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决定性格人人都爱说谎幽默的人抑郁

诸神的恩宠

如今“跨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比如相声演员跨界拍影视剧,大学教授跨界当电视主持人,有的作家还跨界当赛车手。英国人理查德·怀斯曼也是一名跨界高手。他从魔术界跨界到了心理学界。

受家庭环境影响,怀斯曼从小就热爱魔术,8岁开始登台表演,16岁加入了著名的魔术团体MagicCircle。这家魔术团在英国是老字号,有上百年历史。正式入行后,怀斯曼才发现魔术师这个职业并不简单,一旦登上舞台,魔术师不仅要分毫不差地完成魔术表演,同时还要把观众逗乐,这绝非易事。日子一天天过去,怀斯曼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干这行。于是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退出魔术界,去伦敦大学攻读心理学。

然而上大学后,怀斯曼才发现,魔术和心理学其实有着微妙的关联。魔术师如果想在变魔术的同时,讨观众欢心,就必须要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而多年的魔术师生涯,也为怀斯曼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目前,怀斯曼已经是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近些年,他面向全社会普及推广心理学常识,且成就斐然。他被授予“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称号。YouTube上,他的主页上留言超过万条。

《怪诞心理学:揭秘日常生活中的古怪之处》是怀斯曼的代表作。听书名可能会觉得有点怪,不过书中所有内容,都是正统的心理学知识。它为我们揭秘了许多生活怪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星座深信不疑?为什么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喜剧演员很容易患抑郁症?等等。它能帮助我们识破各种伪科学,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心理及人类社会。

01星座能决定个性吗?

现在很多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已经不问“你多大?你是哪里人?你结婚了吗?”之类的问题了,而是会问对方,你是什么星座?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星座一直是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有资料显示,每天大约有1亿美国人会上网查看星座运势,有万人会掏钱请占星师为自己支招。

星座属于占星学。而占星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一开始,不同的文明对于星座的划分和命名都不一样。直到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才统一了星座的标准,把天空分为88个正式的星座,而这些星座的名称也大多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星座学认为,每个星座都各有特点,比如白羊座易冲动,巨蟹座很恋家,处女座有洁癖等。

很多世界名人也信星座。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很信星座。一旦工作上遇到大事,他就会向占星师求助,这些大事包括,国际高峰会议在什么时间举办更合适?空军一号什么时候起飞最安全?等等。可见,下至百姓上至元首,好像都喜欢星座。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星座是迷信。那么,星座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呢?心理学家艾森克进行了大量研究后认为,星座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神奇。

为了弄清星座和性格之间的关系,艾森克专门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人填写了问卷。结果显示,他们的性格与星座的说法几乎完全一致。但艾森克又发现,参加问卷的人里,大多数都是星座迷。就是说,这个结果很可能是受到星座先入为主的影响,因而并不能证明星座和性格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为了验证这个猜测,艾森克又对名孩子做了同样的实验。而这些孩子一点都不了解星座。这次结果显示,星座和性格之间没有关系。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不久后艾森克又对上千名成人做了第三次实验。结果仍然表明,星座和性格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这个实验结果,星座迷们纷纷辩解说,星座只是笼统地描述性格,如果想要更精准的个性分析,还必须要研究一个人出生时的精确时间。因为占星学认为,一个人出生时的精确时间能决定他的性格。同一时间出生的婴儿叫“时间双胞胎”,他们的命运会非常相似。

心理学家杰弗瑞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于是他系统地研究了“时间双胞胎”现象。首先,他搜集到人的出生资料,他们的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分钟。其次,他细致地对比和分析了这些信息。最后他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时间双胞胎的人生存在相似性。由此,杰弗瑞断定,星座和性格命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既然星座并不可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星座深信不疑呢?怀斯曼认为,这是因为,星座里的很多信息都是含糊其辞的,而模糊的信息总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

来看个经典例子。三个书生上京赶考,半路遇到张半仙。张半仙很擅长看相,看完三个书生的面相后,他举起了食指。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张半仙认为不说话,举一根手指最保险。原因如下:这三人赶考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三人一起高中,或者一起没中,那一根手指就代表“一起”的意思;第二种情况是,三人里只有一个人中了,一根手指就代表一人高中;第三种情况是,三个人里有一个人没中,一根手指就是那个没中的人。所以无论遇上哪一种情况,这一根手指都可以完美地解释。正是由于张半仙提供的都是模糊信息,怎么说都说得过去,所以他才能成为“半仙”。

