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宝鸡bull音乐音乐旅途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FM.3

《音乐旅途》

主持人:李曼

本期主题:走进咱宝鸡人的大山-鸡峰山

节目嘉宾:旅行达人宝鸡文理学院上过24次鸡峰山的刘崇学教授

鸡峰山

鸡峰山景区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天台山主峰景区的东北方,宝鸡市区的东南方,距市区15公里,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或称“鸡山”。宝鸡地名即源于此。

据《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qi山顶,惊人只在一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鸡峰山上的铁鸡。鸡峰山上的铁鸡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yì之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

神鸡的传说

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既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獍jìng”,(獍,出自《述异记》,一种似虎、豹的猛兽)。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獍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sì盛世。在唐至德二年(公元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凤翔府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

主要景点

鸡峰插云

这是经过豁口,站在南坡仰望鸡峰山的总体印象,巨大的山峰高插入云,气势磅礴,引人神往。

麦积缩影

主峰的最左侧,有一峰独秀,块块巨石相互垒叠,峰底宽阔,渐高渐窄,至顶呈尖状,如麦垛耸立,颇似天水麦积山的轮廓,故名。

玉笋排空主峰中间部分,一柱一柱的岩石从峰顶垂下,突兀嶙峋,像一排排石笋冲向天空,苍松翠柏点缀其中,为主峰增添了万般秀色。

铜墙铁壁

主峰的右部,从底到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整,真有壁立万仞的气势。

灵官神池

过了豁口,往东斜向下走不到米,有一矿泉,就是灵官池。灵官池海拔米以上,山高水高,是鸡峰山生活用水之池,即使鸡峰山庙会,一天游人多达上千人,水也基本够用。

黑虎池

由姑姑庵继续东行,在刀劈石西斜上方的绝壁底端有一水池,就是黑虎池。绝壁自上而下有一不规则的裂缝,滴水沿裂缝注入池中。

黑虎桥

(亦叫“奈何桥”)向东刚走出剑劈石,就是黑虎桥。抬头看是千仞绝壁,往前走是悬崖沟壑,向下看是无底深涧。栈桥就架在这些铁挑檐和大犁头上。桥是通往鸡峰山的必经之桥,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第一关。

将军石

过了黑虎桥,在石崖边上可看到黑虎桥下约米处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块黑色怪石,高约15米,像是给鸡峰山把守南大门的威武将军。传说,当年唐僖宗李儇逃难到鸡峰山,在黑虎桥西边的山坡上,驻守着他的御林禁军,因做饭失火,把坡上茅草引燃,熊熊烈火把满山的石头烧成了黑的。包括将军石在内,山上的石头到现在还是黑的。

神鞭奇峰

在神仙洞口,向北望去,不远处有一拔地而起的石峰,三面凌空,人称铁鞭石,也叫霸王置鞭石。铁鞭石南边,有石阶可攀。攀上铁鞭石,顶部面积仅二、三平方米,凿有圆柱形石窝,石窝中插着一个百十斤重的黑虎铁鞭。

黑牛鼻孔

由铁鞭石向西折回再往上登攀,忽然石崖横空,山路中断,使人茫然,似乎无路。仔细看石崖右边却有一直上直下的竖洞,叫黑牛鼻孔。此洞,巨石重叠,上下相通,洞顶双峰相峙,洞壁陡峭如立,是登上峰顶的必经之洞,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第二关。

幽径通天

钻出黑牛鼻孔,转向东南,有约百米长的斜坡大峡谷,沿此而上,犹如登天一般,向下望深不见底,向上望手可摸着天。惊险而刺激。

金鸡报晓

铸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重达七、八十斤,置于南峰巅。是鸡峰山的标志和善男信女的崇拜之物。造型精巧,神态逼真。围绕“铁鸡”曾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飞来石

站在金鸡报晓景点四顾眺望有一巨石,上镌刻有汉隶“飞来石”三字。巨石高约4米,为不规则圆柱,四围约18米,人们传说是天外飞来之石。据推测,可能为陨石或为冰川活动搬移而来。

