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包括你的认知、情绪、动机等等,都是和脑科学息息相关的,而且还非常复杂。「精神卫生健康」专栏专注于脑科学与精神疾病,聚焦精神健康领域的技术发展,完善大众认知,扫描前沿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精神卫生健康的关爱者与科普者。
“你对强迫症了解多少?我们生活平时调笑所谓的“强迫症”与真正的强迫症有多大区别。今天眼动科技为您推送的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百姓健康》栏目,医院心身科王化宁主任做客,和我们详细聊聊关于精神疾病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嘉宾简介
长期从事精神疾病的综合诊疗工作,主要临床研究方向是: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主持多项国家及军队重点科研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人才。
以下为栏目精彩实录全文,由眼动科技进行编辑和整理。
主持人:其实我们这种经常会开玩笑说:“你有强迫症吧”,但是完全没有到您说的那位阿姨的状态不仅强迫自己还强迫别人。
王化宁:因为强迫行为他有很多地方是有他的合理性的。比如说我们做手术护理这边要“三查七对”我们上手术之前有一套严格的消毒,这是必须这么做的。我们上车以后必须系安全带,这是强迫你必须要遵守的,这是正常的强迫行为。但是有一些他明知道没有必要这么做,比如说我刚才说的。你到别人家先要检查煤气,你这样做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性或者说没有冲突的必要性。但是他不这么做他自己很难受而且这种难受是持续的,比如说反复的检查、反复的计数还有反复的联想。有很多人看到四这个数字就觉得不吉利,这是我们的强迫。但是还有一些就是已经进入了病态,影响到了他正常的工作、影响到他正常的学习。我们这时候要考虑他是一种病。我们有很多患者,早上穿衣服需要一个多小时,因为他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稍微穿的不对需要全部脱了重新穿。还有我说的这个强迫的联想,有很多患者是看到这种不吉利的东西就要回避。我有一个患者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住的小区的位置,恰恰是我们城市的殡仪馆所在的区域。他是一看到那些什么纸钱啊送葬的车啊。他就觉得自己的衣服脏了,他要回去洗。所以他每天上班很提心吊胆,就害怕这个路上刚过了一辆这个送葬的车。特别是在再撒点纸钱,他一看到那个东西就觉得这个是不吉利。这完全不合理,而且都有点超出了我们正常的逻辑了。我刚才说的这些强迫的问题,就是说这是我们内心的很多冲突所导致的。有一些人为了缓解这些冲突,他可能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去缓解。比如说我刚才说了拔头发,还有的孩子是搔抓自己,身上抓的满身都是瘢痕。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很漂亮的小女孩。然后除了脸上没事身上全部都是抓的很严重的那种瘢痕,她要靠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不舒服。
主持人:也就是说可能我们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小的障碍,或者是一些情绪的问题。但是有的人比如说遇到强迫症或者一些情感障碍的时候,他并不会伤害自己然后他可以缓解过去。但有的人要通过伤害自己来抒发或者是来发泄,这些青少年或者这些孩子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类型。但是他伤害自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说有哪些类型呢让王大夫给我们讲讲?
王化宁:那么伤害自己刚才也说了有这种割伤。这是最常见的,还有一些就是通过烫自己。还有就是一些自我的毒害,还有一些我们是在青少年里非常常见的,就是故意的一种冒险性的娱乐。比如说有很多孩子到凌晨的时候相约到很高的楼上,然后没有任何的保护性措施站在那个外沿上大家玩,还有人在上面骑自行车。我都遇到过。大家看着你吓都吓死了,但是他每天或者说他过上一段时间就聚在一起,还不是一个人的,他聚在一起他要去进行。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虽然他目的不是要从楼上跳下来,但实际他存在了很大的自我伤害的这种色彩,很有可能就会出意外。但是他就是要追求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故意的娱乐性的冒险。还有一些自我的殴打和一些其他的自伤行为,还有一些人把自己勒起来、有人把自己埋到水里面、把头放到塑料袋里面。这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自伤行为,非自杀性的一种自伤行为。
王化宁:那这听起来是我们就是正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可是在这些孩子的心理这是一个必然行为,就是没有办法自我控制的一个行为。他有很多需求,刚才我们谈到了,它是有一些是疾病导致。还有一些它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我有很郁闷的情绪,我有很难受的情绪,我要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我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这个情绪管理一下或者发出去。这就是我们第一种,还有一种他是人际之间的这种关系。比如说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调整人际之间的关系,那么最常见的就是调整家庭内部关系。很多孩子就是说你要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死给你看,他不是真的去死,父母他当然这个时候不会妥协的。但是当孩子出现这种自伤行为时,我们很多家长就妥协了。你要求不满足,我就开始割我自己。我割完了我要让你看,家长就妥协了。说“那好你说怎么办那就怎么办”。他实际上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调整而且下一次他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次说不定还会用这样的方式,这种形成习惯。那还有一种他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得自我的认同感,这个是在一些我们叫解离症状的患者身上他会出现。