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婴儿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刚从母体出来,抵抗力低,但生长速度很快,更需要精心的护理。新手爸妈及其它护理人员只有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症状,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才能做好护理工作,让宝宝安全的度过新生儿这一关键时期。
1)新生儿的特点
★皮肤呈粉红色,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只在肩部、额部等;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所以新生儿居室温度要适宜,冬18-20°,夏24-26°左右。
★新生儿吸允能力较强,出生后就能哺乳,但此时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幽门紧,所以常会溢奶;
★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在24h内排尿及胎便,胎便为墨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一般3-4天就能排完,之后随哺乳粪便逐渐转为黄色;出生后第一天尿量为10-30ml,之后随着哺乳摄入更多水分,尿量逐渐增加到-ml/24h,每天排尿10-30次;
2)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由于新生儿头几天吃奶较少,而胎粪,尿液排出多,皮肤水分蒸发等使得体内水分丢失,会产生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2-3天,一般减少体重的3%-9%为正常,5-7天,随奶量增加而逐渐恢复,到7-10天彻底恢复,如果超过10天体重仍没有增加应考虑有病理原因,需及时就医。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天出现,早产儿黄疸比足月儿迟1-2天出现,皮肤、巩膜变黄,一般手心脚心不黄,足月儿7-10天黄疸自然消退,早产儿可能会延长到2-4周消退。如果出生第一天就出现黄疸,或黄疸不按时消退且继续加重,或大便陶土色,要及时就医。
☆假月经:女婴在母体内由于受到雌激素影响,其阴道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充血。等到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使得女婴体内的残留雌激素量逐渐下降,子宫内膜细胞脱落,出现类似月经一样的出血。一般在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可见少量出血或白带样黏液,持续1-2天就自行消失。所以不必做任何处理,可照常洗澡,洗臀部,但是不能将大阴唇分开洗,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乳房肿大:母亲在分娩时体内雌激素含量很高,雌激素能促进母亲的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这些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后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乳房肿大,且不分性别,一般于出生3-5天后出现,肿块小的如蚕豆,大的如核桃,2-3周后逐渐消失。这种现象不必做任何处理,切勿挤压,以免感染,此外应给新生儿穿柔软的纯棉内衣,保持皮肤清洁。
☆板牙:新生儿牙龈部位能见到散而微凸的白色小颗粒,乍一看像长出的牙,几周后自然消退。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影响乳牙萌出,不需做任何处理。绝对不能用针挑破或挤出,以免感染。
☆螳螂嘴:新生儿两颊部位两块明显隆起的肥厚的脂肪垫,这有利于婴儿吸允,当婴儿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的辅食转变时就会自然消失。这也是正常生理现象,不能挑或割。
3)新生儿常见疾病及症状
脐炎:由于护理不当使得脐部细菌感染所致,轻者脐部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重者脓性分泌物多,甚至形成脓肿,伴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等现象。脐炎的护理要点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用棉签沾湿75%酒精轻擦脐部,等满月后脐带脱落,可稍微深入脐部擦拭。严重需及时送医治疗。
脐疝:新生儿由于腹直肌发育不完善,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有合拢,当腹压增高时,部分小肠从腹直肌间隙向外凸出,使得脐部膨出形成脐疝。多于1岁以内自然愈合。护理要点是:
①减轻腹压,脐疝大的新生儿要少哭;
②新生儿不停哭闹,伴有呕吐,可能会发生嵌顿(脐疝突出后脐部表面出现核桃状肿块),这要立即送医;
③不能用硬币、纽扣等压在疝环上,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消除脐疝,反而会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多由于护理不当导致,如奶具,用具消毒不严。
表现为: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白色膜样物,略高,不易擦去,可能引起水肿妨碍新生儿吮吸。
护理要点:
奶具等煮沸消毒;
婴儿擦嘴毛巾煮沸消毒后使用;
母亲哺乳前要清洁乳头,平时勤换内衣;
护理员手洗净后再护理婴儿;
平时不要用纱布擦洗口腔黏膜。
红臀:与护理不当有关,如潮湿的尿布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尿布没洗干净,没用开水烫;使用塑料尿布或橡皮隔尿垫。
表现为:臀部发红,出现片状丘疹,严重者渗液,糜烂
护理要点:
保持臀部干燥,勤换尿布;
排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不用肥皂;
尿布洗干净,开水烫后放在太阳下晒干;
破损处涂抹鞣酸软膏;
更多孕产及育婴知识请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