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家长训练营上课的家长。受访者供图
儿子辍学后,叶琳开始强迫自己学习。她辗转于网络平台上各式各样关于家庭教育培训的直播间,为此,有时候会在半夜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家人一度怀疑,她不是上课,而是被骗进了传销组织。最疯狂的一次,她不顾家人反对,提前一个月和单位请假,从四川赶到公里外的石家庄,待上3天2夜,听一位老师分析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
困扰叶琳的,是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问题。她曾想过把孩子送进戒网瘾学校,但是因为担心患有哮喘病的儿子身体吃不消,她还是选择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只要看到孩子将自己反锁在卧室里,为了玩游戏时差颠倒,三餐不规律,她就会忍不住想把孩子送往戒网瘾学校。只有让自己沉浸在家庭教育的课程之中,她才能一次次地压抑住这股冲动。
焦虑感时常支配着叶琳,在年轻父母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就提到,87%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7%的家长存在重度焦虑。
报告的作者、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曾在论文中提出,“‘教育战争’中,家庭关系充满了火药味和狭隘的功利性,众多家长受社会和市场的刺激行为迷惑,心神不宁,常年处于高度焦虑之中,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争吵不断,悲剧时有发生,大人、孩子均成为受害者,这是‘家庭关系的扭曲’”。
各种家庭教育培训班和相关的书籍文章,是家长们消解焦虑的方法之一。早在60年前的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就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这被公认为第一个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他出版的著作,直到今天仍然在国内一些电商平台培养亲子关系类书籍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叶琳最近报名参加的一个培训班,是由“医院心理学专家”授课的亲子沟通训练营。课程运营团队预计,训练营每期的报名人数大约为人,但实际报名人数远超于此,第一期就有人。
这个为期9天的训练营里,完成所有课程的家长不足20人。但这并不妨碍焦虑的家长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