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知名山峰大全,图文最全终极版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 http://m.39.net/pf/bdfyy/

千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有人云:“识得关东千山秀,不看五岳也无悔”。可以说千山是我们鞍山被全国人民知晓的又一大标志,你想了解千山吗?你想了解鞍山吗?这一份千山知名山峰大全,图文最全终极版,你收藏就“OK”了!拿走不谢!

仙人台位于南部游览区,在大安寺、香岩寺、中会寺、五龙宫诸庙于拱卫之中。海拔.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

五佛顶位于千山主峰北麓、西海北之山巅。海拔.1米,为千山风景名胜区第二高峰。峰顶较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5米,两端稍窄,呈枣核状,总面积平方米。上无草木,四处开旷,置5尊石佛像,高不过1米,面南背北,五佛顶之名由此而得。

金刚峰位于大安寺山门西侧。孤峰巍然,形如一尊石巨型金刚塑像,气象沉雄,森然坐镇大地。高70余米,十分雄伟。南和东西两面,都是刀削一般的峭壁。峰头下阔上锐,顶平而秃,被风雨冲刷剥蚀呈灰白颜色。北面与通明峰相接,棱石交错,石罅纵横。崖头、岩缝长有矮松、丁香、杜鹃和其他灌木。此峰无路可登。有诗写道:“状貌狰狞万古存,庞然来与镇山门”。

通明峰位于金刚峰西北处,相距10余米。其峰貌如屏状,东西宽不足10米,南北长余米,但只有北端点将台到中间灵芝石一段可登,其主峰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险不可登。南面如竖起刀背,虽有数株小松相陪,但仍望而生畏。西面峭壁中间,有一段缓处,上有古松几十株,有辽金时期大石筑坪的古庵遗址,有著名的古哨卡景区“悬崖饮马”——扳倒井,景致十分宜人。东临大安寺,一道岩崖托于绿洲之上,上有花木、翠松、常绿不枯的苔藓。北面与香炉峰相接。峰顶如同一弦,中间有一石棚,东西相同,高约3米,长约5米,石底部与地面有一缝隙,仲夏晴日太阳西下隐于峰后时,一道霞光从缝隙射过来,投在大安寺院内,故名“通明夕照”,为千山一绝,通明峰由此得名。清朝太史缪润绂在《通明夕照》一诗中写道:“灵风谡谡泻松涛,峭壁摩空气象豪,偷得天光明一线,夕阳红正半山高”。通明峰上有点将台、飞来峰、灵芝石、古哨卡等景点。

香炉峰位于通明峰西北,峰脚相连,峰头峙立。高数十米,十分险峻,南北长20余米,东西宽3米许。四周均为光滑的峭壁,唯有东南有一小径,上有松数棵,胆壮者可以攀松爬行至峰顶。(现有石阶路可方便登顶)。上有三峰头,中间者高而大,两边者矮而小,如同两耳,远远望去,近似香炉,故名香炉峰。每适傍晚太阳西下时,斜光返照,峰顶疏木晰晰而立,岚光缭绕,似缕缕烟升,故名又叫“香炉暮霭”。清朝太史缪润绂在《香炉暮霭》一诗中写道:“西峰绝胜指香炉,紫霭光凝夕照初。一样葱葱佳气在,看山何必定匡庐”。现如今,不知何故,此峰名为“光明顶”。

璎珞峰位于大安寺东门外钟楼东北侧。高数十米,是大安寺东最高峰,南北长,东西窄,四面峭壁,如一巨屏耸立。上有三峰头,南峰头平而突出,北与中两峰头窄而险,如弦刀一般。峰顶峭壁,奇松林立,娇翠虬发,千姿百态。奇松中间长着丁香、杜鹃、樱桃等花木和朝鲜栎,4、5月间鲜花盛开,把璎珞峰点缀的十分艳丽。10月红叶满峰,又是一番迷人的景色。峰上有两处古迹,一是由西北角石梯而上,至一小平台,上有高2.5米,直径1.5米的石柱,上小下大,自然形成,犹如一僧披袈裟默立。临悬崖处,用五块大石砌一道矮墙,西南角留一门供人出入。小庭院极简陋,但自然石柱与人工石墙浑然一体,构成一景。二是由此向南斜上,至璎珞峰西侧接近峰顶处,有一古庵遗址。这里原为悬崖峭壁,为修建庵堂,在滑壁上筑起一道高5米,长6米的石墙,造成一近40平方米的平台庵基,古庵久废,尚保留着大量砖瓦残片和一眼涸井。俗有“大安高百丈,抬头望井泉”之说,为一千山奇观。传说,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兴兵驻跸此观。