星座就类似于张半仙的那根手指,无论怎么说都能沾上边。另外,星座还存在谄媚效应。所谓谄媚效应,是指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高尚的和与众不同的,而星座的很多说法,恰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于是,人们就更愿意相信星座了。

小结一:星座和性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由于星座的信息都很模棱两可,因而很容易迷惑人们,进而让人们相信它。

02人为什么会说谎?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说过谎,然而有一个谎言竟然改变过世界历史进程。说这个谎言的人,就是希特勒。

20世纪30年代末,整个欧洲的局势阴云密布。年9月,希特勒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会面,共同商讨欧洲安全问题。当时希特勒正准备偷袭捷克。在和张伯伦会面时,他却信誓旦旦地说,德国绝不会袭击捷克。张伯伦看希特勒说得义正言辞,就听信了他的话。然而张伯伦万万没想到,不久后德国就向捷克发动了闪电战,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初如果张伯伦能识破希特勒的谎话,也许今天的世界格局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调查显示,每个英国人每天平均说两次谎,每个美国人每天平均说谎25次。的确,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说过谎。人们说谎分主动说谎和被动说谎两种。主动说谎是指,人们主观上知道自己是在说谎。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研究发现,人们主动说谎的原因有三个:讨别人欢心、炫耀自己和自我保护。

而被动说谎是指人无意识地说谎。人会无意识地说谎,是因为受到了心理暗示。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多数人都会把幻想当成现实。比如,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关于心理暗示的实验,研究对象是30对父母。这些父母的孩子从来没有走失过。当研究人员询问他们,“你的孩子是否有过走失的经历”时,绝大多数父母都很肯定地说,自己的孩子走失过。显然,他们是受了调查问题本身的心理暗示。

有哪些方法能快速识别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呢?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语言和微表情。

研究人员发现,人说谎时,语句结构和说话方式都和平时明显不同。比如人在说谎时,语句之间会经常停顿,会很少谈到细节,还会隐瞒重要信息。

微表情中的眼神是判断是否说谎的重要依据。几乎每个说谎者的眼神都是飘忽不定的。另外,笑容也有真假,真笑和假笑也能辨别是否在说谎。真笑叫杜胥内微笑(被心理学家杜胥内发现的,因而由此得名),真笑时,眼睛周围的肌肉会出现褶皱;而假笑叫泛美式微笑(这种说法源自于泛美航空公司空姐的虚假笑容),假笑时,眼睛周围的皮肤没有褶皱。

小结二:说谎分主动说谎和无意识说谎两种。主动说谎主要是为了讨别人欢心、炫耀自己和自我保护。无意识说谎主要是被人洗脑的结果。通过观察说话者的语言和微表情,就能判断出他是否在说谎。

03幽默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学原理?

有段时间,怀斯曼想研究人们的幽默心理。于是,他发起了一个项目,叫“笑话实验室”。不久后,项目的网站主页上收到了数以千计的笑话。经过研究,怀斯曼发现,评分高的笑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贬低自己,让自己显得很蠢,由此让读者产生优越感。当人们感到自己比对方优越时,就会觉得很有趣,并会由衷地发笑。怀斯曼还发现,不同人群对于幽默的理解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女性喜欢看讽刺愚蠢男人的笑话,而男性喜欢看讽刺女性虚荣的笑话。大多数人都很喜欢拿权威人物开玩笑。因为拿权威人士开涮,能让普通人产生优越感,并获得心理平衡。

为什么有些人会很幽默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有幽默感的人,其实是在用幽默宣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长久以来,受限于各种社会秩序,大多数人都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和攻击欲。最后,这些被压抑的欲望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当人们开玩笑或者讲笑话时,就是在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幽默总是和喜剧演员紧密相连,而怀斯曼认为,喜剧演员其实活得很辛苦,他们的心理压力之大,常人恐怕难以想象。喜剧演员只要一上台,就要使出浑身解数逗观众发笑,这种巨大的压力,让他们身心俱疲。导演伍迪·艾伦说过一句话,很能代表喜剧演员的心声,“大多数时候我没有多少乐趣。其余的时候我一点乐趣都没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喜剧确实和忧伤情绪以及心理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喜剧演员把欢乐献给观众,把痛苦留给自己,所以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小结三:幽默的诀窍是通过贬低自己,让对方产生优越感。幽默是一种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的手段。

现实生活总是复杂而多变的。正是因为有了科学,人类才得以摆脱愚昧,用智慧和双手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而心理学又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怪诞心理学》里,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身处花花世界中,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擦亮眼睛看清真相,以理性战胜狂热,用智慧战胜愚蠢。

请记住,在这个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一个敢于独立思考而不随波逐流的人,必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kjz/1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