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之前文章中9条临床表现的4项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精神科医生诊断抑郁症的主要依据是: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诊断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抑郁自评量表,大家可以自我测评一下。如果你的分数较高,建议你到精神科去做一个系统的检查。当然了,心理测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测查权当是筛查,分数高不见得就是抑郁,不过中度以上的抑郁,建议你还是去看一下医生鉴别诊断一下比较好。抑郁发作它也可以是继发于躯体疾病或者脑部疾病,比如患脑血管疾病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诊断就是器质性的抑郁症了,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指的是功能性的。 2.诊断的心得: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小部分患者不典型,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此时,诊断必须慎重,我也给一些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更改诊断为抑郁症,因为通过详细的病情分析以及精神检查结果,还有对病情的长期观察,最终排除精神分裂症,确诊为抑郁症。也见过开始诊断为抑郁症,经过半年的观察,患者出现典型精神分裂症症状,而更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总的来看,抑郁症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相对较多,这不是诊断错误,而是患者病情不典型、复杂所致,精神疾病诊断靠的是观察、靠的是现象,需要家属观察病情细致,简明扼要又详细的将病情汇报给医生,医生也要观察病情认真仔细,才能诊断准确。精神科临床是不简单的,一名好的精神科医生需要认真、仔细以及很好的理解力、想象力、领悟力;最重要的是“认真和”和“领悟”。 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不对,治疗可能南辕北辙,不过我们精神科有一个经验“对症治疗”,对患者病情缓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我想对家属说: ①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 国内研究显示,有90%的抑郁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非心理科、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很多家属和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医院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情绪上感冒了,经过治疗预后很好;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抑郁症状不是病,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或者是意志力不够坚强,希望通过自己调整来缓解抑郁症,其实典型抑郁症的症状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就像患了肺炎发高烧,并不是仅通过多喝水、好好休息就能治愈,抑郁症是一种有着神经生物学病因,发病有生物学因素,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疾病,它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好。 ②正确对待副作用,消除治疗顾虑,积极治疗,不要迷信广告 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副反应,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往往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服用2-3周后会慢慢适应,最常见的副作用大多没啥严重的,严重的副反应发生概率很低,大家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变化,及时汇报给医生就可以了,如果服用某种药物副反应的确很重,我们换一下药物就可以了,因为服用一种药物副反应大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明显的副反应。 患者还会担心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突然减药过快或者停药后,会出现一些不适,可能是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也可能是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这并不是药物的问题,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加药不宜过快,减药则需要更慢。 还有的家属追求没有副作用的治疗,甚至轻信广告,去做各种名称大气、收费昂贵的治疗,实际上都是骗人的,不要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保证断根、甚至前半年免费的各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既浪费了钱,又耽误了治疗,上搜索网站搜抑郁症,很多时候排在前面搜出来的东西都是广告,这种广告我是根本不信的。 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诊,和医生保持联系 请务必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门诊,汇报病情,有问题和医生交流解决,或者下载患者家,上传电子病历,线上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减量,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或者难治性的抑郁症。附:抑郁自评量表系统(SDS)序号
题目
选项
1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A
B
C
D
2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A
B
C
D
3
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A
B
C
D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A
B
C
D
5
我吃的跟平常一样多:
A
B
C
D
6
我与异性亲密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觉愉快
A
B
C
D
7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A
B
C
D
8
我有便秘的苦恼
A
B
C
D
9
我心跳比平时快
A
B
C
D
10
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A
B
C
D
11
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A
B
C
D
12
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A
B
C
D
13
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A
B
C
D
14
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A
B
C
D
15
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A
B
C
D
16
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A
B
C
D
17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A
B
C
D
18
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A
B
C
D
19
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A
B
C
D
20
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A
B
C
D
