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因为出版社要出版林克妈妈教孩子学英语的书,所以希望我能够采访一下。当时觉得林克妈妈这种方法很有趣,所以采访得很细致。
没想到,我女儿上三年级时,因为某些主观原因,也对英语产生了厌恶之情。我给她报了一个课外英语培训班,还请了外教来家里上课,加上一周三次英语课,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当我翻出这篇采访稿,觉得它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发热的头脑开始渐渐冷静下来,并认真思考如何让孩子能够以快乐的心态学习英语。林克妈妈因为身患重疾已经去世,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会让千千万万个家长受益。
1
“这个死日子,让我怎么过!”
年的一天,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的林霖,回到家从女儿林克手中接过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成绩报告手册。当她翻看到英语期末成绩一栏时,大写英文字母“C”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双眼!林克学校的成绩评价体系依次为:A+,A,B+,B,C+,C。据林克说,全班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同学是C。
林克是个从小极有语言天赋的女孩,一岁半时,就可以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林霖一度认为自己生了一个语言天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有着出众的母语天赋的女儿,又有着学英语的妈妈、学日语的爸爸,而她的英语学习居然会是不及格加全班倒数第一!林霖觉得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林霖看着瑟缩成一团的女儿,不忍心再加责备,只是在心里痛心疾首地呼喊:我的宝贝林克哟,你曾经的语言天分哪儿去了?英语怎么学得如此糟糕?晚上,看着女儿在梦中眉头紧锁的小脸,不快乐和深度自卑让她在睡梦中都如同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白兔。林霖再也无法入睡,她开始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来对于女儿的英语学习,林霖向来不重视,感觉语言只是一门工具而已,没必要花心思去学;二来林克死记硬背的能力差,林克的记性,有时好的惊人,比如她能记住两岁时发生的事情,能记住很多年前妈妈和她说过的某句话,但是,就是记不住英语单词、记不住数学公式。而如果在这方面能力弱的话,在中国目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绝对要处于弱势。
在林克英语成绩出现不及格时,另一个更为重要、也更加棘手的难题出现在林霖面前——林克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周一至周五,林克一直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总是害怕自己上学时忘了带这个,忘了带那个,还经常担心上学迟到。
晚上做作业或整理书包时,林克常常会突然大哭起来,“妈妈,不好了,我的数学练习本找不到了!”,“妈妈,我的语文书不见了”……这些小事,对于来林克说,就好像天塌了似地严重。在林克的强烈要求下,林霖不得不深更半夜给老师打电话,确认练习本是否被老师收走还没有发下来,或者一定要从老师口中得到保证,老师不会因此批评她。
林克唯一感到轻松、没有压力的时光就是周五晚上了。周五晚上的林克格外安静,摆弄一下玩具,或折叠五颜六色的小纸片。而周日对她就是暗无天日,“周一恐惧症”伴随着她的分分秒秒。每个周日的早晨,林克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晚上伴随她入睡的也是哭泣和妈妈的安慰,整个周日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了让林克忘记周一要上学的事实,林霖和丈夫在周日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她玩得开心,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周日玩得越是开心,就越不希望周一的到来。林克甚至苦苦哀求:“爸爸妈妈,星期天别让我有快乐吧,你们可以打我一顿,好让我恨你们,恨这个家,这样我就会喜欢周一去上学了。”“这个死日子,让我怎么过!”……伴随着精神上的紧张,林克的身体开始出现了一些症状:频繁的眨眼睛,突然开始耸肩膀和吸肚子,伴随着肩膀一耸,肚子往里一吸,再往外面一翻,这样的动作频繁到5秒钟就要重复一次。医生说,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这时,林霖才意识到:为了孩子的自信,为了孩子能够赢得同学的尊重,孩子必须要找到突破口!为了解决林克的心理问题,林霖四处咨询,并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北京研究儿童心理问题很有名的一家机构,一个小时的费用高达元。高昂的费用和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让林霖犹豫了。最终,林霖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只有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妈妈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林霖和女儿进行过多次长聊,林霖一边安慰女儿,一边从女儿那里知道了一些恐惧的原因:随着林克英语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名,她开始厌烦每天上课,甚至讨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