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豌妈育儿育己(原创,欢迎分享)
年7月,37岁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去世前被诊断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类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精神障碍,俗名也称“躁郁症”。
除了梵高,据说毕加索、贝多芬、舒曼、海明威、丘吉尔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名人也都患有这种疾病。因为患者处于轻躁狂状态时,思维敏捷性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会被极大激发,所以,双相情感障碍在国外也被叫做“天才病”。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并无过人天分,发病时还会引发酗酒、药物乱用、自杀等社会问题。
医院就诊
精神科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就要警惕“双相情感障碍”。如果有以下症状,医院就诊。
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浑身乏力,思维反应迟钝,自怨自艾
躁狂发作时: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口若悬河,精力充沛,冲动易怒
2.伴有睡眠障碍
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白天感到疲乏
躁狂伴发的睡眠障碍:睡眠需求减少,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抑郁表现持续两周以上或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
4.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
哪些人更易患病
专家特别提醒,15-19岁的青少年是“天才病”(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年龄。而且,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若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反而会诱发躁狂,使发作频率增加。一旦出现误诊,后果很严重。所以,如果有以下患病的诱因,家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1.亲属中有人患过此病
尤其是父母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子女患此病的概率高。
2.应激事件
例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失败或挫折
3.生化因素
当5-轻色胺(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偏低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增高,可能出现躁狂症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降低,则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4.性格因素
情感旺盛型人格气质的人更易患双相情感障碍
5.季节变化
通常,躁狂发作多在春季,抑郁发作多在初冬时节
父母如何帮助青少年预防
若孩子遭爱、目睹重大创伤事件,父母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比如:
1.让孩子表达出负面情绪,真诚接纳、共情,给予信任感和安全感
2.引导孩子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有正确了解与认识,减少自责心态
3.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减少说教,认可其长处
4.一起运动,合理释放内心负面情绪。若病情加重,要及时就诊
已确诊患者怎样缓解情绪
精神科医生建议,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家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并共同参与到治疗中来,给予患者长期的支持和配合。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患者自己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尤其要重视规律运动的作用。比如:
躁狂发作时:延迟满足,不要立刻把想法付诸实践,可利用打球、跑步等运动消耗多余的能量。
抑郁发作时:可做一些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调节身心。
豌妈小贴士:研究发现,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中,久坐的生活方式及缺乏锻炼较为常见。还有研究显示,身体锻炼较少与抑郁发作显著相关。不光如此,研究表明,每天运动30~50分钟,每周运动3~5次,抗抑郁的生化效果与正规疗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一样,而且不会因为停药而复发,诸多在感情中受伤的明星,如李若彤、郑秀文、马伊俐等都是运动治好抑郁的受益者。她们不仅在运动中得到疗愈,还让自己越来越光彩照人。所以,屏幕前的亲们,即便再忙,每天也抽出一点时间运动起来,天天坚持,自律给我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