神龟探海

蘑菇石约60米处,有一巨石,形似龟背,凌空而悬,下面即是茫茫云海。远远望去,似只巨龟浮游于海上。

回心石(鹰愁崖)

游完南峰,要上东峰,必经回心石。回心石巨石凌空,挡住上山的去路,上有铁索垂吊下来,抓住铁索,便可登上“回心石”。

鹞子翻身与三清宫

爬上“回心石”,再迂回攀登,就到东峰峰顶--混元顶。混元顶有铁铸盘古氏、天皇氏、人皇氏、地皇氏神像。混元顶以北,有一惊险地方,名叫“鹞子翻身”,从此下去才能到达三清官。这里有座铁庙,供奉着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的神位。

唐王棋盘

南天门前有一飞岩,三面悬空,上有一石刻棋盘,大如乒乓球台面,楚河汉界分明,棋盘上放置着已失落不全的棋子,传说这是唐王下棋的地方。

我们家门口的这座大山-鸡峰山,是一座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峰。群峰叠翠,山、石、松互相衬托、高低错落、峻峭秀拔,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登临鸡峰山,曾写下“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优美诗句。登上鸡峰山巅,富饶辽阔的西秦大地尽收眼底,渭河像一条金色的飘带向东方飞去。神奇缥缈,引人遐思。

以下分享刘教授的文章

中华名山秦岭奇峰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鸡峰景区记

刘崇学

一、明山秀水古陈仓

宝鸡古名陈仓,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在这里诞生,周秦王朝在这里发祥,佛祖真身舍利在这里供奉存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艺术在这里源远流长。

宝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处陕、甘、川三省结合部,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秦岭南屏,千山北固,翠岳环绕,渭水横贯。位于宝鸡市南郊的天台山自古就有“小黄山”的美誉,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山岳型生态旅游风景区,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陕西境内,就山岳而言,构成了东有华山、中有太白、西有天台的自然景观格局。在宝鸡市,天台山与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奇险峻秀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洞幽水秀的高山草坦紫柏山、绿草如茵的关山草原、雄壮巍峨的西镇吴山等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丽多娇的江山胜景图。

天台山是宝鸡人心目中的圣山、神山,几百年来,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朝山祭拜,络绎不绝;到了现代,华夏儿女、海外侨胞来宝鸡祭祖思源,盛况空前。天台山又是宝鸡市的后花园,随着宝鸡市新城区建设和百万人口大都市目标的实现,天台山景区将和市区连成一片,加上宝鸡是欧亚大陆桥和西部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国内外游客和市区人民会很方便地在此休闲度假,娱情悦性,科研探险。天台山无疑将会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风景旅游体系中最具区位优势的旅游景区。

二、天台旖旎万古长

天台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色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旧《宝鸡县志》载:“诸山环拱,岗阜突出,形似莲台,上建圣宫,后庋五层楼,山涧有洞,旁渟灵泉”,景区内群峰竞秀,植被茂密,水清林幽,气候宜人。有两首七律描写天台山风光最为形象:“万叠秦山一色青,四时佳气近窗棂。岭涵春雨开花障,峰绕夏云展画屏。神岔风霜林锦绣,天台雪月石玲珑。苍藤翠柏丹崖裹,老干交柯象蚪形。”“终南佳气接昆仑,万壑千岩赴益门。叠嶂秀经林雨洗,奇峰多似野云奔。屏环栈道霜天影,笏列秦天雪夜痕。把酒山亭欣献寿,诗情画意倒芳樽。”历史文献记载:“炎帝成于姜水”,据众多的专家学者考证,宝鸡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传是炎帝采尝百草而中毒遇难的安葬之处。

