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精神科心理科心理设备介绍

01

心理CT

#心理CT系统功能

心理CT系统内含个心理量表,可生成多种(11多种)专业报告。内容涉及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行为、睡眠、心理发育、性心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个人风格、职业倾向、婚恋和家庭问题、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和心理疾病等诸多方面。诸如: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精神病院、医院、司法鉴定、学业咨询、职业咨询、婚恋咨询、司机考评、心理美容、特殊人才选拔和罪犯心理分析等诸多领域。

#作为辅助精神病诊断工具在精神科临床上的应用

心理CT系统可以将被试分为正常、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三类,并给出各类的诊断概率,列出可能性最大的诊断类别,三类诊断概率之和为%。系统的诊断结果与临床金标准诊断的跨效度符合率KAPPA为0.77,说明心理CT具有很高的诊断效度。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当被试的某一类诊断概率在90%以上时,该诊断的可靠性较大。

在心理CT诊断报告中,系统还提示了诸如心理症状提示、危险行为预测等精神科临床常用指标。心理症状提示:也称为关键项目提示。是由与某些心理障碍密切相关的问题组成,用于描述受试者是否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于临床医生详细了解病人精神状态帮助很大。一般说来,心理障碍所导致的危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和酗酒吸毒。作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心理CT中建立了一套对危险行为的预测系统。将上述三类危险行为分为11个等级(0-10),以表示危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危险度等级0、1为很小,2、3为小,4、5为中度危险,6、7为危险度大,8以上为危险度极大。一般危险度在中度以上时就要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同心理疾病诊断一样,危险行为预测应该作为辅助决策使用,为精神科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02

磁场刺激仪

#应用领域

精神心理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神经康复科:帕金森病、癫痫、神经性疼痛、神经性耳鸣、脑卒中后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及并发症、外周神经损伤、老年痴呆、肌张力障碍、性功能障碍

儿科:脑瘫、孤独症、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多动性抽动症

戒瘾机构:网瘾、戒毒

#性能特点

?刺激频率:0~Hz连续可调(YRDCCY-I型),

0~50Hz连续可调(YRDCCY-II型);

?最大刺激强度:1.5~6Tesla连续可调;

?磁感应强度最大变化率:40kT/s~80kT/s;

?脉冲上升时间:50μs±10μs;

?惰性液态内循环冷却系统,实现安全、长时间连续工作;

?单脉冲刺激(sTMS)、重复刺激(rTMS)、复合刺激(TBS)可自行选择。

03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

#应用领域

截止年12月,PubMed中生物反馈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超过00篇,涵盖精神心理障碍、神经发育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教育、科研、司法、体育竞技等多个领域。

#原理说明

生物反馈系统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发射原理,以生物反馈治疗仪为手段,通过训练选择性地强化某一或某几个频段的生理波以达到预期目的。应用于人的过程就是当生理波满足要求是就会以奖励的方式反馈给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自身调节便可以改变生理波,达到健康的平衡波段,从而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

#产品功能

心身测量

Infiniti系列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提供两种形式的应激评估方案:全参数标准化应激评估,脑电认知评估;一种戒毒专用的心理苛求评估和精神心理领域常用的量表评估。评估方案是通过一系列设定好的事件来评价受试人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应激条件下的脑电(或生理电)的状态和变化情况,作为评价个体应激反应敏感性、特异性的一种辅助方法。

全参数标准化应激评估

标注的7步应激评估,其中3步为休息,分别通过基线测试、stroop测试、算数、压力事件诱发四个不同场景下的刺激,了解患者在常态、普通刺激、应激事件等情况下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为后续训练提供敏感指标或基础阈值,以及了解临床康复进展。

脑电认知评估

标准4步注意力脑电评估,通过睁眼状态、闭眼状态下基线测试,注意测试(初级应激事件)、认知测试(高级应激事件)下,患者的实际脑电波情况,为后续训练提供基础阈值。

心理渴求评估

2分钟以图片的方式呈现10组不同的中心刺激图片,或优美情景视频及音乐;用于测量戒毒学员的生理指标的基准状态。给予分类的毒品刺激图片或真实场景呈现,检测并记录戒毒学员面对真实毒品刺激源的生理指标变化。评估戒毒学员面对毒品刺激源心理变化,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量表评估

四大类,二十种精神心理领域常用的评估量表。

04

认知能力矫正治疗系统CCRT

#认知及认知障碍

“认知”(cognition)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一个动词“cognosco“,意思是”去了解,去知觉“。具体来说,认知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创造性和思维。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Thefiftheditionof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V)中将认知的受损描述为”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产品介绍

1产品名称

l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

2适用范围

l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辅助治疗。

3临床试验研究

l临床试验:于年4月至年7月在内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医院、医院完成临床试验研究。入组例,治疗4±1周,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使用CCRT训练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无论是在MMSE还是MoCA总得分上都显著优于未使用的患者

