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认为心理疾病和你无关了出现这些就要

  一提到精神疾病,“脑残”、“智障”、“疯子”、“变态”、“神经病”之类的贬义词可能马上就会浮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也有人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心理疾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但是,真正健康的身体是由内而外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理大多是健康的,心理却不一定“健康”:

  焦虑、厌倦、烦躁、失语、痛苦,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已经在警告——我们已经病了。

  01.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认识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有自知之明。

  第二,接纳他人。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仅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别人,接受别人,认识到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三,正视现实。

  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现实并进一步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与真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第四,人格和谐。

  一个健康的人的人格结构,包括心境、气质、性格、理想、兴趣、人生观,都可以均衡发展。

  02.常见的四种

  心理问题

  沮丧的

  最典型的抑郁症就是抑郁、悲观、失望,导致“觉得自己没价值、没用、没希望”的“三无模式”。对生命的担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

  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身体症状。如果一个月内瘦了7%以上,就要非常注意了。可能是抑郁症或者其他疾病。

  焦虑的

  焦虑的核心特征是恐惧,恐惧,它指向未来,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比如演讲前,怕自己讲不好会焦虑。明天我要去体检。我怕查出大病我会焦虑。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受到了威胁或危险,但实际上并没有可识别的威胁。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精神紧张、心跳加快、口干、出汗、颤抖,甚至严重的抽搐、晕厥。

  受惊的

  恐惧和焦虑的区别在于,它有明确的目标,患者感觉面对的是某种特定的、确定的危险,比如恐高、怕坐电梯。

  恐惧症患者会尽量回避自己害怕的事物或情境,或者带着极大的恐惧去忍受。

  包括强迫观念,比如反复怀疑锁门;被迫恐惧,总怕自己发疯做坏事;意图,一种马上做坏事的冲动。

  强迫症严重的人,一般会通过反复做某件事的仪式性行为得到缓解,比如反复检查是否锁门,整天洗手,开门30度再进去。他们经常意识到自己的异常行为,但无力改变。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而很多人对精神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就是因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够。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当朋友或家人出现心理疾病时:首先不要歧视,要给予爱、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切记不要逃避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lz/1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