天台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展现了秦岭山脉雄浑博大的气魄和气象万千的景观,浓缩秦岭山脉风光于一处,具有峰峻、谷幽、树绿、水碧四大特色。峰峻:天台山重峦叠嶂,峭壁对峙,千山万壑之间,云雾迷漫,变幻多姿。景区内群峰林立,各展风姿,莲花峰片岩层叠,如莲瓣绽放,天柱峰拔地而起,如玉柱擎天,神农峰雍容肃穆,酷似炎帝端坐,鸡峰山高耸入云,如雄鸡报晓……,这些山峰均为坚硬的花岗岩地貌,凌空争雄,千姿百态。谷幽:天台山沟壑众多,纵横交错,崖峻谷深,林木蔽日,使人恍然置身于“岚光晴亦霭,树色郁犹苍”,“偶闻松涛声,却是万籁静”的意境,不少深谷至今人迹罕至,深秘莫测。树绿:天台山的植被郁郁葱葱,林海茫茫,群峰巨石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图。春季山明水秀,野花烂漫,百鸟鸣啭;夏日云雾变幻,风涛怒吼,绿浪簇涌;秋天枫叶似火,黄叶流金,万紫千红,硕果累累;冬时群山镶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奇花异木遍布岩畔石隙,密密匝匝,阴翳蔽日,有的枝杆扶摇,俊秀婀娜,有的老态龙钟,虬枝飞空,给人以秀美清新的艺术享受。水碧:天台山雨量丰沛,河、湖、溪、瀑、潭、泉俱全,山环水绕,纵横交错。小溪淙淙,泉流娟娟,潭水鉴月,绿波浩渺,湖面如镜,清幽娴雅。

天台山风景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按地域可划分为九大景区,即:炎帝陵景区、大散关景区、嘉陵江源头景区、黄丹寺景区、菌香河景区、西岔河景区、神农谷景区、鸡峰山景区、天台山主峰景区等。以下,笔者重点介绍鸡峰山景区。

三、此峰独秀冠群山

清代陕西名士强振志曾作七律两首,吟鸡峰美景,其一云:“太乙西南万笏环,白云深处是鸡山。飞来碧嶂昂头立,踏破苍烟点羽斑。五色祥光圆顶上,千层瑞彩荡胸间。问他雌伏缘何事,怕得惊人暗度关。”其二云:“云锁终南不见山,鸡峰峭出白云间。峨冠低映天孙锦,翠黛遥连玉女鬟。骨透鱼鳞惊荡动,顶含虹影任迥环。雄飞一去知何处,空使霞光绕石颜。”这两首诗融实景、想象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生动形象,大气包举,堪称咏鸡峰山的压卷之作。

鸡峰山位于天台山主峰景区之东,宝鸡市区的东南方向,距市区10余公里。主峰混元顶海拔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或“鸡山”,宝鸡地名即源于此。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在此狩猎,获雌鸡,后飞至山顶化为石鸡,便立祠祀为“陈宝”,“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到秦穆公时果得霸业。唐至德二年(公元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百里外的长安,皇帝以为瑞祥之兆,便下诏改陈仓为“宝鸡”。

鸡峰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远眺似雄鸡昂首,故名,为关中八景之一。相传远古时期,宝鸡是一片汪洋大海,西天王母娘娘为了生灵得以繁衍生息,就命二郎神杨戬用南天门前的两座神山,去填平这一带的大海,力大无穷的二郎神便用扁担挑起神山,腾云驾雾,昼夜兼程。刚走到宝鸡上空,突然天空一声炸雷,震断了扁担,两座山便落在了海里,落在南边的就是今天渭河南岸的鸡峰山,落在北边的就是今天位于新街镇的吴山。两座山落入海中后,眨眼间苍海变成了桑田,形成了土地肥沃,繁华富庶的关中平原。王母娘娘还不放心,便派天宫里的一对神鸡守在鸡峰山顶,让它们保佑陈仓大地上的百姓世世代代安居乐业,永享太平,从而为日后周秦王朝的兴起奠定了发迹之地。

据《宝鸡县志》记载:“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如羊。”

