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明白,生活为什么教我们向善,又张开獠牙吃人。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又一件事情,心痛且毛骨悚然。
昨天中午,上海一所私立小学门口,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受害者为3名小学生和一名学生家长。之后上海警方发布的警情通报,其中两名小学生经抢救无效身亡。
犯罪嫌疑人交代的行凶理由,又是:报复社会。
不想转现场的图片,在这里先表示最深的哀悼和最强烈的愤怒。
遇到用屠杀无辜儿童来报复社会的疯子,这可能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可怕的事情。即使判处这样凶残的罪犯死刑,也无法减少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因为再重的刑罚也吓不住反社会的疯子,这种无差别杀害儿童的极度疯狂,早就凌驾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上。
疯子就是想杀人,就杀了,因为觉得没意思,人生没意思,就杀人,会将屠刀对准孩子的疯子,是不会害怕死刑的,更不会算计死刑和死缓中间的差别,基于人性可怕且无力的“纯粹之恶”。
“纯粹之恶”是没有心的,眼神冰冷,手起刀落,闻不到一丝一毫人性的气味,只是盛满了邪恶的容器。
在网络上,那个可以把自己隐匿在千万信息的面具下,内心的野兽得以放出,扑向生死边缘的人,喷涌而出的嗜血欲,摧毁的欲望。
“不就是死两个上海人吗?”
“杀人的人或许有什么苦衷……”
人性淡化到,排外情绪可以代替对生命的尊重,价值观扭曲到,可以理解杀人者的心境。呵,好一个善良的伟大圣母,善良到可以舔着一个发腐的毒瘤,大声叫嚣着自己能理解流脓的缘由,然后由内而外奉献自己变形的残躯。
他们是集体无意识的乌合之众,是特定环境中的路西法效应,自我说服,欺骗,一味地服从、从众的“平庸之恶。”
对于在手术室门口伤心过度在疯笑的家长,能做的只有无奈地说一句:孩子是去了天堂。
如果不是彻骨的冰冷和绝望,谁都不会傻到拿自己的命去搏一个公道。
那个跳下楼的19岁甘肃女孩。
将她逼上高楼的,是对她性侵未遂的班主任;
是不仅不帮助,不仅不疗救,还将作恶者叫来一起对质,造成二次伤害的心理辅导老师;
是“吴永厚的上述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法院判决书;
是由冤屈无法申诉、愤怒无从化解,从而导致的抑郁症。
但是,令她在8楼的窗边,放开消防员的手,坠下高楼的,还有一群人。
这群人,是嗜血的看客。
是恶毒的闲人。
没有人试图救助,也没有发出救助的呼吁。
大家在拍视频,发朋友圈,配以这样的文字:
?
“跳吧,骚年,一跳解千愁......”
“尼玛啊,楼下好热的,快跳啊,谁不跳跟她舅一样?”
??
“终于有人真跳楼了,要跳就跳,果断一些......”
同时在视频app上迫不及待开直播,直播她的惨状,并发布口号:“一、二、三,跳!”
??
“要跳赶紧跳,影响交通的。”
??
而评论里,全是这样的话语:
??
?
??
而在现场的人,都在起哄高喊“跳啊”、“跳啊”、“怎么还不跳”……
辱骂她“怂怂把驴都怂栽倒了”。
??
“跳!跳!跳!”围观群众都在怂恿和鼓吹。
最终,女孩对一直奋力营救她的消防员说:“谢谢你,我要走了。”
然后放开手,从高楼附下。
当她从高楼坠下的时候,人群里有人在鼓掌。
??
有人在欢呼。
有人在笑。
有人说:跳了就对了,否则怎么对得起一帮看的人。
??
当一个脆弱的受害者站在高楼边缘,平时自诩正义的人们,说的话不是“不要跳”,不是“再扛一晚,就过去了”,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能为她做点什么”,而是“跳下去”。
在这些声音中,受害者成了最有罪的人。
班主任被遗忘了。
辅导老师被忽略了。
被猥亵、被戕害的孩子在全世界的恶意中,经受大规模的二次伤害。
她一定想象不到,当她在生死之线上挣扎,无数人笑嘻嘻地看着,无人伸手,无人安慰,而是在她身后狠踹一脚,将她推向无望的深渊。
我们平时鼓吹的爱呢?
同情呢?
全部消失不见。
有的只有那一阵又一阵的“跳啊!跳啊!快跳啊!尼玛的快给我跳!”
多么疯狂。
在这些声音中,你会感觉到,对生命,有些人已经丧失基本的悲悯。
美好的表相之下,澎湃着的,是嗜血本能,是冲天戾气。他们涌到高楼底下,把死亡当成一场游戏一样去欣赏。
这段时间,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因连续暴雨引发严重地质灾害,多栋房屋倒塌。
“房屋多塌几栋不要紧”
“那可是百年一遇的灾难啊”“田林人口太多了,应该水灾死光光才好”
▲
▼
看,有的人就是想看到世界燃烧。
有时候你看着这些事情,看着一个一个弱小的生命被无辜摧残,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一句一句可以在心里扎出了血……
而随着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社会规则的匮乏,经济文化的高速转型,人际之间的不信任感、疏离感的加深,负面、甚至暴虐情绪在全社会范围内一直在加剧。未来试图报复社会的疯子,不敢说增加,也至少不会减少。
那我们在这样的现状下,要怎么做才能尽最大可能去保护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的安全呢。
绝大部分的工作,还是需要国家机器来完成的。年连续报复性校园凶杀案之后,各地方教育、行政、公安机关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加强学校门禁的管理,增加保安力量,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对见义勇为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这些举措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应该继续和加强。
但目前仍然不足的是对于报复社会心理的预防和监控。针对社会整体暴虐、不满情绪的上升,如何能标本兼治缓解这种趋势,是执政者必须要深度考虑的功课。同时也请网监部门少滤点关键字,把精力多用在排查一些互联网上报复社会的言论上。
大众媒体也要衡量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尺度。不要对事件细节以及犯罪准备等内容进行过多描述,从而减少后续其他人员进行“模仿”的可能。同时减少对犯罪者“同理心”形式的分析,永远不要将恶性事件的罪犯进行“有情可原”模式的包装,这只会让很多潜在犯罪者认为“我比他更惨,我更有理由这样做”。
对于社会,我们平常人能做的,也最有效的,是养育。
著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提出的观点很受启发,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就不要指望他善待社会。家庭是制造人的过程,而养育是塑造人的过程。家庭的养育是国家的大事。
性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女性教育、家长教育,请一起跟上!
6月28日晚九点前后的浦北路
不断有怀抱鲜花的人们赶来案发现场,不断看见有人静默着擦拭眼泪。有看起来像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有严肃的老大爷,有神色凝重的年轻情侣。
相信善良,一切都会好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