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骗子治疗师,请你们放过抑郁症

年1月,著名作家三毛自杀,终年48岁,生前曾患抑郁症

年的愚人节,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张国荣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46岁。

年,歌手/演员乔因抑郁症在家用塑料袋套头自杀,年仅29岁。

年,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因抑郁症在家中上吊自杀,终年41岁。

抑郁症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除了一些被曝光的公众人物,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抑郁症患者,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或选择拼尽力气活着。

壹那些神乎其神的治疗

1.“能量疗愈”法

然而,我却看到了这样一篇新京报年的报道,中间揭露了很多荒诞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比如,一名没有任何医师资质的“专家”,向抑郁患者介绍的“能量疗愈”法。“把宇宙中的能量导过来到身上,把身体内不和谐的能量场和信息置换掉……”

关于这个所谓的“专家”的诊疗语录:

“你小小年纪堵了四根筋,这是大脏腑堵了四个。”

“你大脑出问题,就是精神崩溃,精神紊乱,幻听幻觉出问题,脱衣而舞,登高而歌。”

“你有福气呀孩子,全天下得这个病(抑郁症)的人多遭殃呀,他们找不到我。你能找到我就是你这辈子的福报。”

2.“魔性”心理咨询

这都两年过去了,会不会好一点呢?然后我又搜了一下,又让我搜到了啼笑皆非的案例描述

我的心中就有一万个MMP飘过……

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抑郁症属于精神科的范畴,精神障碍需由合法医疗机构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治疗。

《精神卫生法》、《北京市心理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均有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医疗机构就诊。

贰治疗抑郁症的正确姿态

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抑郁症患者很容易被这种荒诞的治疗方法忽悠,那应该怎么样接受治疗呢?

1.确诊

抑郁症不是说,你觉得有抑郁症就有的,它需要精神科医生明确的诊断,是有一系列标准的。在前面的一篇文章里我们已经介绍过,抑郁症是有生理的基础的,比如某些单胺递质的减少,但是这只是存在学术阶段,也就是说在当前阶段,靠仪器或者是验血不能确诊抑郁症

抑郁症靠什么诊断呢?其实主要的还是临床表现,比如说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

抑郁症是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类疾病,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中,其诊断已极为普遍,主要依赖于量表筛查及临床医生的经验与临床判断。应用较多的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诊断的国际通用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

但是,随着对脑科学的研究,脑象图也逐渐会成为诊断抑郁症的客观依据,比如段文敏,洪悦已经在他们的实验中证明了这项技术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准确度。

所以,抑郁症的诊断,很依赖医生的经验,所以专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随便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有抑郁症,那岂不是很荒诞?

在确诊之后,如果你很不幸的患上了抑郁症,那一定要注意下面的事情。

2.遵医嘱

不要私自停药,不要私自停药,不要私自停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有研究表明,首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复发率至少为50%,已有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复发率则高达80%-90%。研究显示,在临床抗抑郁药治疗研究中,未依从医师治疗方案的患者达40%-70%,而且随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依从性比例呈递减趋势,抑郁症脱落率高达50%-70%。不依从行为包括患者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提前中断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相信医生可以治好你的病。年Steidtmann等者选择匹配和不匹配治疗结局效应值的荟萃分析发现,主动接受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的患者比未接受或被动接受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的患者退出治疗的可能性减少1/3~1/2,接受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的患者不仅退出更少,而且临床改善更快、结局更好。

3.如果可以,配合心理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仅能减轻抑郁的症状,故临床上常采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的办法治疗而达到治疗的目的。Pim等人总结以往八百多例相关研究后认为,只有一种治疗手段的话,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心理治疗,但两种治疗模式各有所长,且合并治疗效果优于二者的单一治疗模式。

研究表明,40%~60%的抑郁症患者选择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而20%~4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治疗的偏好,其中偏向药物治疗往往更易脱落,偏向心理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更高。

总之,有关抑郁症治疗的研究已经表明,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是当前抑郁症治疗的最好方式。当然,中国目前合格的心理治疗师是严重不足,收费也比较高,所以在找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至少找一个合格的心理治疗师。

叁最后

我想引用李松蔚老师对于抑郁症看法的一段话作为Ending:

病了就是病了,但其它东西还可以有。

需要先转变自己的心态:把抑郁当成一个病,一个东西,而不是一曲苦大仇深的命运悲歌。非要痛哭,非要去刨根原生家庭,非要关爱照顾。仿佛这些人已经是一类特殊人群,后半生的幸福被判了死刑,今后只能靠别人施舍的同情过日子。

没那回事。该吃药吃药,除此之外该怎样过就怎样过。后半生还长得很。想获得关心,就去认识朋友。想赚钱,就工作。想心情舒畅,就出门跑几圈,回家冲个澡。这些法则对谁都一样,不会因为谁病了,就可以得到额外的特权。

参考文献

段文敏洪悦脑象图技术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任清涛路英智田明萍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

Oller-CanetS,Fernandez-San-MartinMI,Garcia-LecinaR,etal.Dodepressedpatients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qpz/1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