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批评,孩子才能改得快

  前两天发生一则新闻,一名男孩因为父亲的责骂而选择离家出走。

  而事情的起因却是因为父亲多次劝导儿子学习无果后,一气之下说了狠话: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给我出去,不要回来。”

  不想父亲的一时气话,儿子当了真,当天就离家出走,将全家吓得赶快报了警。

  虽然孩子最后找回来了,父亲还是心有余悸,表示孩子回来后再也不骂他了。

  自己的孩子说不听打不得,可是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怎么办?

1

孩子为什么屡教不改?

  在尝试帮孩子纠正错误的路上,许多父母都会说这样的一句话:

  “我说了很多遍,但是孩子就是改不掉,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因为孩子不“听话”,父母会变得沮丧、苦恼、愤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了脾气。

  如此,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破坏亲子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一开始的批评方式不对。

  我们在批评方面一直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多说,反复说。

  我们都以为自己说得多了,总有一次孩子会听进去一两句,殊不知正是这种方式错失了教育的最好时机。

  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

  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为什么屡教不改的原因: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

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对此,作家刘震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切的重复说教是父母在发泄焦虑以及转嫁责任的表现。

反反复复地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一切浮于表面的批评,都不能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另外父母的老生常谈,也会让孩子觉得他的错误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改与不改都已经无所谓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

 

  批评有度、批评有时,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2

父母会批评,孩子改得快

  儿童学家说过:“人在幼儿时期的专注力只有3分钟。”

  长时间的批评,不能起到很好教育孩子的效果。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帮孩子发现问题并改正,才是父母的首要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三分钟原则:

  1、一分钟倾听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承认错误,会针对孩子的错事直接切入。

  这种做法看似有效,却忽略了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也少了孩子自我反省的过程。

  在批评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给他一分钟的时间说说经过以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家有儿女》中刘星有一次考试作弊,夏爸爸在得知后,让刘星坐到桌子前与自己面对面,听他的想法:

  “请问我可以采访一下你吗?刘星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得知刘星因为羡慕班上同学有MP3,自己也想要一个,所以想通过考试作弊获取奖励。

  对此,夏爸爸说:“班上同学的MP3也是这样获得的?”

  谈话到这边,刘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承认错误。

  父母倾听的过程,不但是了解事情真相的过程,也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的过程。

  

  托马斯·胡德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反省才是改正错误的开始。

  2、一分钟批评

  孩子成长本来就是一场不断犯错,然后不断改正的过程,每一个父母都要允许孩子犯错的机会。

  允许孩子犯错,并不是意味放任孩子犯错。

  在孩子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前,父母的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应该明确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最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批评不是情绪发泄,所以父母每次批评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在改正方案上,比如我们下次应该如何如何。

  另外,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在公众场合或者有人的地方批评他,因为这个除了打击他的自信心外,于事无补。

  在批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心情变化,只有孩子情绪保持平和,父母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3、一分钟鼓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一个人难免会做错事,孩子犯错后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要给予鼓励。

  对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给予鼓励,对孩子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给予鼓励。

  孩子犯错后受批评,情绪难免会有低落,这时候父母及时给予鼓励,让他感受到我们还是爱他的。

  鼓励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都会犯错。

  不要害怕犯错而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也不用担心犯错后会受惩罚不敢主动承担错误。

  我们能看到他的错处,更能看到他的变化。

3

没有爱的批评,只剩下说教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儿时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

  所以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是非观塑造极其重要。

  但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

 

  批评教育是为了教出懂事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真实而又公正的事理,而不是为了打击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位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见农夫驾着两头牛在耕地,便问农夫:“哪一头更好?”

  农夫看看他,一言不发。

  等牛走远,农夫才附在相国耳边,说:“边上那头更好。”

  相国很奇怪,问农夫为什么要这么小声说话。

  农夫答:“牛虽是畜类,心和人一样。我要是大声说那头牛不好,它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评论,这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牛都如此,何况是孩子。

  批评固然需要,但是一定要用爱去包裹,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接受教育时还避免了伤害。

  所以,批评时,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过后还要表达对孩子感情依旧。

  在这过程,父母可以增加一些身体接触。

  比如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表示父母会一直站在他这边。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亲密胜过一切说教形式。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尊重、掌声和认可。

  要承认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只需要静待花开。

陈淑萍

泰山学院擅长领域:学习潜能开发,厌学网瘾,考试焦虑,青春期辅导;亲子教育,婚姻家庭;情绪与压力管理,职业倦怠,各种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预约工作邮箱:csp

.







































治疗头部白癜风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qpz/12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