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ldkraudt及davis等人(1965年)发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存在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失调躁狂病人ne受体部位的介质相应增多,造成ne能系统功能处于亢进状态实验室检查发现,躁狂型病人尿中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一苯乙二醇(mhpg)排出量比正常人多ne的最终代谢产物有mhpg及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苦杏仁酸(vma),而80%的mhpg来源于中枢,所以上述实验室所见说明躁狂症可能由中枢ne能系统功能失调所致
(二)中枢5一羟色胺能系统功能异常
中枢5一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感稳定的功能躁狂或抑郁,中枢5-ht的功能都属低下病人脑脊液5-ht及其代谢物5一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比正常低
(四)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五)电解质代谢异常
kretschmer及sheldon等人认为矮胖型伴有循环型人格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也较易变得忧虑多愁中胚叶型骨骼、肌肉发达、结缔组织充实的病人,比外胚叶型体格纤细娇弱的人患病较多
对这方面的工作尚属初试阶段,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评定
在躁狂发作期,可见从细胞内排钠的能力受损害;抑郁期间则自血液向脑脊液中转送钠的能力下降当疾病好转时,上述异常渐渐恢复
三、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
郁症的昼夜节律
正常人血浆皮质醇的昼夜周期波动有一定规律抑郁症病人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在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失调抑郁型的病人血中皮质醇的水平比正常人高,同时其血浆中皮质醇昼夜周期波动规律发生紊乱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躁狂的发生是由于中枢5—ht不足的同时伴有中枢ne过多所致;抑郁则由于中枢5—ht不足同时伴有ne低下所致
最近十几年来应用神经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做过不少研究其结果非常有助于对本病发病原理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临床工作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异常
一、遗传因素
四、精神因素: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只能看作诱发因素
二、体质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孪生子的同病率以及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的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下一代的,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遗传
(三)多种胺代谢障碍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