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之前,询问了我自己的治疗师,确认了中国的确有“心理治疗师”这个证。
并强调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但是,心理治疗师这个证目前,在中国,不可以开药。(一般来说,心理治疗不涉及诊断,不涉及用药)医院的护工,而不是医师。
而至于所谓国外的心理治疗师可以开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我自己经历过的英国,他们是不会给你开药的,开药会让GP(类似社区医生)开,他们自己只做谈话/行为疗法,谈话治疗为主。
如果有知道哪些国家的psychotherapist是有处方权的话欢迎告知。
精神科的药物的处方权一定是管制的很严的,这是必须的。
因为太多精神科医生可以开出来的药物有成瘾性,在美国那种滥用精神类药物的地方,直接被小青年们拿来当毒品的替代品使用;更有现在几乎被废止的三唑仑那种,心术不正的人轻易就能搞到然后拿来当迷奸药物使用。
前者在我们国家基本是要用身份登记制度来买,购买的时候单独登记身份证号而且会给你一张需要单独签字的表,他们会回收上交,一定时间范围之内也只能开一盒那种。
遇到精神科开药手很松的医生一定要警惕,这是不合格的。
你的心理咨询师合格与不合格?
我国有心理治疗师的证,然而专业人士看不上这个证。我的治疗师是北医六院毕业的,给我说她持证上岗持的证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医学硕士学位证”。
在精神科医生的督导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这是符合我国精神卫生法的,所以那些告诉没有心理咨询师证的都算非法执业。
心理治医院考,医院,作为护工的一种类别。
但是,“看不上”、“比较假”、“心理治疗师护士都可以考”、“中国这行业,医生忙着开药”,这些是国内心理咨询比较大的声音。
总的来说,我觉得在中国,持有一张“心理咨询师”证然后告诉你这就是我的执业资格的,都是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以国内并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心理咨询”培训系统的情况下,能信任的就只有两种。
一是国内精神科医生体系出来的,像我治疗师那样,本质是医学生出身,当过一段时间或者不当精神科医生,然后在精神科一生的督导下执业。
这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因为你只要见识过我国的心理学培训水分有多严重,就知道严格更多的临床培训会是更可靠的。
二是去国外进修过,有国外(美国、英国、欧洲、日本都行)的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证。
这方面美国和英国领先中国半个世纪不是吹的。我们国家的医学可能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最顶尖,比如烧伤整形、断肢再植等等,但是精神科领域依然是不合格的,跟那些落后国家相比,整体水平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你如果去北医六院和上海精卫看过,然后再在国内的普通三甲看过,就知道在这个领域,国内医疗资源不均衡到底达到了怎样的,“生殖隔离”的程度。
在上海精卫就没有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吗?有的,运气不好你还真的能碰见的。
在国内只接受过心理学(psychology)培训的人不能成为合格的咨询师。
我吐槽过,心理学本科毕业出来当咨询师,就好像你学了初中物理就觉得自己能设计飞机火箭;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出来当咨询师,就好像你学了高中物理就觉得自己能设计飞机火箭;心理学博士毕业出来的当咨询师,就好像你学了大学物理就觉得自己能设计飞机火箭。
所以大家看出来问题了吗?
虽然都有“心理”两个字,但是本质上说两个学科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研究的层面和内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物理再怎么是本源,他所忽略和简化的摩擦和空气阻力之类的东西都是设计飞机和火箭的时候必须一笔笔算清楚的。
心理学学的再好,再深入,最后要做治疗师,经过的依然是长期的、严格的“临床”训练。
你不会认为一个生物毕业的人能直接去当医生,那就不能认为心理学毕业之后一个人就可以直接当心理咨询师。
我一直认为我国的心理学教学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一个很明显的点就在于,学心理学的出来特别喜欢,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你只会了20%的东西就把80%的人往这20%里套”。只有被临床彻底深入的教一回做人,才能知道“这个有80%的可能是A”是不够的,后面还有一句“还有20%的可能是BCDEFGHILK,咱们慢慢一点点来。”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这件事应该是写入骨髓里的,但是很多人所受的训练或者自己的天赋,根本没有让自己达到甚至记住这句话的程度。
我个人不认为简单心理平台上的医生是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自己有强烈的对别人指点江山、控制别人人生欲望的人,不管他专业水平到底有多高,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治疗/咨询师,因为这个在本质上已经违反了行业的宗旨了。
重要的应该是病人的福祉,而不是“我认为这样对于他来说才是对的/才是好的”。
对于这种控制欲人格的危害性理解不了的,推荐阿加莎克里斯蒂大德鲁伊的《死亡约会》小说,更进阶的是话剧版《死亡约会》。
最后,想给所有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祸害众生、或者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一句话:反思一下自己,同理心都没有就不要指望共情了。
作为一个圈内人士,给出几点靠谱的建议:
1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机构叫“中国心理学会”,在这个系统注册的咨询师称为“注册咨询师”,有这个名头的咨询师通常是经手相当数量的个案和积累相当数量的个案时间的资深咨询师。
他们内部还有推荐制度,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全部都需要经过已经注册的咨询师或者督导推荐才能有资格进入,并且,他们需要在协议上签字。
一旦这位咨询师有业务能力或者伦理上的问题,是会连累到一批人的。这是相互支持与相互监督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2由于自身业务的关系,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他们在精神医学领域的专业度是问题不大的。但要谈到心理咨询领域,说实话,他们大部分都是门外汉,只有很少数一部分精神科医生是系统地学过心理咨询并且有一定临床经验的。
医院的“心理治疗”,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不少被治疗过的小伙伴的反馈,我个人感觉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效果更是甚微。
以上海精卫为例,那些号称会心理治疗的大咖在独立于主楼的另一座小楼的,而且收费贵的离谱,每次不下千元,也没听说有特别见效的。
如果需要心理咨询,我建议还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不过有一点说得对,国内这一块太乱了,但不代表没有优秀的咨询师,也不代表找不到匹配的咨询师,一个要看运气,还有就是需要耐心,1次2次是没法见效的,咨询师连评估都没做完,就不给他机会了。
当然我说的是针对抑郁症的长期咨询。
3有几个帮助大家迅速排筛冒牌货的方法:
a.正规的咨询从来不会让你按照疗程预付费用,一次就要付清5次10次的直接pass。只会看一次付一次,看前付还是看后付这个由咨询师与来访者商议决定。
b.那些动不动就拍胸脯说几次见效或者包治XXX的,直接pass。这是咨询,不是卖狗皮膏药,它是动态的,是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互动过程,之中的突发信息是谁都无法预计的,是永远处在一个博弈的状态。
任何一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对于咨询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如果你一定需要一个几次就要见效的承诺,那么看来你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还太深。
c.CBT是目前国际公认对抑郁症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是不是一定治愈这个因人而异,同时治疗师的资质也很重要。
你是我留下来的理由,我们是互相拯救彼此
如果痛苦的话,就别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了
希望你能够早日康复寻找到快乐
如果你觉得我的干货能帮到你
请给我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