碧桃峰位于大安寺璎珞峰南,为浑然拔起的一巨大石柱。稍向西北倾斜,高达数十米,微显四棱状,光滑不可攀。峰顶突起一石,大如方丈,从大安寺寺门看去,圆并突起一小尖,似盔似桃,百看不厌。昔时称此峰为唐帽山。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驻跸璎珞观,将战盔摘下放在此峰顶,化为一石,由此而得名。清朝后期,大安寺僧觉得“战盔”对寺门不祥,便根据其形象易名为“碧桃献寿”。清朝太史缪润绂在《碧桃献寿》一诗中风趣地写道:“硕果长留阅岁华,三千年熟莫轻夸,无疆若问南山寿,盘古曾开海上花”。

印盒峰大安寺东南有一峰造型奇特,整个山体为一圆柱形大石柱,高30多米。石柱顶部为一平台,平台上放置一个长方形的巨石。巨石西侧生有一棵松树,枝形优美似盆景。古人把这块长方形巨石看做装官印的盒子,这座峰就叫做印盒峰。

佛手峰位于大安寺金刚峰南,高约35米,直上直下,底部与顶部粗细相仿,为一花岗岩柱形巨石。峰顶片形,并排四个小峰头,中间高两边低,象竖起四指。右侧有一粗而矮的峰头,与四小峰头并立,象拇指。指峰下有掌,掌心面西,有清晰的掌纹。清朝时,大安寺僧视其形状,命名为佛手峰,景观名为“佛手拿空”,为大安寺16景之一。清太史缪润绂诗“佛手拿空”写道:“庄严色相有无中,绕指云烟造化工。不必拈花原解脱,从来妙手只空空”。佛手峰也像是一尊观音菩萨,寺僧也称之为“观音倒坐”。

保泰峰位于大安寺北,为靠山诸峰中间最高峰。靠山为大安、中会二寺交界之脊骨,拔地而起,巍峨耸立,诸峰拱卫于左右,十分壮观。《辽阳县志》记载:“保泰峰为寺之名山,群峰环列,势若星拱,此峰居中高耸。”峰由中间断开,一峰化为二峰头,宛如两个巨人相依而立。东峰秀丽挺拔,北侧与南侧岩石陡峭,松、栎、杜鹃等花木丛生,险不可攀。东南侧岩石斜缓,松密枝低,壁滑有容足之处,为登峰必经之径。峰顶为三角形,上有松、栎和丁香等花木,虽不甚平坦,但可容50余人。西峰巍峨,北侧与南侧均为悬崖峭壁,上虽有松、栎和花灌木,但也不能化险为夷。西面虽缓,巨石凸凹犬错,胆壮者亦不可登。峰顶略高于东峰头,面积较大,可容余人。清初,大安寺僧视其形象,命名西峰头为文殊峰,东峰头为普贤峰,把佛教尊者名字与山峰凝合在一起。清康熙年间翰林院编修陈梦雷在《游千山记》中对保泰峰写道:“左有峰曰文殊,右有峰曰普贤,于名义皆无所取,俗僧以臆见命之。”峰南侧为白虎殿遗址,数道石墙高筑,古碾棋布,苍松参天,横枝相搭,岚气缭绕,白云浮动。《辽阳县志》记载:“苍松森森如华盖,岚光上浮云端,白虎殿遗址即在其下,寺中之第一景也。”清朝太史缪润绂将此景品题为“保泰晴岚”,在《保泰晴岚》一诗中写道:“雍容坐镇不矜才,保泰山青御幛开。左右诸峰同武卫,分班齐拱一尊来”。

双翠峰位于大安寺正南,系大安寺照山,一远一近,低于大安寺山门,不凶不险,不显露陡峭怪石,从底部到顶部一片娇叶翠绿。从大安寺山门望去,二峰半叠,峰顶前后相依,宛如一对艳妆的姐妹。双翠峰是观大安寺全景的最佳处。“若探大安奇妙处,须登双翠两峰巅”。登上大安寺北眺,大安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展现在面前:巍峨的保泰峰居正北,西香炉、通明、金刚、佛手诸峰一字排列,东璎珞、碧桃、印盒等诸峰一字排列,大安寺位于正中,岚气缭绕,古木参天,如同仙境一般。双翠峰俗有观景台之称。

