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个天使,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天使都能得到天使的待遇。有的生来如在天堂,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健康成长;也有的,生来如临地狱,遭到父母侮辱、家庭遗弃,甚至虐待。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就是如此,因童年受到父母遗弃,寄养四次,三次被虐待,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
《心灵捕手》豆瓣评分8.9,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学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麻省理工学校的蓝勃教授因留在楼道黑板的非常难题发现了威尔这个数学天才,他找了几位有名望的心理医生,帮助威尔这个偷盗、打架斗殴内心封闭的天才问题青年。前五位心理医生被威尔以各种攻击对方的方式气走,最后心理医生肖恩,以全然接纳的方式,帮助威尔打破情感隔离的防线,走出自己构建的心理防御壁垒,找回自我和爱情。
影片故事精彩,有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体悟人生的金句,如“是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里”“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更重要的,是威尔心理创伤导致的防御攻击行为以及肖恩在每周的治疗中运用的方法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治愈自己的一生。
童年的记忆被植入大脑,情感的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
威尔被父母遗弃,经过多个家庭寄养,被三家虐待。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童年开始,一直被忽略,被羞辱。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连续的创伤影响他性格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复杂的发展型创伤”,也叫“II型创伤”。
心理创伤最容易发生在一个人的情感关系里,其亲密关系造成的情感创伤最大,比如父母与子女。本来应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却充满火药味,弥漫鸡飞蛋打的气息;本来应该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呵护,得到的却是谩骂甚至殴打,这些痛苦的经历,经由大脑的新皮质层,植入孩子的记忆,对其成长及以后的人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讲,心智功能还未发展成熟,他们对于内心情绪、人际情感、思维逻辑等的辨别和表达还很欠缺,如果这个时期遭到创伤,心理功能的发展就会受损。
毕淑敏在《家问》中有一段文字写的非常好,她说: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因为“家丑不能外扬”,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堪事情,往往被掩盖。就像发脓的伤口,外人看不见,但一直蚕食着孩子的心灵。一方面,孩子想说出创伤经历,有这种倾诉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觉得难以启齿。他们在这两种矛盾中摇摆,最后选择不将其说出来。
当创伤者受到委屈、挫折和创伤后,却选择不说出来,采用忽视、压抑和隔离自己情感的方式减轻痛苦,这就是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在治疗之前一直处于情感隔离的自我防御状态。
心理防御阻断了与世界的连接
影片中,蓝勃教授开始给威尔请知名心理治疗师的时候,威尔采用的就是羞辱对方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内在平衡。他说第一个心理治疗师是同性恋,对催眠师进行的催眠加以戏弄,结果,一共气走了五个心理治疗师,他们在表达愤怒的时候,说不值得继续了,说威尔无药可救。最后,蓝勃教授找到学心理治疗的老同学肖恩,来给威尔进行治疗。
第一次见面,肖恩笑着对进来的威尔说:“你好!”威尔没有任何回应,而是直接坐到椅子上,如主宰局势的人一样,翘着腿,拍下手,对站着的蓝勃教授和同事以及肖恩医生说:“好,治疗开始吧!”言语中有你们谁也控制不了我的感觉。当他们坐下来谈的时候,威尔开始攻击肖恩,从读书谈到举重、画作。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贬低肖恩的作品,甚至侮辱了肖恩的太太。肖恩忍无可忍,把威尔逼到墙上,进行最后的警告。
威尔这时采用的是对攻击者认同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些受过创伤的人,会否认自己的无能感、无助感和被伤害的感受,反而觉得自己是可以伤害他人的人,包括打架斗殴。
当威尔第二次去治疗的时候,肖恩把他带到风景秀丽的湖边,这也是适合心灵打开的地方。肖恩对他说:“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是个很倔的孩子。你不懂真正的失去,只有爱别人胜于爱自己才能体会。”“你知道吗,我不能靠任何书籍认识你”“除非你想谈自己,谈你是谁。你不想那么做,你怕被说出来的话吓到”。肖恩一步步瓦解威尔的心理防线,因为只有威尔愿意打开心扉说出所有一切,才能彻底得到救赎。
但威尔没有说。
第三次见面,两个人沉默,威尔没有说话。蓝勃教授说肖恩和威尔还是玩小孩子瞪眼睛的游戏,肖恩说:“对,我不能先说话”。他知道,这是一场心理战,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是根本,而手段必须是对方的心甘情愿。
第四次会面,打破之前的僵化气氛。威尔谈到和女孩约会的事,肖恩说他没有勇气再约。威尔反驳说他不想破坏女孩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肖恩说是威尔不想破坏自己的完美。肖恩说:“是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里,你并不完美,你认识的女生并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肖恩继续用她太太的例子说明世上没有完美,说她太太晚上睡觉放屁,会把狗吓醒,醒了之后还说是肖恩放的。威尔笑得很开心,气氛很轻松,就像两个朋友聊天。威尔的内心在一点点打开。
威尔的心理防御机制高潮的一个表现是女朋友要去加州学习,让他一起去的时候。他在心里预设了不好的结局。威尔觉得如果他随女朋友去了加州,之后对方一定会抛弃他,不爱他。女朋友说不会,他不相信。女朋友问他:“你怕什么?你活在没有人挑战的世界里,你怕要做改变的事。”这戳中了威尔的要害。女朋友想知道他的事,他小时候被烟头烫伤等景象重新出现在威尔脑海里,他对女朋友喊对方不会想知道这些。这时候他很脆弱,是他无法面对那样的过去,更不想对任何人谈起。他爱她的女朋友,但他的过去让他自卑,所以他选择逃避。说自己不爱对方,然后离开,带着痛。
此时,威尔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是“应对固执”。应对固执是指持续地以相同的方式应对相似的情境,即使它并未生效。原因有时是因为惧怕尝试其他应对策略。或者,心理创伤者拥有内在的规则,他们不愿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守着僵化死板。在蓝勃给威尔找工作安排面试的时候,威尔的表现也是如此。说要到国家安全局工作,威尔想到的是破了情报密码之后可能引发的战争和死亡,看到的都是问题的负面,结果就是直接拒绝。
威尔用拒绝的方式一直把自己禁锢在有限的世界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全地守护自己内心的平静。可实际上,伤害自己,也同样伤害所爱之人。
当蓝勃和肖恩因为威尔的工作状态起争执的时候,肖恩说:“他为何逃避?为何不信任人?因为他的遭遇,他被应该爱他的人遗弃。他在别人离开之前先赶走人,那是防卫心理,他因此孤单了20年”。肖恩是威尔的知己,他懂威尔所有拒绝背后的无奈与自残,所以他要用他的方式帮肖恩打开那扇通往外界的大门。
走出自我防御的城堡——创伤回忆的唤醒与重构
最后一次见面,肖恩对威尔说,看着我,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一遍遍重复,当这样的意念重新植入威尔的内心时,他忍不住抱住肖恩,放声大哭。一瞬间,所有的心理防线开始崩塌粉碎,阳光从外面照进心灵,威尔终于自由了!
这里,“这不是你的错”,是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这句话的不断重复,对威尔的意识进行了重构,使他最终得到解脱。这和《零极限》《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里面用的心理疗法一样,通过不断重复“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这四句话来清理潜意识,抚慰内心长期忽略的内在小孩,重新唤醒新的自我。
如何治愈内在创伤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是《自卑与超越》的作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所说,现实中很多的案例早已经证明这句话的真理性。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太重要,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