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木木的强迫症和幼年敏感期的养

木木随着年纪渐大,加上幼儿园生活的历练,我逐渐发现在他身上一年多的强迫症症状正在逐渐减轻,或者说是能够开始主观控制。我突然觉得观察孩子的行为挺有意思的,蛮有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感觉,今天以木木同学为例讲讲2到4岁的敏感期吧。

什么样的强迫症?估计我一说,大部分家有两三岁孩童的家长都不会陌生,最早开始的,就是给小汽车排队,排成一条直线,如果中间有一辆歪了,或者被人给从队伍中弄出来了,你就准备着听一顿哭吧。还有一种典型表征就是要物归原位,玩具或者别的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地方,稍有偏差也不满意,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安时又是一顿哭。

信息发达如今天,估计爸爸妈妈们都对这种“强迫症”都认知得很全面了,都知道这是幼年秩序敏感期。据我对木木和朵朵的观察,男孩比女孩要明显得多,身边妈妈抱怨强迫症孩子的也大多数是男生。不知道这是偶然的还是有科学依据,各位父母可以评论回复说说你家姑娘的强迫症症状。

这种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必然和必要的,他们的大脑发育到2岁多,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于是通过特别的秩序维持的方式来感知外部世界,父母当然需要尊重这种强迫症,有时候甚至需要从心态上理解和保护,因为以木木为例,有时候犯起强迫症哭闹的时候真的很烦人,家长如果在情感和态度上刻意打击孩子的秩序维持,对孩子会产生重大的挫败感。

在蒙氏的幼教理论中,2-4岁的这种强迫症时期还被更细致地分为秩序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和细微事物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特指孩子对空间和时间的秩序,是孩子对于顺序、物权和习惯的最初也是也最重要的心理敏感期。

执拗敏感,其实应该理解为孩子对于秩序维持中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特征,在这个时期中,孩子会强调自我意识,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办,像木木就会对一些客观现实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发脾气。相对于看似有迹可循的秩序敏感,执拗敏感很多时候家长会搞不清原因,只觉得是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甚至到无理取闹的程度,这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询问。木木的例子很明显,2岁多刚开始进入敏感期时很难表达他发脾气的原因,但是最近即便是大哭大闹,到最后他基本都能说出为什么发脾气。但对于控制这种情绪和理解外部世界“能”和“不能”的客观性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比如衣服上有脏点,饭里面有一点点他们不爱吃的东西(这个朵朵比木木还要严重)。

细微事物敏感期是在这些敏感里面最让人感到愉悦的一点,最明显的就是在一起读绘本的时候,木木或者朵朵会比我更容易发现一些小细节,木木出去玩的时候喜欢看地上各种小石头,小蚂蚁。3岁的孩子似乎对于万事万物尤其是细小事物之间更容易建立某种联系,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们对于孩子的这些敏感,原则上都应该尊重和包容,努力做到理解,能找到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去解决某些执拗情绪。而且这一系列敏感期都是很好的学习良好习惯的机会,你会发现他们会对这个时期学到的包括红灯停绿灯行特别的遵守,而且对于数字和字母等存在逻辑顺序的东西他们记忆也非常快。

最近木木很明显的就对字母和数字很感兴趣,昨天读绘本的时候他第一次对画面失去了兴趣,开始带着我读每一页角落里的页码,然后玩具上的数字他也会去读。但是我发现到他在认识数字时很明显是带有秩序性的,最典型的,比如电梯,从下往上走的时候他能认识,但是往下走的时候他很容易按照正常顺序去确认数字。这个时候发现他读错了,其实我也不怎么着急非要立刻纠正他,具体数字认知再大一点是很容易就解决的记忆和认知,我个人觉得现在数字对于木木这样的孩子来说,其实只是一种逻辑顺序的培养,跟学习无关。

所以对于一个数字汉语和英语有时候对不上我也不太上心,我感觉那都只是知识,4岁以内,什么诗歌啊数字啊英语啊背的滚瓜烂熟我觉得意义都不大,都只是利用幼儿的记忆敏感和秩序逻辑敏感达成的某种“成就”,因势利导,不强迫,喜欢听读诗歌那就诗歌,喜欢童谣那就童谣,喜欢数字那就数字,别贪心,少功利性的背诵,不如多玩一点针对逻辑敏感期的排序啊分类啊的游戏。

随着秩序敏感期的成熟,很快绘画、书写、识字的敏感期会接踵而来,木木朵朵会原生性地进入到学习的阶段,回忆起我们的童年,不也是就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吗?通过观察和陪伴他们,其实也是重新看一遍自己成长的历程。

欢迎在朋友圈和好友群传播

如需







































中国白癜风医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sfl/1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