就是说它往往有的时候,他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他要靠这种自我的伤害提醒我还存在。这个是大家可能不好理解,但是这也是很普遍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机。那还有一种,实际上是要对抗自杀。大家觉得难以理解,说你用划伤来对抗自杀。有的人确实是这样的,他有很强烈的自杀意念。但是实际上他自己不想自杀,它很恐惧这个自杀这个行为。那他就是很矛盾的就出现了。这个时候他可能会采取一种折中,自我的伤害。比如说我多划几下,让自己流血。然后这个时候把我的自杀的意念去对抗掉,这个时候他可能就过去了,那这是一种现象。那么还有一些就是说,自我边界的确认,他要搞清楚我能够。所做的这个范围或者是我影响的这个范围我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他要靠这个自我的伤害来去确定这种东西,所以各种的这种心理的动机都会导致自杀的行为。但是不管这些动机是什么,他往往都是一种不太正常的动机或者说需要我们进行干预的一些动机。包括了我们刚才说的,他已经患了精神疾病了,我们要干预。还有一个比如说他已经处于一种人格有问题,他要出现一种人格障碍的状态,我们也要干预。还有一些他就是一个单纯的非自杀性的一种行为,我觉得我们也需要干预。因为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帮你去进行情绪的管理,可以帮你去确定你的边界,可以帮你去确定你自我的身份,也可以帮你去调整你的人际关系。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所以就是总的来说背后的动机很多,他可能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种类也很多,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要去干预他们。
主持人:那如果比如说家长一旦发现了孩子有这样一个自伤的行为,如果处理方式不得当或者是它们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会不会这个情况更加恶劣呢?
王化宁: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但是我不完全赞成,当然他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说我们这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可能要负很大的责任。那当然有时候可能是生物学上的因素多一些,比如我们的遗传因素多一些。那还有可能和我们的小的时候的管理方式有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你的父母可能要一定的责任感。因为你从一开始,没有给孩子一个很正确的管理或者说没有对孩子有很一个正确的抚养的方式。那么就导致了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他这种行为的出现。那么如果我们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责怪父母,而是要教会父母应该怎么去调整,怎么去重新建立你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然后更核心的就是,我们要让这个孩子回到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主持人:青少年或者一个小朋友它再发生这样子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这个因素都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他自己心理的因素,包括向他和同学啊,或者与人交际的一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着它。那我们怎么去判断,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这种倾向呢?我们的孩子都是有隐私的,不可能作为家长,每天回去要检查一下你有没有伤害自己。那我们该怎么去判断孩子有没有去自伤呢?
王化宁:我觉得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家长来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非自杀性自伤他又很多很多的因素。比如说他的抚养人的设定,这个我想多说两句。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就是把孩子交给上一辈去带,我是不太赞同这种方式的。这种方式我们说的严重一点,你相当于就从孩子那里剥离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有人说我很爱她,你这个爱却是要画一个引号。就是我们在有一些地区,确实是父母因为要出去务工、去工作,他确实没办法带孩子,所以扔给了老人。还有一些我们城里人他也是不是亲生父母养大的,我说的这些话实际上大家觉得不太好听。但是大家注意即便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大,那么这个孩子仍然可以认为不是亲生父母养大的。因为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是他的亲生父母,只是他父母的父母。这个和他的亲生父母是两个概念。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缺失了一层心理上的需求,就是他亲生父母的关爱。那很多孩子进入到社会以后,他感受不到别人的爱。他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不知道怎么去爱自己,我觉得跟他的成长的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特别是我们抚养人的设定上。所以还是鼓励我们大家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当然这个带的形式有很多。不是说严格到你天天带孩子班也不上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说的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是一种情感上的。即便这个家庭的生活的起居由上一辈来照料,但你的情感和孩子要有一个交流。我们好多家长人在这,心没在这。我来这个录节目的路上还看到我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