心冲突:1.自责:“我怎么能因为这一点小事儿生气呢,也太小气了吧!”2.这种自我批判的想法也会投射到他人身上:他要是知道我这么容易就生气,会不会也觉得我很记仇,我会不会失去这段关系。3.除此之外,不敢维护自己权利的人,会觉得别人很强大,而自己弱小无力。多种内心的冲突叠加在一起,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不断降低,抑郁也就发生了。而这又会进一步增强自恋脆弱性,让他们对于别人的拒绝更加敏感,形成恶性循环。蛤蟆就生长在一个这样的家庭中。他的父亲非常严厉,总是训斥他,也从来没有认可过他。但他实在太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