4产品原理

l通过模拟实时场景的训练程序,帮助受训者通过注意、执行力、感知运动、记忆等训练融入在日常生活。运用一组训练程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训练受训者的认知能力。

5产品功能

评估端可进行认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六大量表、七大范式。可评估出认知能力是否受损和损伤程度,可以出具认知能力受损报告或分布图,医生可根据认知能力分布图选择矫正方案。

训练端依据认知六大模块,包含感知运动、综合注意力、学习和记忆、执行能力、语言和社会认知。六大模块又包含感知运动协调、空间转换能力;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反应速度;识别记忆(面孔识别)、识别记忆(物体识别)、识别记忆(声音识别);工作记忆、计划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语言理解能力;感知情绪状态等18项训练模块,从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重角度进行训练。

采用循序渐进、难度自适应的训练模式。每项训练任务下,都包含40-60级的任务难度,每个治疗难度包含了3-20个矫治任务。帮助患者进行从易到难的系统治疗,并实时调节治疗难度和治疗参数,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状况,每次训练都会有强烈的目标感,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进行多种任务交替训练,极大的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以及综合性。系统均采用连续全自动模式,完全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全自动实时调整与患者相匹配的治疗和训练难度。

可进行个性化训练,系统根据训练的完成情况,自动分析需要进行的下一步治疗的难度与参数。

认知评估完全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极大的减少了治疗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采用前台无人值守模式,后台启动后前台自动开启,不需要治疗师手动操作。

全触摸方式进行认知训练,即使从未接触过电脑的患者也能自如的接受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

治疗过程中实时动态监测,服务器端实时监控每位患者的治疗进展。

人机交互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训练项目都可以自动反馈,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错误情况,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训练方式。

每次治疗结束后,系统自动对患者当日的整体治疗表现以数值和符号的方式予以反馈,并自动结束当次(日)的治疗。

配备大型专业数据库,能存储上百万条以上的治疗数据。

能根据姓名、住院号、病区、编号等信息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

能导出某个患者部分或全部的治疗数据。

能根据条件检索导出某些或全部患者部分或全部治疗数据,数据格式与目前常用的第三方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兼容,可进行后续统计分析及科研计算;

可自动生成单个或多位患者的治疗报告,并打印。

#产品特点

训练模块科学化,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准的制定的训练分类。

治疗系统性,根据每种疾病的认知障碍在临床上不同的表现,给予有重点的方案式治疗。

自动化治疗方案:系统会根据患者认知缺陷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完成情况,自动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确保每一位参与治疗的患者训练过程。

整合计算机认知评估模块:所有测查项目的出题规则严格按照认知心理学原理,避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知觉干扰效应等对结果的影响,同时题目的随机或伪随机呈现,最大限度避免了学习效应。

根据出题规则自动呈现题目,题目难度范围大,明显优于传统测验,几乎不存在地板或天花板效应。

大型数据库,实时全面记录患者的治疗经过和表现,治疗完成情况和效果一目了然。

模拟实际治疗情景,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实时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语音提示和/或动画演示。

通过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和触摸屏技术,实现丰富多彩的治疗界面,能充分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治疗依从性高。

05

ETG近红外系列QA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主要通过检测皮层血流量的变化得出相应脑区的脑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该技术有它独有的优势:患者无痛无创伤,检查方便,设备体积小,底座带四个轮子,可移动,对检测环境无要求,无需准备屏蔽室及暗室,正常光照条件下可实现检查。对患者约束性小,允许病人一定程度内活动,可以交流或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便于配合刺激范式完成。所以,通过观测大脑皮层的血氧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像脑神经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外科、癫痫、康复、儿童学、感官认知能力及精神病学等多方面。

#近红外的原理是什么?

近红外脑功能定量成像装置是利用近红外光能够穿透生物表面的特性,发射近红光穿过颅骨并照射大脑皮层,皮层会对光进行吸收。吸收多或少都会反映到旁边的接收探头上面。从而机器会通过接收探头得到的实时数据进行运算,得出皮层的氧合/脱氧/总血红蛋白的浓度。并将血流量的变化、脑的代谢及循环状态以二维形式呈现。

#近红外在精神科领域能做什么?

能做精神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通俗就是能区分如抑郁、双相和精分等。因为通过做机器自带的高级认知任务,可以从完成任务的特异波形来区分不同病症的患者。还能做不同方案的疗效评估方案。

06

无线遥测多导睡眠监测系统

06

无线遥测多导睡眠监测系统

AboutMe

我们是专门从事应用心理学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的高科技专业服务机构。

服务内容有:

心理云平台

心理设备

危机干预

规划方案

培训服务

企业EAP服务

OPS组织服务

个体咨询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kjz/15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