石鼓山,是进入鸡峰山的门户,因先秦“陈仓石鼓”出土于此而得名。石鼓为“天下第一文物”,中华国宝。石鼓文为金文之嗣,小篆之祖,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石鼓原物现存放于北京故宫,宝鸡民俗博物馆和青铜器博物馆有复制品展出。古代诗人咏石鼓之诗甚多,其中以韩愈《石鼓歌》最为流传。

四、盘路迂回入翠微

沿石鼓山南行十余里,沿途经过沙家湾,庙沟等地,即来到山门,山门雄伟壮丽,具有汉代建筑风格。

过了山门,经过黄丹寺、渡仙桥、漫滩,迎面有一面积约十余亩的平坦沟地,相传从秦文公时起,鸡峰山的神鸡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要召集天下所有的鸡在此聚会,年复一年便踩出这块平坦的沟地,因而名为“鸣鸡坪”。顺着“鸣鸡坪”前行,便是上山步道的入口,只见林木蔽日,溪水潺潺,鸟鸣啁啾,意境渐幽,路旁一块巨石题有“鸟鸣涧”,真有王维诗的意境。继续前行,至“五叠瀑”,只见溪水变得层层叠叠,形成小瀑,共有五层,其中一瀑玉珠飞溅,水质清澈,瀑下积水,碧波荡漾,里面有一块长满绿苔的方石,上题“漱玉”。另有一石俗称“门槛石”,站在高出门槛石位置的方向,往下望去,此石又形似游动的鱼,亦称之为“飞鱼瀑”。传说姜太公直钩钓鱼,竟把大鱼钓上。但在鱼挣扎的过程中,太公用力过猛,把大鱼甩到此处。山民不忍其干渴而死,将泉水引到此处救济。顺路继续前行,迎面有几块巨石,相传这些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剩下来的,故名“遗璞”。继续前行,溪中有一块石头中间齐齐断开,溪水从中汩汩而过,好似被水劈开一般,上面便凿出“恨水”二字。路的另一边又有一石,上刻“酬勤”二字,其寓意为“水滴石穿,天道酬勤”。

继续上行,经过“木通园”,旁边的半山坡上有一大片空地,大小石块堆积,人们叫它“采石场”,传说女娲补天的石头即从此处采来。再往前,便到了“晾药台”,是几块平整的巨石,传说这是当年炎帝采草药的晾药之地。离晾药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醉卧石”,只见两块石头叠在一起,形似酒醉后的人躺在那里,。继续向山里步行,忽然一路相伴的溪水不见了,叮叮咚咚之声也消失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为表达这种留恋溪水之情,道边石头便刻上了“念溪”,继续走下去又能听见溪水的声音了,却看不见溪水,旁边石头上便题“听溪”。继续走,汪汪碧溪又映入眼帘,旁边一块巨石题“咥溪”,“咥”为陕西方言中“吃”的意思,读die,意思就是这里的溪水较大,可以供游人豪饮。再往山里走,就难以看见溪水的踪迹,遗憾之间,在路边石头题“别溪”,告诉大家已和溪水告别了。此时便到了较为开阔的“金鸡凹”,游人顿感豁然开朗,正宜于休息。再往前,便是陡然直上的“千尺梯”了,全用巨大的条石作台阶,拾级而上,“分云岭”横于脚下,此岭与旧路贯通,地势极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所走皆新开发之路,走起来轻松便捷,旧路漫长,崎岖坎坷,全是天然的羊肠小道,登山爱好者不妨走走,领略其中原始古朴的风味,绝对令人耳目一新。旧路的线路是:进了山门,前行2里多路,抛开大道,向左涉过庙沟河,沿茵香河而上,过茵香河瀑布、茵香湖、利刀劈水、三岔庙等,越过重重山岭,即在此处与新路汇合。

沿分云岭步行盘山小径,回旋曲折,即来到“九道盘”。纵目远眺,可见群山叠嶂,古木葱郁。沿途经过“半览台”,是一个山嘴,此处北望可见市区一角,东对“五指峰”,下为“锦秀谷”,向南隐约可见鸡峰山。

