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思考27长沙之旅

上周周末去了长沙,感觉收获还是颇丰的。

一边旅行一边思考,原来很多问题只要换一个环境,就能够激发出一些新的思考。

长沙印象路上一些小状况

原本既定是早上10点到达长沙,结果到了长沙上空因为能见度低,所以盘旋了几圈以后飞到了武汉备降。过了一小时后又飞回了长沙,算是一个小插曲。

五一广场

不得不说,第一次到长沙,还是被长沙人民的逛街热情震撼到了。

曾经去过各个一线城市,可是走在长沙的五一广场的人潮攒动的街头却第一次让我有了幽闭恐惧症的感觉,可见逛街人数之多。

超级文和友

不多说,图片足矣。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是迎面而来的视觉盛宴。

感谢志兴同学提供的支持,使得我了解了文和友的排队攻略,得以顺利逛吃逛吃。

岳麓山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来到了杜牧所指的那个地方。在这里吟诗烹茶感受静谧的生活也很好。

空山新雨后,撑着伞爬山也有意思。

其实人走走的就得停下来。不管是爬山,还是做事。

边走边总结人才会持续进步。

人没能教会的道理,大自然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你慢慢体会出来。

湖南省博物馆

其实我对汉代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但是当自己透过清晰可见的玻璃看到那留下历史痕迹的斑驳文物,但作为21世纪的人,很难想象到这是公元前2世纪保留下来的文物,如此完整。我在想,会不会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古人在和我们一样,此时此刻经历着他们的一切,他们经历过的痕迹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现在。

学习到的东西: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候利苍一家三口之墓

收掘文物家创历史之最

和洽颖的读书节录播节目

很惊喜的一点是,洽颖在我出发之前和我约了关于本期读书节的录播客音频的节目。

我原本内心里面还是有一些犹豫,因为怕自己旅途匆匆搞不定,会耽误这个音频的质量。

但全程录下来以后才发现是我想多了。

和洽颖在青年旅舍连线,交流了很多心得,整个过程像平时闲聊一样,沟通的内容都是。

洽颖有两个观点对我来说是比较新颖的:

1.把一座城市的旅行当作是一本书去阅读,比如事先为旅行做的功课就像是预先做好预习,在整个旅行过程中就是大纲的徐徐展开,在细微处了解细节,然后旅行后,也就是阅读后,做总结笔记。?2.阅读其实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加是阅读周围的环境,因此不同的环境可以造成不同的阅读效果。比如当你在人群当中阅读的时候,突然抬起头看了看人来人往的人流,这个时候也是信息的摄入。

如果下一次还有机会参加录播的话,我还会毫不犹豫地报名。

烟火气

昨天晚上去吃大香肠和臭豆腐,和老板聊到了长沙的美食,他告诉我下岗牌和黑色经典-样在长沙是为人所熟知的品牌。

奇怪的是我们某种程度上聊得很投契。给我的印象是老板是个很敦厚老实的人,两只小手搓着搓。他还送了我两片臭豆腐,感到一些他乡的温馨。

有时候在上海住久了反而会忘,其实中国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些个体工商,底层群众所组成,并不是一堆炒鞋,追求时尚,追求多元化个性和爱好的年轻人占大多数。

越是这样的普通人,越是接地气的市井小吃和人物,却越来越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门店精修的连锁店。

得到专栏作者和菜头说过,荒芜之中藏着生机,在我到长沙的第一天,我就能在人潮人涌中感到混乱的恐惧,曾经在各个城市都转悠过。

但长沙是唯一一个能让我感到人挤人的恐惧的城市。真的摩肩接踵,很难走动,而且一不小心触发幽闭恐惧症

但这样的混乱也让我在长沙中感受到很久没有感受过的,城市的一种勃勃生机。

走之前再看多一眼

长沙这里有太多让我记忆的地方。

小而温馨的青年旅舍,在青旅认识的短暂相处的天南地北的小伙伴。可爱亲切的前台姐姐。

晚上热闹繁华的街道,到处都要排队的景象。清晨只有稀疏行人的街道。

汇聚全长沙美食的文和友,走进去让人惊叹不已。

长沙有好多可以让我留下来的理由,可以的话真想留多一段时间。

旅行当中学习到的东西如何做攻略

搞笑的是,我没有提前做攻略哈哈哈,我喜欢快出发的前几个小时开始做攻略。

飞机是周六早上7点的,而我是早上4点就出发去虹桥机场。

我是在车上开始做攻略,在早上5点到了虹桥机场之后在安静的候机厅里面做着攻略。

通过这一次的教训,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做旅行安排的流程模板。

对于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先在一些攻略帖子上,比如微博,小红书或者携程等等列出必游的地方清单,以及还有推荐的住宿地点等等。

