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0准时发布·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技术、创新中医疗法!
1.心理的产生过程
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严格地说就是人的意识。意识首先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当一个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的神经末梢,使它产生了生物电与一些化学递质的变化,然后生物电和化学递质沿着前面介绍的通路来反映这个信息流,最后不同的外界事物或事件通过有规律的电磁波频率传至大脑皮层的中枢。现代神经生理学对大脑的研究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揭示了神经细胞之问是以电和化学的方式传递信息的,信息的传递和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都是以神经细胞的脉冲生物电和化学物质的变化为基础的。可见,意识过程离不开入脑的神经生物电活动这个生理过程,是以人脑的生物电为基础的。离开生物电,就不会有意识,更不会有心理和情感。2.生物电流向发生偏差会引发心理变化
人体在同样的物质理论之下,为什么不同的人,情感、心理的发展不一样呢?有人爱哭,有人爱笑,有人平静、有人易怒,同样都是生物电,为何会有这些差异呢?如图所示:8区为书写中枢,22区为听觉性语育中枢,38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45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打个比方说,人脑的生物电本来是从38区传导到45区,再由45区传到8区,由8区传到22区这样的生物电流动情况下,从人的意识到运动过程是一个正常状态。但如果从38区发出的生物电流向发生了偏差,不经过45区而直接到了8区,甚至说是流向了22区,那就会传递出无用甚至错误的信息,破坏了大脑信息的传递过程。长期发生这种状况,就会影响到人的意识,产生心理问题在因大脑生物电流向发生偏差的过程中,由于纯粹是生物电的变化,并未引起任何具体物质方面的变化,因此任何的检查都不会发现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心理疾病的患者,脑电图的检查都显示正常,因为脑电图虽然是利用脑电图机记录人体大脑生物电的信息,但仪器只能收到脑电活动整个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无法记录电流方向的变化。只有当电流长期向某一区域流动,使这个区域生物电位升高时才可能检测到脑电图的异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