绕“九道盘”盘山而上,便登上“龙脊岭”,这是一座更高的山岭,恰似巨龙的脊背,站在岭上向西南而望,可见“不周山”,只见一座山头有鼎足而立的三个峰头,好似一峰折为三截,传说公共怒触不周山,其遗址就在彼处。

五、无限风光在险峰

继续前行,就直达“豁口”,站立此处,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块巨石上刻有“豁然”二字,其下还附辛弃疾《西江月》词:“梦中玉笋冲天,路转豁口忽现”,真是形象之至。站在“豁口”向东面望去,鸡峰山的雄姿赫然在眼。在睛空丽日下,只见双峰岹峣耸立,气势磅礴,直插入云。仔细看,发现主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双峰对峙,而是绵延近一里的群峰簇拥。如一列顶天立地的屏风,又如一段横亘绵延高不可及的长城,峰顶的岩石回环错落,参差不齐。按峰体的特色,可分为三部分。最左,一峰独秀,块块巨石相垒相叠,峰底宽阔,渐高渐窄,至顶呈尖状,如麦垛耸立,颇似天水麦积山的轮廓,这便是“浮屠塔”;中间则是一柱一柱的岩石从峰顶垂下,突兀嶙峋,活脱脱一幅云南石林的缩影,青松红枫点缀岩隙,更为主峰增添了万般秀色,这部分被誉为“玉笋排空”;而右边的山峰,从底到顶,壁立万仞,如刀削斧劈一般平整,此处叫“铜墙铁壁”。石色一律是青褐色的,石质是花岗岩,上面是蓝蓝的天空和悠悠飘浮的白云,愈加衬托出“鸡峰插天”的雄伟气象,让人无限神往。

主峰脚下有小路可过,路边有“一览石”,是一块高高耸立的巨石,游人可站在上面一览主峰的全貌。小路南侧有一小径可下到南边的深谷中,由此可到达鸡山水库。峰下还有一“灵官池”,数尺见方,清水盈然,是从峰上的石缝渗出的。再往前是“剑劈石”,窄窄的只容一人通过,“剑劈石”之后是一个极险处,上依悬崖绝壁,下临无底深涧,其上有一座十米多长的悬空栈道,用青冈木和漆木扎成,此桥名为“黑虎桥”(也叫“奈何桥”),是通往主峰的必经之路,游人从此经过,都有提心吊胆之感。走过“黑虎桥”,便到了鸡峰的东侧。依石壁建了五间庙宇,这就是鸡山祠。绕过庙门,向左转,便到了鸡峰的北侧,攀山的唯一路径就在此处。

抬眼望去,只见左右各有一峰,左高右低,两峰之间夹着一条窄窄的峡谷,这便是“百丈峡”,谷中全是乱石,大者如屋,小者如斗,中间一条石阶自下往上伸延。右峰虽低,却有两个极险的去处,一处是“神鞭奇峰”,沿石阶向右顺着层层的危岩抓爬上去,是一个数米见方的山坳,外侧则有一奇峰突兀而起,四面皆空,顶端竖插着一根2米高的铁鞭。峰侧凿有脚窝,顶是尖状的,几乎难以置足,一般人没有胆量直立,只能一手抱鞭,一手据岩,蹲在峰顶照像留念,算是曾到过此处。另一处是“唐王棋盘”,位置比前者高,在一块三面凌空的巨石上刻画着一幅棋盘,传说这是唐太宗当年留下的。

回到石阶后继续攀登,忽然一块巨石挡住了上去的路,石下有一小洞,窄窄的,仅容一人上下,游人只能手拽铁链,脚蹬洞壁才能上去,这就是著名的“黑牛鼻洞”。穿洞越岩之后,向右上方爬去,约在“黑虎桥”绝壁百十米以上的壁棱处,有一张开约六十度角的“虎口”,下唇略有下倾,这就是“阎王砭”,上主峰可以从这里走近道。因“虎口”张开的角度有限,人只能像蛇一样爬过去,所以又叫“蛇过道”,下面是悬崖绝壁,十分危险。

