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聪明,就是很马虎”。这是关于孩子学习,最容易家长说的话。低年级时,家长还很从容,觉得孩子可以改掉;等到高年级时,再听家长说同样一句,语气却完全不同了,有无奈无解甚至有些愤怒,最后束手无策,只能问苍天:这为什么呀?为什么孩子就是改不掉马虎的毛病呢?
如果你问,那你是如何帮孩子来改善或改正这个问题的呢?大多数家长或者老师,认为马虎就是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同样他们也认为:马虎与学习能力相比,马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采取的办法就是:反复叮嘱、不断提醒。经常会跟孩子说:因为马虎丢分多可惜呀,下次一定要认真呀!或者叮嘱他:一定要看清楚题,答完试卷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然而最后呢,从最初的小烦恼到最后的“河东狮吼”,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马虎已然成为难以越过的一条鸿沟——真是马虎不是病,犯起来真要命!
以上,这也就是我家的现状,家有大马虎一枚。与所有的马虎们一样,语文写错别字、数学计算总出错,英语单词语法总有问题,一问他:这题我会呀,就是粗心马虎了!然而知识看起来都会,那就马虎问题一大堆,成绩忽上忽下完全看运气。真是一言难尽。
为此,想了无数的办法攻克错别字,系统练习计算,听写单词等等,但依旧收效甚微,为什么?为什么?内心真的无法理解,比如说错别字为什么这次对了下次错,为什么计算不是这个原因就是那个原因错,英语明明都懂,为什么就是听力没问题一写就会有错?为此,我翻出孩子所有的错题来找原因,发现“马虎”并不是学习不好的烟雾弹,根本就是一种学习问题呀!
行动力强的我又一轮追根溯源,终于有本宝藏书解答了我的困惑。宋少卫的《学习治疗手记》告诉我:马虎就是一种病,得治!!!
学习出问题,是学习系统生病了
从没想过,如果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可以针对性来诊断学习治疗问题。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老师,长期从事学习困难专业研究,进而提出学习治疗理论,先后出版《打破学习的常规》、《中国孩子注意力养成大书》等多部书籍。
在《学习治疗手记》中,全方位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马虎、拖延症、自我认知、偏科、网瘾等问题全面剖析,并以案例辅助(3万小时学习治疗个案的经验总结、36篇具体案例),具体讲解如何对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开展学习治疗,并精准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可以让我们看到每个病症表象背后的真相,把准脉,改变以往“治标不治本”疗效甚微的教育方式,而是从逻辑底部,对症下药,真正来解决学习问题。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是单一问题,如果出现了某一个问题,那么就是某一个学习系统出问题了,因为,无论是看得见的马虎病、网瘾到无形的亲子问题、无内驱力、个人认知问题等等,涉及到孩子的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与程序定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哪种问题,只要知晓问题出现的底部逻辑,才能找到治疗的真正钥匙所在。
马虎是一种学习“病症”
例如《学习治疗手记》里的一个病症:马虎。
当我们所有把“马虎”当成给一个万能筐,说不清具体原因的错误全往里装,看漏了是马虎,看错了是吗,写错了、算错了是马虎……然而这些真的只是马虎吗?
宋少卫老师在《学习治疗手记》明确指出:马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有复杂的心理机制,牵扯了认知、动机、情绪等个方面。而且,作者经过大量学生个体案例、学校集体案例的研究和实验,按照产生原因进行区分,总结出了马虎的四种常见类型,以及其表现特征:
类型一:信息识别与执行偏差马虎。这种经常出现运算错误、漏看错看题目信息、书写不规范或不准确等问题。
类型二:逻辑加工偏差型马虎。这种马虎,不能准确地、判断、分析等问题上出错。
类型三:价值观偏差型马虎。对马虎毫不在意,用马虎来遮掩自己在学习上的不用功。
类型四:知识漏洞与程序缺失型马虎。这一类大部分存在知识性漏洞。
可见一个看起来小小的“马虎”病并不小,也不能简单一以蔽之,而是学习系统生病了,如果不从逻辑底部去根治,带“病”学习,那么这个病症一直都会存在,只有识别出来是哪一种马虎,然后结合识别驱动、语义解释、逻辑加工和价值决策这四个模块的积极配合下,制定自己的学习程序,才能真正根治问题。
对症下药,学习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整本书看到最后,我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很想说:原来是这样啊!所有的学习问题,都能从底层逻辑出发,在几个学习模块中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就可以一通百通。
比如偏科的孩子怎么办?大多数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使劲补课,差哪补哪,但是很难见到成效。为什么?
作者提出:除了偏科类型的学习问题,要先弄清楚偏科的原因,然后首先从价值决策的“三关”——情绪关、意义关和方法关来入手敢于。面对弱势学科,学生往往本能地形成条件反射,认为自己天生不行,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习得性芜湖,直接影响原本正常的认知过程,这是要闯过的第一关——情绪关。其次,一门学科之所以变得弱势,起因多半是由于学生意识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动力,这就是学生要闯的意义关。最后,学生在面对弱势学科时,可能确实没有正确的学习策略,这就是要闯过的方法关。当学生闯过这三关之后,历史学科的成绩自然会逐步提升,甚至有时会反超成为优势学科。
除了理论,在案例中,会看到作者通过各种办法,借助教具、游戏等等调动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怎样与父母一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心态,认识学习的意义,并教会孩子方法,一步步克服对英语的恐惧。
可以说,从理论到事件,《学习治疗手记》就像一本诊疗手册,如果理解学习的模块运作方式,并按照作者的方法,循序渐进,父母就能治疗解决孩子90%的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