注意事项:下面有20条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选项,分别表示: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这类情况的日子不超过一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有1-2天有过这类情况); 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这类情况) 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有5-7天有过这类情况) 记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 结果分析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分值越小越好。 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大约为53分。标准总分53-60为轻度抑郁,60-70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四.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不错的情绪障碍,因此即使你被确诊为抑郁症,也不必过分担心。 治疗通常包括中西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治疗目标: 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 ②临床症状尽可能治愈,但不过分追求症状的完全消失。 ③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④预防复发。 (一)药物治疗原则: 1.足量:如果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够,就会使药物起效慢,疗效差。一般来说,说明书介绍的常用药量就是治疗量,具体到每个患者,要有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表现来判断是否足量。 2.足疗程:也就是说服的药量够了,服用的时间也要够,时间不够的话疗效也会不好。一般来说充足药量服用6-12周后再评估疗效,比较客观和准确,根据疗效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是继续服用还是换药还是合并用药。 3.个体化原则:是指每一个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不一样,会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我吃这个药疗效好,没啥副作用,而你吃这个药效果差副作用大。我会根据病人服药后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量和服用的时间,这就是个体化原则。 注意:服药的常见问题就是服用的量不够、时间不足就调药、服药时间不够、维持时间不够、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减药。 4.坚持服药原则: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情感疾病,如果不给药物干预,不坚持服抗抑郁药的话,大部分的患者有可能会复发,只有10-2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一生只得一次,以后不会复发。所以为了让每一位患者尽量少复发,不复发,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必不可少,对于防止抑郁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第一次得病痊愈后系统服药一年以上,患病两次要服药2-3年以上,患病三次及以上的患者要长期服药,这个服药的时间仅供大家参考,最近有观点认为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服药,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如何服药、服啥药物、服多久的药物,精神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具体确定服药的时间。 5.单一用药为主,必要时联合用药原则: 一般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单一药物治疗,这是首选,但是难治性抑郁症可以联合药物治疗,或者抑郁症状很重的话,也可以药物之间联合治疗,比如: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或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或者度洛西汀联合安非他酮,联合多是不同药理学作用的药物之间联合,同类药物一般不联合,我只有难治性强迫症可能会选择同类药物联合,很少这样。 6.疗效不好的调整思路: 药效不好,请检查诊断是否有误,是否有躯体疾病等器质性因素干扰了治疗,请做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一般来说药物的调整思路是换药、加量或者联合。 7.我思考为啥有的患者不会复发? 我观察了一下长时间不复发的患者,除了对治疗依从性好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好的性格,自信、乐观开朗、胆子大、独立自主性强,我个人认为性格原因可能是不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二)抗抑郁药物副作用: 一般来说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镇静、倦睡、头晕、疲乏、食欲和体重增加、头痛或偏头痛。 通常药物不良反应和开始服用以及经常服用的剂量、服用的方法、药物的种类有关系,也和个体因素紧密相关,大多数不良反应在服药后的1-2周消失。 如何把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个人经验:开始服药剂量要小,如赛乐特开始服用5或者10mg,也就是开始服0.25-0.5片,加药不必过快,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如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如果病情较重的话那就可以加的快一点,病情不严重就可以加的慢一点。 千万不要被说明书列的一堆副作用吓到,不少患者以为只要用了这种药,说明书上标列的不良反应就一定会出现,因此,许多药都不敢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其实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是很高,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不重,尤其是严重副作用其实很少见,如果您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一般不良反应都会解决的。如果您既往已经发生过某些不良反应,在就诊时也一定要告诉医生,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处理。 (三)临床心得: 在介绍治疗心得之前,先说一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哪些生物学改变:研究表明,患者大脑的神经递质失衡了,大脑也是讲和谐的,失衡主要有: 1.5-羟色胺(5-HT)功能不足 2.去肾上腺素(NE)功能不足 3.多巴胺(DA)功能不足 4.其他递质功能异常 可以说抑郁症是大脑发生了神经生物学改变的疾病,它的发病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物质决定意识,大脑神经的生物学改变与抑郁症发病紧密相关,抑郁症不是思想问题,也不是意志不坚定,就像感冒一样,它是情绪上感冒了。 我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一些不常用的药物就不介绍了。 1.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 ①氟伏沙明(商品名兰释) 第一个上市的SSRI类抗抑郁药物,有助眠的作用,作用于褪黑素系统,对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较适合,治疗强迫症效果好,难治性强迫症以及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②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乐友) 它是各种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对焦虑的效果好,对伴有明显焦虑的抑郁症是首选的,对恐怖症,强迫症疗效也很好,是社交焦虑症的首选药。常用剂量每日20-60mg。应用的一点体会:开始服用赛乐特时,先吃0.25-0.5片,吃几天后再加到0.5-1片。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子停用赛乐特。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一般是早上服药;个别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这个药物治疗抑郁、焦虑效果很好,可以用卓越来形容,只是副作用稍大一些,使用需要技巧。 ③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乐元)儿童抑郁症的首选药,副作用偏小,对老年抑郁症,伴有心脏疾病的抑郁症比较适合。常用剂量每日-mg,治疗强迫症也较好。 ④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来士普,百洛特等) 这俩药是双胞胎,但是差异很大,共同点是副作用少,是老年抑郁症和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的首选药。