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大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
CCTV《百家讲坛》中医主讲专家
此事由我的一个朋友的生病说起。
我这朋友与我关系很好。他当时在做生意,有一年我与朋友们聚会,席间我们高谈阔论,意气风发,但是我这朋友一直没有什么表情,也很少说话,我当时就观察到了,饭后,他开车送我,我就问他经营得如何?
他愁容不展,说现在压力很大,经济形势不好,开工资都有压力了。然后,突然问我,有没有什么有效的经营法则可以借鉴?
我当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说:“我小的法则没有,但是大的法则有,我觉得人需要信仰,有了信仰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我看你就修佛吧!”
然后,我们就分别了。后来过年,我见到他,他对我说:“你知道我当时处于什么状态吗?”
我回答说不知道啊。他说:“当时我每天严重失眠,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总是想着如何自杀!”
然后他又问:“你记得当时你劝我做什么吗?”
我说我记得,我劝你修佛。
他说,你这一句话,把我救了。我回家就想,南怀瑾先生的书,关于儒家的我买了,可是佛家的我一本没有买过,我要看看。
于是,他拿来开始看,慢慢看了进去,有一天,他看《金刚经说什么》的时候,突然被佛祖的大慈悲心给感动了,于是开始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心想这是大慈悲啊!
结果,意外出现了,他自己说:“突然,我感觉在十几秒钟的时间里,心里的乌云散开了,一片光明,当天晚上,我就没有再失眠,然后,之前所有的症状逐渐消失了。”
后来,他的生意开始腾飞,越做越大。前天,我刚刚与他通了电话,他说现在,仍然每天清晨起来,看一段佛经,其中的智慧,给他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我想,如果当时他对我描述病情,然后我给开方子,也许现在他仍然在吃药呢,因为此病比较难以治疗。而他居然不药而愈,实在令人惊叹。后来,我一直思考这个特殊的例子,这个比较疑难的病,为何可以这样痊愈?然后,我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上搜索类似的病例,检索《金刚经》和抑郁症这两个关键词,结果一搜索,惊人的情况出现了,原来,在网络上,有很多患抑郁症的患者,在诵读了《金刚经》后,痊愈了,然后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痊愈过程!
我的观察,其中很多患者已经是非常顽固的了,但是居然得到彻底的康复。
而其中多数人诵的,都是《金刚经》!
这不但奇怪,而且令人震惊。其中原理何在?
我们是医学工作者,我们的习惯是,看到了现象,不会去断然说不合理,而是要问:为何会如此?里面有合理的成分吗?
我们从中医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吧中医自古就重视情绪的调理,认为不良情绪导致身体出问题,这叫七情内伤。所谓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会伤五脏,会令气机紊乱。
那么,什么能化解这七情呢?我认为是慈悲心。为什么呢?因为七情,都是因为我自己的心的患得患失而来,比如我获得某物会喜,别人侵犯我的利益我会怒,我为了获取某物会忧思,我失去某物会悲,我要受到伤害会恐惊。归根到底,七情致病,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放不下。而慈悲心,是放下自己,看到众生的痛苦,愿意为解除这种痛苦去努力。此时,把“小我”放下了,于是,七情无处落脚,烟消云散。
那么,抑郁症和这个有关系吗?其实,我们只要研究抑郁症的症状,我们就会发现,患者多数的反应,是在“我”的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我到底重不重要?”“我活着有价值吗?”“如果我死了,大家就都轻松了吧?”“大家为什么要这么骂我?”这都是陷在“小我”里面的表现。在评价“我”的价值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引起了心理失调,而他们身体的症状,多是因为这种心理失调而来,然后再反过来影响心理。
所以,如果他们懂得了“放下自我”,不再纠结,而是坦然地去利益众生,这样会更加快乐,这个道理如果明白了,则心理压力会减少很多。
而《金刚经》正是讲述“慈悲”、“放下”的道理的经典。
《金刚经》里面先是破除了对于自我的执迷,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没有那么重要,布施不要想回报,要放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等于是在告诉我们,“我”终究也是虚妄的,也会消失,不必执着,“我”并没有那么重要。
而抑郁症患者,恰恰是表现为对我的评价出现了问题,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了,拖累了大家,对自我的评价极低,此时,《金刚经》恰好与患者这样的思维模式取得了某种角度的“共同点”。大家一起“归零”。
然后,从这个起点出发,《金刚经》告诉大家,虽然“我”没有什么价值,都是“虚妄”的,终究也会失去。但是,我们依然要好好度过此生,这是修行。我们虽然渺小,但是,当我们看到了众生的痛苦,我们依然可以发出极大的愿力,发出无量无边的力量,去利益众生。
而这种不计回报,不考虑自我的布施,不但我们每个人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这竟然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的布施!每一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人,居然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逆转,这种从“无”,再到“有”的过程,给了很多认为自己很渺小的人,无边的力量,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过一生的啊。
所以,我觉得可能是这种说法的模式,启动了抑郁症患者的生机,令他们的内心,发生了改变。
我想,这个方法,值得推荐给大家。
摘一段宗萨仁波切关于抑郁症的开示:
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要远远超越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事实上,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对治抑郁,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对治抑郁并不是终极目标,但作为一种额外的收获,抑郁能够得到解决。
佛教中有很多技巧可以采用,其中,静思与正念,特别是寂止和胜观,属于对治抑郁最为有效的方式。我们的世界缺乏足够的静思与正念。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也通常是考虑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事情,而几乎从不专注于内在的或者简单的事情。实际上,静思不一定得是复杂或者神秘的,正念也不一定意味着卫道士的说教。相反,静思和正念可以是绝对直截了当的——只是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纯粹而简单的观察。
……
有人会问:罗博士,你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不从开方子的方面提高自己,介绍这样虚幻的方法,这科学吗?我觉得,存在的,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个方法既然有效,可以救人,我们就要研究其中的道理,这是对生命负责。
朋友们,此法了解的人很少,希望大家也转发介绍一下,我们一生,做的好事是有限的,可是,如果,哪怕只有一人,因此而得到痊愈,不至于走上悲惨的轻生之路,那将会多么令人欣慰!
没看够?猛戳下面:
身体严重缺它会导致死亡!这5个信号一出现,你就该补它了!
罗大伦:治疗痛风病的一个神奇方法,很多人用了都有效!
编辑
养生君
来源
罗大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