在地图上标出你想要打卡的地点,并之后按照区域去规划你的行程。这样可以保证你尽可能地在顺路的情况下把想逛的地方逛完。

然后在景点附近结合攻略订下中心的酒店旅舍,记得要提前1-2天预定。除此之外要注意大部分景点要提前订票,以3天为最少起步。像这次我订得太晚,只能订到省博物馆的剩余特展票,订不到免费票,但就算是特展票也是一票难求的状况。

我将以上的流程用滴答清单做成了模板保存了下来,完成一项勾掉一项。下次如果要重新出行的话,只需要重新一键添加该模板即可。

如何便捷地值机登机

可以用航旅纵横app去绑定你的航空公司的账号,并且直接在手机上面提前值机,这样只要在起飞前20分钟前到达即可,否则的话要提前1小时在现场办理值机。

并且手机上办理的值机以后,可以直接用app上面的登记卡登记,而不用打印纸质机票。

你还可以把登机牌添加到apple的wallet当中,这样你要验证或者看自己的登机口或者座位的时候,只需要按两下侧边栏的键,就可以推出来,十分之方便,谁用谁知道。

旅行中读的书

这次在旅行中读的一本书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我用了4个小时左右看完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晚上喝完茶颜悦色以后坐在青年旅舍的木顶楼楼道阅读完这本书。

读完到最后,最后一次咨询,蛤蟆先生通过心理咨询摆脱了抑郁症

其中有一个关于心理模式的解释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人的心里存在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状态以及成人状态。哪怕是最好的人也会有父母状态,这种状态如果转向内在的话就会对自己进行严厉批判,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成人状态指的是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正如呆伯特漫画作家亚当斯的那本书《我的人生样样疏松照样赢》说到,学会扫清竞争障碍的其中一个大的方法,就是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意识,大脑里面的想法不是你自己,你没有必要被它带着走。

旅行当中思考的问题

其实通过旅行,你可以尝试着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偏向于什么风格,喜欢什么东西,并没有什么强制需要一定要follow社会喜好的节奏,或者在意别人。

从过去思考现在的自己

坦白说,我到了现在,基本确定了,人尽可能不要去思考太过空洞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相反,我可能慢慢要回归以前的生活。

如果说我最近的状态是无序,混沌的话,那我应该是从一个极度有序的状态过渡过来的。

这么久的时间,我只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走极端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还没有显现出来,那是因为某些其他方面的收获和满足掩盖了问题本身。

我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面时常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并且以这种极度焦虑状态下形成了高度的病态的自律,背后的驱动力就是「自己不够好」的焦虑感。

但是,经过一年当中在浦发的历练,摧毁了很多原本坚持的东西,反而在过去几个月中开始踏上了漫无目的的人生意义寻找之旅。

但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反而越来越没有方向。

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这次并不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旅行,以前旅行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孤独。但这次旅行并不孤独,我在旅途中一直保持和朋友的沟通,并且在旅途中主动接触人。

真正有意义的关系其实是愿意拿出自己的真心,去和现实世界碰撞,而不是只在自己的头脑世界当中,人生太短,不够有意思的话就太浪费了,时光匆匆,别怕。

不再执着于形式化的东西

开始去沉下心去探究更加本质和深刻的东西。之前一直想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容易固执自己的看法,一直想要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就好比设定目标一样,目标设定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指标性的东西。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实现目标遇到困难和障碍会沮丧焦虑,实现不了会感到失落,放弃了很多达到目标之后又发现到达终点并没有给自己想象中那么多的快乐。

但如果回到思考本质上,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的事情,身边的那个人,当下的状态,持续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乎什么时候完成,每次都能得到满足,不在乎即时的收益,把做事当作一个系统去持续做,最终整体收益有可能很高。

前者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后者是一种系统的思维。

很多事情,去做就得了。

个人的一些碎碎念

Oops!

一不小心,又断更了许久。

很多东西,其实只要动起来,慢慢就会完美,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主义,不要一开始就去追求所谓的关键点。先把事情做完全,把图景看完整和探索,然后再去细节优化,再去选择关键节点进行深究。

先探索,再深究。

这是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的一些收获。

以前只要出行总是要计划好多,更多是从头脑出发去设计旅行,以至于总是需要很多时间和考虑才能够迈出脚步。

但随心飞这段旅行期间,经常是只选好一个想去的地点和当地的景点,然后直接订好机票和门票,其他的攻略在出发前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完成,更多是从身体力行开始。

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3》有提到,知识分子懂得很多理论,但是很多都不结合身体力行,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世界里面打转,所谓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行动走在前面,这样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

我想,旅行也是这样一件事情,除了需要自己身体力行,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和思考,去把它变成一个深度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Reference

1.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

2.史考特·亚当斯(ScottAdams)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呆伯特"的逆袭人生

3.

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书日不读书?

你「在看」了吗LinlinChen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