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同时,另一场救治工作还在积极进行之中,即为了让患者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的人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和心理疏导。对于他们来说,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仍有待抚平和治愈。“灾难以后,人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汶川地震后一年左右,还有很多人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自杀。SARS以及此次疫情后这种现象也存在。如果有及时的心理干预,这类问题就能减少。我们希望这种事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但是绝对不发生是很困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院士近期在接受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疫情暴发,医务工作者纷纷上阵应战,身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神心理学专家,同时也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线图”专家组成员,陆林院士和他的团队也肩负了重任。一方面,他需要深入国内一线疫情现场,实地会诊患者、指导心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他也需要代表中国参与世卫组织全球专家组的定期会议,分享中国经验和做法,协助世卫组织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今年5月上旬,陆林带队奔赴武汉,针对新冠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和救治工作。他走访了20医院、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其中包括了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实地接触在院患者、会诊病情,深入了解疫后心理疏导工作的难点,带领湖北专家制定心理疏导实施方案等。《科学大师》记者从陆林院士那里了解到,在此次疫情中,有两个群体的精神心理状况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kjz/1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