西酞普兰的常用剂量每日20-60mg,艾司西酞普兰的常用剂量每日10-20mg,艾司西酞普兰药效更好,药理学研究它的药效是西酞普兰的数十倍,不过它可能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明显困倦的副作用,艾司西酞普兰效果不错,副作用几乎是最小的,这个药我临床使用较多。 ⑤氟西汀(商品名百忧解,奥麦伦) 进食障碍(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对少动少语等阻滞性比较明显的抑郁症效果较好,对强迫症的疗效也较好。常用剂量每日20-60mg。一般认为服用了一种5-HT再摄取抑制剂疗效不好的话,换用另外一种5-HT再摄取抑制剂仍然会有疗效。这五种药物尽管属于同一类药物,但实际上还是各有各的特点,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药物也是一样。 2.NE/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抗抑郁药物) ①文拉法新:(商品名怡诺思,博乐欣等) 对于重性抑郁疗效较好,对于躯体不适主诉较多的抑郁症也是首选的,作为双受体作用的药物,疗效好是它的特点。常用剂量每日75-mg。 ②度洛西丁(商品名欣百达,奥思平等) 疗效不错,对于迟滞性抑郁,伴有疼痛明显以及躯体不适主诉较多得抑郁症是首选的药物。抗焦虑效果也不错。常用剂量30-60mg。我用这个药比较多,临床实践疗效卓越。度洛西汀联合SSRI类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我的主要思路。 3.NE及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NaSSA) 米氮平和米安色林片 这两个药有血缘关系,米氮平是在米安色林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作用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的α受体,从而提高5-HT以及NE的释放,提高5-HT以及NE神经的功能,有抗抑郁、催眠的作用,尤其适合夜眠不好的患者,常和5-HT再摄取抑制剂合用用来治疗难治性抑郁。我用的不多这个药物,有研究认为联合SSRI类药物使用,抗抑郁效果较好。 4.DA/NE再摄取阻断剂(NDRI) 安非他酮 这个药是NE/DA再摄取阻断剂,提高中枢的DA以及NE的功能,是双相障碍抑郁相的首选药,不容易诱发躁狂,也可以与SSRI类药物连用,治疗难治性抗抑郁。安非他酮可以用来戒烟,缓解戒烟的戒断症状,联合安非他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我的一条思路。 5.三环类药物(TCA) 常用的药物有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等 老药,价廉是其优点,副作用偏大是它的缺点,但是疗效不差,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也是选择之一。尤其是阿米替林,可以说是抗抑郁药物中疗效最好的抗抑郁药之一了。 6.NE再摄取抑制剂(NRI) 瑞波西汀 瑞波西汀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NE)重摄取抑制剂,通过对NE再摄取的选择性阻滞,提高中枢NE神经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一般认为对兴趣减退等NE缺乏的症状效果较好,单用该药抗抑郁效果可能不是很强,因为抑郁症和5-HT的关系似乎更紧密,联合瑞波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我的一个思路。 7.增效剂: 对于双相抑郁以及难治性抑郁,还有失眠严重、焦虑明显情绪明显不稳的抑郁症患者,有时会合用奥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它们同时也是情感稳定剂,可以起到增加抗抑郁疗效的作用,会对病情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都是神经递质的均衡被破坏,几乎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和DA、5-HT、NE的失衡关系密切,增效剂有时会有很神奇的效果。 8.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抑郁症属于郁证,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大家一般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症是肝郁,也有学者认为是肾虚、肺气虚等,治疗多采用疏肝理气,健脾补肾之法治疗,常用的方剂逍遥散、柴胡舒肝散等,针灸亦有疗效。 我的经验是:中医配合西医治疗抑郁症,确实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我会继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选用什么药,要根据患者发病的次数,症状的特点,既往服药治疗的情况,经济条件,年龄等等综合考虑,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抑郁症药物治疗的不足: 一次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期分为:急性期治疗(6-8周)、巩固期治疗(12周)、维持期治疗(6-12个月)。 药物治疗的不足:急性期痊愈率还是不太高,起效时间还是不够快。巩固期往往有残留症状,维持期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好,随意停药、减药,复发率较高。 对策:我的临床实践和资料表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是有很大优势的,在抑郁症的整个病程治疗中,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不但早期提高痊愈率,消除巩固期残留症状,还能改善治疗依从性,大幅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五)谈一下我对联合用药的观点: 抗抑郁药物的有效率大约在60-80%。中医讲究药物组合,讲究君臣佐使搭配使用,起到增效互补的作用,而抗抑郁药物治疗提倡单药治疗,主要是考虑的抑郁症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联合用药可能副作用增大,不好判断是谁起到治疗作用等原因。当患者治疗有困难时,药物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我的实践表明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重性抑郁症会有很好的效果,中医的学习使我对药物的联合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关联文章阅读↓↓:
标题:科普医院副主任医师赵振海: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爱看内科?
复制链接打开:
赵振海,男,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员,中国性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会理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班(中医心理治疗方向)
(北京市第二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
北京大学医学硕士
山东济宁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
大学本科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国内第一所设立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的高等医学院校)。
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硕士学位。
目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在读。跟随著名中医院汪卫东教授系统学习本土的中医认知催眠疗法,中医发展心理疗法治疗精神疾病,探索研究精神疾病的心理学发病机制:异常人格发展及其治疗。
大学毕业后医院工作至年05月,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曾在北医六院出门诊8年,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及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正在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精神疾病,探索研究精神疾病发病的心理学机制。
.6月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工作,继续从事精神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示:“医生+”客户端的线上医课堂在进行中,更多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