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镜,就能治疗疾病?虚拟现实技术(VR)被广泛应用于游戏、娱乐等各个领域中,而记者昨日了解到,现在VR又有了一个新用途——医用工具,医院用它帮患者克服恐高症、幽闭恐惧症等心理疾病。
体验
站在悬崖边,心跳超过
VR治疗到底有多神奇?记者亲测了一番。因为记者平时有点恐高,所以选择了悬崖这一场景。“体温32,心率86,绿色正常。”旁边的医生说。而此时,戴着VR眼镜的记者处身于一座山峰顶端,放眼看去,周围山峦叠嶂,十分真实。
在医生的要求下,记者往前走了两步,并低下头,而在VR场景中,记者眼前是百米高的悬崖,顿时心跳加速,身体也不由自主往后缩了一下。“心跳超过了,体温也下降到29,预警红色,表示紧张。”医生解释道。而这时,记者听到有声音响起:“请放松,跟我做深呼吸,吸气……呼气……”
随后,记者又在医生要求下,转了一周,然后蹲下并低头看下方,记者感到血液涌向头顶。
“心跳超过了,体温28,高度紧张了。”医生让记者保持住,表示很快就会适应。果然,两分钟后,记者的心跳开始逐渐平稳,不管如何转动,心跳始终保持在90以下,而预警灯也变为绿色,表示完成一次测试。
医院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王纯表示,记者的表现还算不上恐高症,只是有点紧张。在他们之前的治疗中,有恐高症患者极度紧张,“心跳瞬间达到、甚至超过,患者还会发出尖叫,发生痉挛等症状。”王纯说,根据患者的表现,他们会做出对应的疏导,严重者会暂停治疗,而患者拿下眼罩后发现所处环境,心境会逐渐平和下来,再进行治疗时就会好一些,多做几次自然就没那么恐惧了。
效果
治疗恐惧症一次就有疗效
据了解,心境障碍治疗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VR属于非药物治疗中的暴露治疗法。
简单说,暴露治疗法就是让患者置身于能引发其焦虑的情境中,恐怖层级逐渐提高,最终使患者完全适应。
在以往治疗过程中,病患往往需要与惧怕的东西或场景直接面对面,在操作上时常存在障碍,并可能会因为操作的不可控制使病患精神崩溃,而且需要一个心理医生长期跟随进行治疗。
VR暴露疗法则为病患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世界,医生可以根据病患的情况随时调整环境的恐怖程度,有时医生还可与病人共同沉浸在VR世界中,通过与自身情况的对比给病人对症下药,而且一个心理医生可以同时监控几名患者,治疗起来便捷又安全。
最重要的是,VR的疗效比以往的认知行为疗法好很多。王纯说,认知行为疗法一般10次至20次才能达到的效果,VR疗法一般10次以内就会达到,而且很多患者第一次治疗后就会有所改善。“有人害怕坐地铁,在VR世界中,将该情景触发出来,病人发现自己所害怕的东西其实非常安全,建立自信,对所害怕场景的排斥感就小了。”
王纯介绍,目前医院的VR能模拟飞机、高铁、地铁、汽车、电梯、悬崖、独木桥、高楼、密闭空间、车库等十多种场景,医生根据患者的心理或精神问题来选择不同的虚拟场景,模拟各种情景。
前景
VR还可以治疗抑郁症
据了解,VR暴露治疗法不仅可以用于克服恐惧治疗,还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狂躁症患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日前一项研究表明,VR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有效。患者佩戴头显,头显中先投射出成人虚拟形象,患者需要从心理上与这些虚拟形象保持一致,成人虚拟形象完全复制相应患者的身体动作。接着他们注意到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哭泣的小孩的形象。测试要求他们对孩子说一些同情的话,来接近并安慰孩子。患者们要求孩子想想高兴的时候,想想爱他们的人。实验进行到这个阶段时,角色被转换了。研究员换了不同的头显,此时,患者们被具体化为孩子的形象,这个孩子完全模仿病人自己的身体动作。然后他们便听到成年影像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说过的安慰话语。测试结束后,其中的3/5的患者所患抑郁症的程度有所下降。除此之外,VR技术被能被用于治疗残障人士的幻肢痛、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社交恐惧、认知功能障碍、偏执狂等症状。
声明本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