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波登(61岁)
凯特·斯帕德(55岁)
罗宾·威廉姆斯(63岁)
亚伦·斯沃茨(26岁)
朱尼尔·索(43岁)
亚历山大·麦昆(40岁)
亨特·汤普森(67岁)
库尔特·科本(27岁)
希薇亚·普拉斯(30岁)
欧内斯特·海明威(61岁)
艾伦·图灵(41岁)
弗吉尼亚·伍尔夫(59岁)
文森特·梵高(37岁)
当你读完这张著名的自杀死亡名单的时候,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另一个人也会这样做,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每年大约80万人),这使得自杀成为美国第十大死亡原因,为什么?
据新西兰奥塔戈大学(UniversityOfOtago)著名心理学家杰西·白令(JesseBering)在他的权威著作《自杀:为什么我们自杀》(UniversityofChicagoPress,)中说,“导致任何一个人自杀的具体问题,当然都和他们的DNA一样不同-其中包括一位专家所说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事件。”
事实上,我上面列出的这些人的年龄、职业、性格和性别各不相同。抑郁症在许多自杀案例中都被认为是自杀的原因,然而大多数患有抑郁症的人并没有自杀(白令说只有5%),并不是所有的自杀受害者都患有抑郁症。“在一般人群中,大约43%的自杀行为可变性可以用基因来解释,”白令报告说,“而剩下的57%可以归因于环境因素。”“具有自杀倾向的基因,再加上环境对一个人生存意愿的一系列特殊攻击,导致一些人试图停止这种痛苦。”
在白令的例子中,他最初是一个“在一个不宽容的中西部小镇”的未公开的同性恋少年,后来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失业率达到了社会地位的顶峰(成功可以导致不合理的高幸福标准,后来被生活的变迁所粉碎)。然而,大多数受压迫的同性恋者和堕落的学者都不想自杀。白令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因为他人而自杀。”“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对我们的看法的高度警惕,只要他们知道我们所认为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实——就会引发一场致命的灾难。”
和大多数人类行为一样,自杀是一种多因果行为。弄清楚最强的预测变量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认知状态,可能连体验到它们的人都无法进入。我们无法察觉大脑的神经化学运作,因此内部过程通常归因于外部来源。即使是那些经历过自杀意念的人也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甚至不知道意念何时会变成行动。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的精神病学家拉尔夫刘易斯(RalphLewis)加强了这一观察,他与癌症患者和其他面临死亡的人一起工作。“许多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人会认为,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存在生命意义的危机,或者是因为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关系事件,”刘易斯说。“但这是人们自己的主观归因,而事实上,他们可能因为自己不理解的原因而感到抑郁。”例如,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指出,“我看到过许多案例,这些存在危机在抗抑郁剂的影响下几乎消失了。”
这种归因错误,刘易斯说,是很常见的:“从基本层面上讲,我们都错误地把我们的精神状态的原因,例如,把我们的易怒归因于别人说的某件事,而实际上那是因为我们饿了,累了。”在咨询自杀未遂的幸存者时,刘易斯说,“他们说,‘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就是自杀预防如此重要的原因:因为人们在争论为什么他们相信生命——他们的生命不值得活下去时,会非常有说服力。”然而几个月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有时是因为抗抑郁药,有时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有时只是一种神秘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