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背后是恐惧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其特点为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患者明知某些行为和想法没必要或者不可能发生、没有意义,但是会无法控制其行为和想法,患者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例如: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站在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焦虑、恐惧而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控制不住的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由于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程序,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连续不断洗到手腕,如果顺序反了或是中间被打断了就要重新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强迫症的根源其实是恐惧,其背后是恐惧在推动着人的行为和思维停不下来。我们从临床症状来看,强迫洗手,往往是因为害怕手上有细菌病毒,怕生病,是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是安全感的问题,反复检查门窗之类的,是害怕有坏人进来,或者怕财务丢失,这背后都有恐惧。

还有一些情况,比如任何物品都要摆放的整整齐齐,洁癖,这类型的强迫属于追求完美,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接受不了或者绝对不允许一点不好,这背后恐惧的其实是别人的评价看法,把事情做到极致完美其实是在做给别人看的,但是时间久了,就内化为自己的高要求。

所以,强迫症从根源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恐惧型强迫症和完美主义强迫症,恐惧型强迫症背后担忧的是自身的安全,害怕生病,害怕被伤害,害怕丢失财物等;完美主义强迫症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把事情做到最好,久而久之内化为自我的高标准,一点瑕疵都无法容忍。追求完美的本质是自卑心理,因为自卑是自己不接纳认可自己,因此依赖于外界的认可接纳,所以就会通过把事情做到最好来换取别人的认可。

还有,强迫症从症状来讲,有原发性的强迫症,还有泛化性的强迫症,原发性的强迫症,其思维或者行为有明显的因果和逻辑,比如强迫洗手,是因为害怕手上有病菌而生病,强迫检查门窗是担心丢失东西等;泛化性的强迫是没有因果,没有逻辑的,很多这类强迫思维和行为匪夷所思,例如有一位患者,他担心自己会吃大便,后来发展为,反复想自己刚才是不是吃大便了,这都属于泛化性的强迫思维,毫无因果和逻辑。泛化的强迫就如同决了堤的洪水,四处泛滥,毫无章法,但是根源依旧是恐惧。那么,强迫症的疗愈,就必须找到恐惧的根源,而不是停留在症状上,是安全感的问题就转化释放恐惧,重建安全感,如果是完美主义那就解决自卑的问题,重建自我价值感。更多原创好文:性格能改变吗?“自私”的心理学解读“知行合一”的心理学解读《心经》是一部心理学经典转化创伤记忆,才能彻底疗愈心理疾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根源在于心理营养不良疗愈中国人集体心理创伤,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自我接纳和认可有多重要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心理发展不成熟孩子抑郁轻生,父母却还在强调上学,何以唤醒麻木的父母?!自卑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成都49中坠亡男生心理分析B站发布一则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视频,近百条留言看着令人心痛中国人为什么好面子善恶的心理学解析为何“得不到的最香”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婚姻中的争吵,在吵什么?婚姻幸福的根本—心理发展水平金钱至上、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不能让病态价值观成为主流“重男轻女”,毒害无穷!你还在盲从吗?!在欲望横流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觉察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建立中国本土心理学体系,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根本孩子厌学怎么办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何越来越多亲子关系冲突的本质再谈双向情感障碍警惕消费主义的陷进花呗、借呗、白条、网贷,借贷消费,是欲望不是需要!双向情感障碍的根源是严重的自卑感“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心理机制走出焦虑抑郁,对爱的绝望自卑,会绑架你的人生师德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未绽放已凋落:青少年自杀的心理根源觉知——超越意识的心理发展水平她为什么会成为PUA的受害者情绪压抑下来就会成为疾病心理成长,走出抑郁抑郁症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抑郁症的四种类型父母的焦虑,正在毁掉孩子你正在拉低孩子的生命层次心理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为何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胎儿期“性别期待”危害有多大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自卑抑郁的背后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抑郁……自卑对人有多大的影响重男轻女可以休矣

内观心理成长

你有烦恼事,我有解忧方!用爱来陪伴你的成长!专注于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与应用的探索,为您提供专业而有质量的深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疏导服务,提供《内观心理成长课程》的学习,运用内观深度心理疏导技术,协助您解决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失眠等问题;开展亲子关系、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事业财富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学习问题的咨询、家庭心理辅导和公益讲座。陈老师心灵(可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6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