再往上便到了两峰交汇处,向左就是上主峰的路径,比“百丈峡”更陡,几乎直上直下,全凭裸露的树根和藤葛作抓手,这就是“通天幽径”,这段攀登已经显示出鸡峰山的险峻,游人们脚手并用,攀根牵藤,气喘吁吁,有两处最陡峭处,都有长长的铁链垂下,供游人攀援。

登完“通天幽径”,便到了“腾云台”,站在此处,真有腾云驾雾之感,只见巨石相互叠垒、挤压,有的凌空欲飞,有的岿然端坐,有的危如累卵,有的平滑如坻,或如憨厚的巨牛,或如笨拙的大象,千姿百态,气势不凡。青松翠柏点缀在巨石之间,或单独挺立,亭亭如盖,或三五成堆,相靠相倚。由此向南,便是南峰;向北,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经“回心石”直达北峰之巅——混元顶,一条经唐王石床、三清宫、鹞子翻身而至混元顶,可谓殊途同归。

“回心石”也叫“鹰愁崖”,是一块凌空突起的山石横在半空,而要爬上山岩,则必须借助一条四五米长的铁链子,铁链从岩顶垂下,除此之外,四周无任何东西可以攀援。游人必须双手紧把铁链,双脚紧蹬岩石,身子被悬空吊起,凭借膂力往上攀,此时必须疑神屏气,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旦失手,不堪设想,快到岩顶时,身子已不是悬着,而是紧贴石头,匍匐而上了。缺乏勇气的人到此便回心转意,不再攀登了。

六、登高壮观天地间

攀上“回心石”,再攀过层层叠叠的巨石,便到了鸡峰之巅——混元顶,这时游人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向南望,只见秦岭深处莽莽苍苍,无边无际,层恋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秀色夺人;偏西处,有座山峰傲然耸立,峰顶上的岩石裸露着,明晃晃地泛着青光,岩石片片簇拥,如一朵莲花绽放,这便是天台山的莲花峰。向北眺,富饶辽阔的西秦大地尽收眼底,宝鸡市区历历在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如阡陌交错,渭水清亮如丝如带,渭河大坝如长虹卧波,金渭湖波光粼粼,浮光跃金,面对此景,游人定会引吭高歌,把臂长啸,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顿然消散。

混元顶上有一座铁铸神龛,里面供奉着盘古氏、天皇氏、人皇氏和地皇氏神像。混元顶以北,还有一惊险处,名字叫“鹞子翩身”,通往深崖下的三清宫。游人必须借助近十米长的铁链,面朝石崖,弯腰登腿,一步步下移,才能下到三清宫。三清宫仍是一个铁铸的神龛,里面供奉着原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道君。

由三清宫向左拐,就是唐王睡觉的地方,有石床、石枕,石床北高南低,上有突出的石崖遮蔽,日不晒,雨不淋,旁有四季长青的乔松和铁姜木林,实为安逸休闲的好地方,难怪唐王当年会抛弃舒适的皇宫而来此休养。从此处再往右下方走,便回到了“回心石”下。以上是鸡峰山主峰混元顶(也称北峰)上的线路。

由“回心石”向右,迂回攀登,便来到了南峰。峰顶有一巨石斜竖,石面平整光滑,仍有一铁链垂下,攀链登上之后,便到峰顶(也叫拜香台),顶上供奉着铁铸神鸡,铸于道光二十九年,重达七八十斤,造型精致,神态逼真,是鸡峰山的标志和善男信女的崇拜之物,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来山顶朝拜的山民络绎不绝。此时此刻,游人无不为能克服重重险关而一睹神鸡的丰采而自豪,亲手抚摸神鸡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南峰之南,在一片苍松翠柏中,有四块奇石酷似待哺的小鸡,故名“雏鸡待哺”,还有一块奇石酷似探头向天的乌龟,故名“神龟问天”。

