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阅读小组带班老师:单欣欣
第七期阅读小组带班老师:武玉谦
武玉谦老师赋诗一首寄语学员:
与你同在
家人们,
也许原生家庭的创伤还难以释怀
也许纷扰的念头扰乱了着心境
也许情绪的焦虑不安阻挡了脚步
也许强迫的雾障遮住了双眼
也许自我的康复成长之路反复、曲折又漫长
也许现实中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不满足、不平静
......
此刻,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感受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
陪一陪自己,抱一抱自己
所有的所有,这个世界,我都走过来了
...
不管过去怎么样,未来怎么样,此刻我只在当下。
家人们,
勇敢前行吧,你并不孤单,
接纳真实我、切断逻辑链,鼓起勇气,创造新体验,
我与你同在,大能与你同在,神圣的灵性与大我与你同在。
相信你,祝福你,我们一起加油!
第七期《摆脱强迫的人生》阅读小组学员:东书
从年6月7日第七期阅读小组开班,到9月11日正式结束,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在武老师、欣欣老师充满热情及爱心的带领下,在小组成员们彼此鼓励、彼此理解、彼此启迪、积极讨论的氛围中,我也度过了一段难忘而宝贵的光阴。回首过去的这一段学习时间,想要给大家分享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报班背景
受制于强迫症带来的困扰,在正式参加第七期阅读小组之前,我自己先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4遍,每一遍都有新的体验与收获。在读书体会中,感觉到自己一个人读书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弯路中,想着最好能跟着老师将这本书完整系统地读一遍,通过老师的讲解,这样能构架出完整的自我疗法理论体系,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为下一步的疗愈打下基础。出于以上的初衷,我满怀期待地参加了第七期阅读小组。
二:学习经历
(1)在本次学习中,武老师与欣欣老师根据大家的情况将所有成员分成了三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并确定组名及小组口号。我是属于第三小组:乘风破浪组,被选为组长,我们小组的口号是:迎怕而上、乘风破浪、挂好云帆、直济沧海。寓意简介:我们自己就是这艘“大船”,风代表“信心与勇气”,浪代表“强迫思维逻辑链死循环与焦虑惧怕死循环以及疗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云帆代表“自我疗法”,沧海代表“当下人生的每一步”,即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航行时,要乘着信心与勇气之风,迎怕而上,认真掌握好并使用好自我疗法,不断克服疗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并产生新的体验,在当下人生的每一步上尽情驰骋。另两个小组是:破釜沉舟组与活在当下组。
根据安排,每天会有一个小组上视频,该小组需提前确定好领读人员阅读当天的内容,并根据当天所读内容预先提出3~4个讨论的问题,在上视频的时候进行讨论并最后由老师进行解答、讲解及总结。
(2)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因为都有类似的强迫经历(虽然强迫的对象都不完全一致),都曾体验并正在体验强迫带来的焦虑、惧怕、痛苦等负面情绪,所以都能够深深彼此理解,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彼此的经历被组员理解、被老师理解,彼此的信心被组员鼓励、被老师鼓励,在这样被接纳的氛围中,一种积极向上、报团取暖的气氛便很快形成了,彼此之间越来越敞开自己,越来越愿意在其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内心的软弱(这本身就是真实我开始成长的表现),得着别人的关爱并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使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某个盲点所绊。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非常的尽心尽责,略述一二:A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有一位组员连续几天没有来,欣欣老师便主动给她联系询问情况并安排组长私下里关心一下组员;B还有的组员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课本,欣欣老师便将书本的拍照内容发到群里供大家阅读并安排组长给没有书本不方便阅读的组员统一将课本内容拍照后发过去;C在读书小组的后半程,武老师有时会在周末晚上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给大家加课(书本之外的心理学内容),让大家从其他的角度更全面学习掌握心理学的方法,给自己的疗愈带来帮助(感觉武老师的府库里有很多的心理学宝器);D还有武老师独创的“温情呼吸自我关怀练习”——一个训练,把自我疗法中的核心诸如“接纳、内观、回当下”等全部整合在一起,给学员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三:学习收获
(1)通过对孟老师《摆脱强迫的人生》这本书系统的学习,我达到了自己原先预定的目标,对自我疗法的核心及框架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虽然后续还需要在更多的实战(处理念头)中不断去实践,且将理论内化为经历尚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现在心里面因此有了一点点的信心与底气,知道在疗愈强迫症的事情上已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自己并不像以前那样强迫一来很快陷入慌乱的光景。
(2)在这个过程中,我参考书中所列的各种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实践情况,初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处理念头回当下的方法:憋气法(切断)+祷告法(分离内观),具体的操作就是:当心里感觉一难受(觉得不对劲),就知道这是“念头来了”,然后在3秒内启动“憋气法”(大小憋气),通过憋气回当下后,念头50%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之后运用祷告法,在祷告中把自己当前的这个念头以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感起伏全部交托给神(耶稣基督),寻求上帝的帮助与引导,念头的力量继续被削弱,之后等着自己的觉知力进一步恢复,慢慢体会念头与及它所带来情绪的“虚假空”,不断累积小小的新体验。
(3)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群体”带来的温暖,收获了友谊与关怀,收获了彼此的启迪与帮助.大家从刚开始素不相识与言语拘谨,到后来的敞开与畅聊,不仅仅局限于强迫症的范围,还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体会到“患友”加“战友”的双重角色带来的温暖,这是我们新的社会支撑系统中宝贵的组成部分。
四、展望
本期的读书小组结束了,限于篇幅及表达能力的有限,主要的感受与体验如上所述。谈到接下来的计划,我想“训练”就成为重点了(阅读小组的中程又报名了刘鹏老师的训练小组),想在接下来时间好好参加一下刘鹏老师所带领的训练小组,以便在处理念头实战中把学习到的理论更多地转化成经历和体验。虽然自己离自救成功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而且前面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力,但是相信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路会越来越光明。最后,引用《箴言》(取自《圣经》)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义人的道路好像黎明的曙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第七期《摆脱强迫的人生》阅读小组学员:黄生
所谓的强迫症的治疗,就是帮助患者认识强迫理解强迫,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应对强迫!换句话说就是真实我的成长过程,是新的思维模式建立巩固的过程!5月份,我在网上读到书上这一段文字时,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个团体。首先进了协会大班,并买了书,困惑自己为什么杂念失眠能很好的淡化,却放不下自己,也知是本正常的焦虑!后加入读书小组,觉得至少要知道了解自我疗法吧,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在两位老师辛勤带领下,结合原来认知,我对强迫症有如下认识。
一,是什么?
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我现在的理解是:是对本来正常的杂念失眠焦虑的对抗,是理想我对现实我的打压。追求无杂念,无失眠无焦虑的状态,表面上无限美好,实际上是幻想做梦,违天的。
二,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想啊?首先是性格,好强完美,没有杂念我可以更好学习工作呀等等…,其次认知,错误认为消除杂念是长大懂事的表现,另外,对我个人而言,真有一年压制住了杂念,来了就赶紧压,基本上没有了,这其实为后来更持久埋下伏笔!很多人有家庭的压制性,或者溺爱,这方面在我身上好像不明显。往事俱矣已!阅读小组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怎么办?
三,怎么办?
原来森田疗法,不管杂念,焦虑,因为本来就是正常的嘛,带着去做该做的事!大方向我认为是对的,我也因此对杂念失眠一点不在意了。
自我疗法:首先第一个方向一定不是去消除这些本来正常的东西,而是承认它们本来就存在(接纳真实我)也即9月1日孟老师讲的强迫症不是病!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