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我疗愈之抑郁不是病

抑郁症的疾病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抑郁症曾被认为是由于一个人缺乏自律、道德低下、智力不足等导致。为了去除对抑郁症的污名化,近现代很多相关组织和业内人士发起运动,提倡将抑郁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异常问题定义为“与生理或躯体症状一样的疾病”。并且在寻找抑郁症的起因上强调重视生物遗传因素,在治疗上强调药物的作用。

这确实改变了人们对抑郁症的成见。但是在治疗效果上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一些负面的作用。最近发现,把心理问题疾病化甚至可能会增加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和患者本身的污名化态度。

也就说,当把某些心理问题引起的症状定义为临床疾病时,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并没有能够使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患者,反而会让这些人员包括患者本人对自己的症状产生某种固化的负面态度。

最令人意外的是这可能导致“被抑郁症”现象,这是由于很多人一有心情低落或不开心等负面情绪时就容易对号入座,陷入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的担心和恐惧当中,结果造成了“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担心变成了事实。有一个看似笑话的说法:“自从有了抑郁症,得这种病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

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对抑郁症的态度:

年,世界卫生日的官方宣言提出:“我们要少谈化学失衡,多谈生活方式失衡”。

一些生物学家呼吁:“与其把抑郁称作疾病,不如当作对逆境的厌恶和适应性反应”来对待。

英国心理学会发布的一项关于抑郁症的报告中也提出:“最好将抑郁症视为一种经历或一系列经历,而不是一种疾病。”

当抑郁情绪可以被解释和理解,不再被贴上某种疾病的标签时,首先带来的好处就是患者可以更轻松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我和其他人并无不同,这只是一些特别的经历造成了我目前的状况而已”,这样的心态,让患者会发自内心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的悲伤、绝望、毫无动力等情绪,因为这是完全正常,合理、且情有可原的。

与此同时,通过正视和接纳这些症状,患者还能从中获得一些正向、有益的提示:“我正在遭遇一些由于之前的信念和行为带来的结果,这是我不想要的,但是这正是我的思考模式和行事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改变的契机。”——这样的解读,让患者可以找到更加有效、深入的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案。

因此,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抑郁症状,如何引导抑郁症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影响治疗很重要的因素,要避免把症状疾病化的固着态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药物或住院治疗,在症状的不同阶段,这些治疗同样是重要的,尤其是在重度抑郁症的发作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症状作用。

但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灵受伤和骨折有本质区别,最终的治疗只有在问题的根源上下功夫,解决心理上的困境,才能带来真正的痊愈。

乌云永远不会完全遮住晴空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

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抑郁也好,其他痛苦也罢,事情已然发生,时光无法倒流,但重要的是解读权永远在你的手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个硬币永远都有正反面,你的选择和态度决定了你未来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kjz/1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