站在南峰,可以俯瞰鸡峰山的全貌,对面就是北峰混元顶,左边西峰区(也叫“西堡子”)怪石崚嶒,犬牙交错,上面有双联石塔、浮屠峰、雷神峰和药王峰等;右边东峰区(也叫“东堡子”)群峰林立,峥嵘排空,上面有飞来石、蘑菇石、望子峰、排岔峰、铧尖峰等。东峰和西峰暂未开发,虽然有原始小路可上,但崎岖难行,异常危险。

七、千汇万状共争妍

鸡峰风光,早晚不同,四季各异,春季山花烂漫,锦绣如画;夏季绿浓翠浅,满目葱郁;秋季层林尽染,瑰丽多姿;冬季玉树银花,冰清玉洁。然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莫过于云海、日出、夜月、奇松、怪石和山湖。

云海万状:每当雨后初霁或春秋之晨,徐徐上升的蒸气,像薄纱轻飘,像缎带缭绕,如丝棉朵朵,如炊烟袅袅。此时登上最高峰混元顶,但见天穹倒竖,云海蒸腾,那奔涌的岚雾,澎湃于群峰之巅,满溢于千壑万谷,弥漫于重恋叠嶂,如白浪汹涌,如流花飞溅,如银河下泻,如素娥曼舞,整个世界一片乳白,偶然露出的几座峰尖,巍然嶙峋,如笋如剑,时而浮现的苍松巨杉,倔强傲岸,千姿百态。云海是鸡峰山美的天使,是她赋予山景以活力和生气,使山中景物静中有动,动静相与,造化出鸡峰山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

蒸蒸日上:到鸡峰山观日出,可领略其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每当清晨,长风万里,山色迷朦,东方曙色初露,云蒸霞蔚,一轮红日破云而出,跃上群峰之巅。此时峰顶树梢,披金挂彩,万壑千岩,璀璨流辉;登高望远,顿感浩然正气,激荡胸间,老者观之,可唤起伏枥老骥的千里之志,青年人观之,可激起发愤图强建功立业之鸿愿。

夜月皎洁:每逢阴历十五之夜,在山下远望,只见一轮明月由鸡峰之东冉冉升起,如玉盘腾空,冰轮高悬,皎光舒波,格外静美。假如你有幸夜宿山顶,观皓月当空,清辉泻谷,树影婆娑,鸟兽敛迹,大山无语人自静,万籁俱寂心自安,游人会陶醉在这宁静、超逸的氛围中,可以参禅悟道,澄怀观物,心如止水,看淡名利,飘飘然有出尘离世、羽化登仙之感。

奇松横生:鸡峰山的主峰上遍布松树,盘根错节,曲屈苍劲。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有的扁冠平顶,舒展自如。低者不愈尺,粗者过数围,在峰顶或立、或卧、或偃、或仰、或伏、或倒,千姿百态,竞秀争奇。

怪石天成:在波澜壮阔的鸡峰山景区里,形态各异的怪石星罗棋布,大者巍峨耸峙,柱笋攒列;小者玲珑剔透,妙趣横生。大自然造就了它们惟妙惟肖的形态,似人、似神、似禽、似兽、似物。人们又赋予它们美丽的神话传说和鲜活的文化生命。最著名的怪石有玉笋排空、铜墙铁壁、琼楼玉宇、将军观景、神象探海、苍鹰观天、擎天一柱,天外飞石,蘑菇石、神农峰、神龟问天、神驹奔日等等。

