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诊疗评估及随访系

系统设计

1.1需求分析目前,医院已建成医疗信息化集成平台,可用于完成异构系统之间的协作与交互。该平台在医院数字化管理流程的搭建,构建了一个具备先进的、实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的逐步提升,普通的信息化体系已无法满足儿童精神障碍诊疗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和管理需求。儿童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共患病率高,诊疗过程复杂,早期识别及诊断率(尤其是共患病)低,干预模式较为单一。传统的线下诊疗评估、诊后电话随访等方式缺乏实时性、系统性和可监督性,不仅随访效率低,且数据管理较为不便,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儿童精神障碍诊疗需求设计的一套汇聚多源数据,提供诊前、诊中、诊后智慧一站式服务专科化的诊疗评估及随访系统。运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及信息化手段,建立儿童精神障碍及共患病的多学科筛查体系、诊断评估体系,提高儿童精神障碍及共患病的早期识别率。此外,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表达能力有限,对诊疗环境和流程易感陌生和恐惧,同时,容易表现出非依从性,如不合作、不听从指导等,因此,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儿童配合诊疗过程,如通过设计儿童友好型用户界面(如卡通人物图片、色彩突出的背景等)、增加弹窗交互页面、引用可以激发儿童兴趣和好奇心的元素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增加儿童的治疗依从性。儿童心理诊疗过程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儿童的治疗进度和效果,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总之,儿童心理评估需要采用更为细致、综合的评估方法,根据儿童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1.2整体架构儿童心理诊疗评估及随访系统采用分层式系统架构,从下至上分为数据接入层、聚合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层与层之间只需通过标准接口即可实现交互,满足高内聚、低耦合特点,便于后期功能拓展。同时采用微服务结构的分布式网络架构,集成了表单设计服务、API数据抽取服务,使得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部署、设计、运行的组件,组件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相比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微服务方式可以紧密围绕服务的概念,是一种更清晰、定义良好的架构。1.2.1用户端用户端提供家长和儿童两种可切换角色,主要负责儿童心理诊疗的信息录入、随访和数据反馈。用户端具备友好的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1.2.2诊断端诊断端由心理医生和辅助医疗人员使用,主要负责对用户端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诊断端支持多种诊断模型,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儿童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诊断。1.2.3后台管理后台管理负责系统的数据管理、权限管理和运维管理。后台管理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同时支持多种权限管理模式,如角色权限和功能权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运维管理功能支持系统监控并保存日志记录,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1.2.4数据分析和反馈系统支持数据分析和反馈,帮助医疗团队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进一步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数据分析和反馈还可以用于与其他机构和研究团队的数据对接,促进儿童精神障碍学科的发展。

技术流程及功能实现

2.1系统流程诊前,患者可通过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ysz/18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