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报道:从11月1日开始,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全省范围内统一执行。这项医保政策的调整,对临床心理治疗的患者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相关文件明确,调整心理治疗项目医保支付类别报销比例更大;全省执行三类、二类和一类收费政策的定点医疗机构心理治疗项目医保的支付标准,分别为元/次、元/次和元/次。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结构接受心理治疗,实际费用低于或等于医保支付标准的,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其中,个人先行支付比例为20%;实际收费超过医保支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患者承担。需要注意的是,与普通门诊的心理咨询不同,“心理治疗”项目每次不少于60分钟。
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例,一次“心理治疗”项目的收费如果为元,那么其中的元需要患者先行自付40元,之后剩下的元按照不同报销比例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个例子里,元中剩下的元,依然需要患者自费缴纳。
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大概占到了16.5%,这类人群还是非常大的。另外还有很多人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人都需要做一些心理治疗。以前的心理治疗属于自费的项目,涵盖的范围比较小,现在把它纳入到医保支付的范围里面去,从丙类提升到乙类,这样大多数的患者都能够收益,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记者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每个月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在人次左右,而根据医保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年涉及到医保卡内自费支付的“心理治疗”项目门诊为人次,住院为人次,两项数据一比较不难看出,“心理治疗”项目的需求量大,但涉及费用多为个人自理,新规的出台和执行,为参保患者提供了便利。
目前,江苏省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家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立的精神科,医院一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同时,江苏13个设区市及84个县(市、区)已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条。
江苏台记者/徐浩睿徐明无锡台盐城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