高山平湖:除了遍布山间的清溪碧流之外,鸡峰山景区里还有两个水域宽广的高山平湖,一个是茵香湖,一个是鸡山水库。它们像两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莽莽苍苍的群峰之间,山衬水增色,水托山添彩。两湖碧水使鸡峰山在挺拔高峻之外,平添了几分妩媚俊秀之美。置身其中,陶然若醉,流连湖畔,心旷神怡。菌香湖位于鸡峰山旧路菌香河上游,湖面占地近百亩,四周山峰耸峙,树木葱笼,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平如镜,山的倒影,树的倒影,云的倒影清晰地映入湖中,真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疑是湖中别有天。鸡山水库座落于鸡峰山北麓河谷,占地余亩,湖水最深处可达百米,湖面碧波荡漾,水势浩渺,周围古木参天,森森蔽日,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避暑、垂钓、划船、休闲的理想去处。

八、风物华章相映辉

鸡峰美景曾激发了众多文人学士的诗情,催生了许多诗词佳作,现略举数首:清代金应杰作七绝:“三峰壁立欲撑天,暮霭朝岚色色妍。一片野云无着处,飞来飞去绕峰前。”此诗形象刻画云绕鸡峰的独特风景,表达了诗人澹泊宁静的情怀,含悠然不尽之意。杨甲木曾作七律:“凌空矗立势干霄,嶻嶫数峰望外标。碧落无踪疑可近,青云有路应非遥。宝藏自昔凭探取,柴木於今任采樵。一切登临皆俯视,几回彳亍步崇椒。”诗人先在山下遥望,但见鸡峰凌空矗立,山势嶻嶫,恍然觉得站在山顶便可以亲近蓝天,平步青云,等登上山顶后,才领略了一切都在自己脚下的自豪感。徐冲霄七绝曰:“仙鸡不愿秦皇封,愿作终南第一峰。天外昂头如鹤立,云罗冲破几千里。”作者借用秦文公狩猎获鸡的传说,将鸡峰山称为终南第一峰,写尽其冲破云罗、昂首鹤立的挺拔气势。吴曰南七律曰:“鼎柱益门姜水东,峰峰不与众峰同。十千烟火浮云外,百二河山望眼中。南顿何年留胜迹,西雍此日话雄风。钟声遥度山椒里,犹似鸲音满太空。”此诗开首即点明鸡峰山处在益门姜水之东,三座主峰与众不同,登临后但见烟浮云外,河山在望,然后说神鸡当年曾在河南留下佳话,而今又在关中西府重振雄风,寺庙里悠扬的钟声仿佛当年声振太空的鸡鸣。今人李震林七律曰:“千丈青屏临渭开,雄王雌霸俱尘埃。秦公猎碣留珍宝,唐王石枰染绿苔。片片山花岩上下,弯弯古道鸟徘徊。艰难登顶试回首,零雨浮岚扑面来。”称王称霸的周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只有鸡峰山如千丈清屏,临渭屹立,目睹人世的沧桑。古今吟鸡峰山的诗作达数百首,皆是上乘之作,今略举以上数首,余不赘述。

鸡峰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还有许多珍奇的植物和动物。由于气候的垂直变化及充足的水源,给各种动植物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这里成为一座内涵丰富的自然博物馆,现有各类植物余种,盛产数十种药材,在密林深处,在深沟大壑中,有锦鸡、白鹤、羚牛、黄羊、麋鹿、猴子、松鼠等珍稀动物出没。

鸡峰山就是这样一座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就自然景观而言,它兼有华山的险峻、泰山的雄伟、峨嵋的秀丽、青城的幽静和黄山的神奇,所以被人们誉为“中华名山,秦岭奇峰。”就人文景观而言,它孕育了丰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也留下许多有据可查的史实,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可以提升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鸡峰山作为天台山的门户,首先得到开发和建设。我们相信,做为宝鸡市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重点项目,鸡峰山的开发建设一定会以更加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八方游人,为陕西乃至全国的游客提供了一处绝美的近郊旅游登山之佳境。

本期节目,刘教授用他的24次鸡峰山之行以及独特的视角和对宝鸡大山的热爱,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家乡宝鸡,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

没去过鸡峰山的你,

还等什么,

这周末相约去爬山!

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3供稿:李曼编辑:李曼责编:东方?参与64?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ysz/16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