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预计到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范围内第二大疾病。
可是到底什么是抑郁症,人为什么会得上抑郁症,怎么知道自己得没得抑郁症呢?——
让我们一起看一医院——临床心理科李益民主任的解读吧!
以下内容转自吴江电视台——健康吴江节目
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顾名思义,就是不高兴。抑郁症是指持续两周的心情低落,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障碍,如:失眠、食欲不振或全身乏力,再加上注意力无法集中、急躁不安,或自我信心缺乏,或有生不如死的感觉或想法症状。
现代人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有越来越多人罹患抑郁症。许多人对抑郁症是什么?自己是不是也会罹患抑郁症等问题,逐渐关心起来。抑郁症具有普遍性,不分年龄、性别亦或是职业。贫困人群的发病率甚至要高于平均水平,只是这群人在公众和大众媒体视野之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知道自己罹患这种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万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即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抑郁症患者。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目前已达到万。有公开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万。
为什么会得到抑郁症?
病发的原因,有的是自己生理上或遗传上有缺陷导致病发,有的则承受太大的生活压力或工作挫折,日积月累,久了以后就生病了。所以,抑郁症一般可分两种:前面一种是属于内因性(也就是没有外在因素的刺激,纯粹是生理因素来的)抑郁症;后面一种则称外因性(也就是承受太大的工作或生活压力而崩溃的)抑郁症。
抑郁症如何治疗?
不论什么原因导致抑郁症,都必须及早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因为,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自伤或自杀的结局发生。
但只有不到10%的人寻求医生帮助。很多人对抑郁症仍有误解,以为抑郁只是想不开,多聊天开解即可缓解,将抑郁症看成一种单纯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以为靠自己就能“走出来”,拒绝医生和药物的帮助。其实,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它和糖尿病一样,有其深刻的生物学根源。因此我们要同时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来了解抑郁症。轻度的抑郁,通过咨询心理医生等方式确实有效,但中度以上的抑郁,必须依靠药物帮助。
请牢记,抑郁症大多情况下是可治愈的;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寻求专业帮助,让不幸受抑郁症折磨的亲人朋友(或自己)重获快乐生活。但是如果对抑郁听之任之,或是不遵医嘱,就有可能酿成苦果。
如果你和你身边的人有如下一些症状,无法自行消退,请迅速求助心理医生:
(1)感觉无助与无望。自觉前途一片黯淡,努力已经无法让自己更好。
(2)对日常生活失去了兴趣。从前的兴趣爱好,过去的美好时光,社交活动和亲密的爱人都无法带给你应有的快乐。
(3)食欲和体重改变。在一个月内增加或者减少体重的5%。
(4)睡眠改变。失眠或者睡眠过度。
(5)精力减退萎靡不振。自我感觉疲惫,慵懒,身体沉重,甚至小事都会觉得让你精疲力尽。
(6)焦躁易怒甚至暴力。耐心和容忍度降低。
(7)自我怨恨和自暴自弃。有强烈的自责和负罪感。经常因为小事而强烈的批评自己。
(8)鲁莽而大胆。自我逃避,酗酒吸烟吸毒,赌博,和危险驾驶,甚至从事危险和极限运动。
(9)健忘,注意力无法集中,决断力下降。
(10)不明原因的疼痛和不适。头痛,腰背疼痛,全身不适。
以下症状可以认为自杀先兆预警:
1.经常谈论或者思考关于死亡的话题。
2.表现有抑郁症症状,悲伤,失眠,食欲不振,劳累,精神萎靡不振。
3.做事变得喜欢冒险,经常至于自己生命安全不顾。
4.喜欢开快车,蓄意闯红灯。
5.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6.经常发表带有无助,无望,无趣情绪的评论。
7.开始规律的做有关于个人的事情,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开始暗示周围的人自己的遗嘱。
8.说一些自怨自恨的话,比如“如果没有我,可能事情会很顺利”“我很想离开”。
9.突然情绪从悲伤转变为平静或者喜悦。
10.谈论自杀有关的话题。
11.拜访老朋友,或者电话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