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病毒疫情防治的两大措施,

中医把传染性疾病统称为“瘟疫”。

顾名思义“瘟”字与气候升温有关。

《黄帝内经》之《素问·本能病》篇说:“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

《吕氏春秋·季春纪》中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也就说是说,当气候反常,像夏天那样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流行性传染病容易爆发。所以寒冷的冬天其实也是有利于杀死或控制病菌传播的,冷冷更健康。

《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中说道:“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描述了瘟疫的传染性特征。

紧接着《黄帝内经》又提出了防治瘟疫的方子: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这句话对我们防范传染性疾病非常重要,瘟疫虽然可怕,但只要提升人体免疫力,瘟疫病毒就不能攻破人体防线。孟子曾说过,“善养浩然之气”,养正气的好处就是“邪不可干”(病邪不能侵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避其毒气”,同时还要避免接触传染源。比如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钟南山院士也说普通口罩也能降低传染概率,所以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是“避其毒气”的基础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还有眼睛,比如沙眼等传染性疾病还必须佩戴防护眼罩,总之要减少与飞沫病毒的接触。当然遇到重大疫情,有效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也是切断传染源“避其毒气”的方式之一,所以大家应当理解和支持配合相关疾控政策的实施。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发生时期,一但有持续发热症状,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要根据相关公告做好防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春来临,祝福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当锻炼、经常微笑,确保身心卫生,提升免疫力,并做好出行防护,避免传染源,健康快乐过新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