蒲町峰位于大安寺香炉峰旁。峰头为浑圆帽状,四周古木参天。峰顶有一平洼处,泉水由岩缝渗出,内有枯叶薄土,生许多薄草故名蒲町长春。蒲多生于水泽或下隰,山巅生此,殊属奇异。

南中锋(仙亭峰)位于仙人台东南,从东、西、北三道山脊骨交合处拔起,坡绿,少石,少露岩体,犹如土堆而成。有峰无峰尖,上平坦,好像人工铲过一般,能容千余人。千山山峰均为石峰,有尖状、多瓣尖状峰尖,唯有南中峰既不是石峰也无峰尖,俗称小五台。南侧有一线悬崖,高数十米,宽10余米,远看犹如一尊罗汉,仙霞关即在此处。北侧也有一线悬崖,高数十米,宽10余米,下阔上锐,远看亦犹如一尊罗汉。

传说,观音和降龙伏虎两个罗汉在此论神通。降龙说:“我能叫长白山搬到长江以南去。”伏虎说:“我能叫千山再增加一座山峰,而且是最高的一座山峰。”观音眼珠一转说:“你们能在一夜之内造起一座比仙人台高出十丈的山峰,我就拜你们为师。”二罗汉听了观音的话,说:“一言为定。”于是二罗汉就造起山峰来。哪知观音暗中捣鬼,看见山峰要超过其他山峰,便吹了一口气,峰顶的土哗啦一声就坍塌下来。二罗汉一看,天快亮了山峰还没有造成,非常着急,于是又继续向山峰堆土,当第二次把峰顶堆起来时,立刻又坍塌下来,急忙用身体去挡,观音出现在面前,微微一笑说:“天亮了,山峰还没造成,输了。”说罢,便离去。二罗汉听观音一说,知道上了当,但已经晚了。从此,二罗汉背挡峰顶,再也没有动,天长日久,化作两道悬崖,名为罗汉崖。

南中峰位于千山南部大安寺、香岩寺、中会寺、五龙宫,圣清宫诸峰之中,大概就是其名称的来源。但是,现在因其山顶有一座二层小亭,现在也叫仙亭峰。

天崟峰位于仙人台南侧。峰北极窄,如刀背;东侧有一道峭石陡埂,长满灌木;西侧奇特,在陡坡中间有一道悬崖,高数10米,远看如一尊巨大的佛像,头、肩、臂显现可见,故称天崟崖。峰南较缓,有一条羊肠小道时平时陡,时直时弯,直通峰顶。南端有一突石,状如蹲兽,为天生峰峰头。站在峰尖,可西眺钢都鞍山,北眺古城辽阳,东眺凤岫群山。

上夹峰位于仙人台西北角悬崖下方,状如石屏,高数十米,东西长百余米,直上直下,如斧劈刀削。上二峰头,东西排列。东峰头高,向东南弯曲,与仙人台底部连接,上部出现一豁口。峰头由三石组成,东石尖而弯如鸟首,中石上细下阔如蹲兽,西石长而向中石倾如蛙跃。三石中有一松,高出峰头,挺拔叶茂,与峰头凝合成一体,从香岩寺院内看去,状如仙女,十分优美,故香岩寺僧称其为善财龙女。西峰头略低,上有数石,各向外歪扭,状如莲花。此峰与仙人台西悬崖底部峭壁之间是一道峡谷,长余米,宽10余米,如同一石槽,“上夹”名字皆由此而来。辽金时期,僧于夹谷中间筑起一道高墙,将东半部造成一坪,靠岩壁修建庙宇数间。传说元代高僧雪庵曾在此修炼。庙宇久废,如今尚保留遗址残墙、柱脚石、砖瓦残片和明万历年间碑、雪庵炼魔石。

中夹峰位于香岩寺北,上夹峰西侧,雨花台东南,突起于东北西南走向低山岗上。高数十米,陡峭,秀丽宜人。西南面窄而缓,但险峻不可登。西北面奇而险,巨石突出,如跃狮,如狂犬,石间生长着松、小灌木和花木,虽望而生畏,但却引人入胜。东南面是光滑的峭壁,上有松数株,松鼠出没其间。东北面窄而陡,悬崖峭壁,胆壮者可以从这里登峰顶。峰顶巨石相叠,高低不平,其间翠松数株,枝叶压石,石倚松干,松石浑然一体,十分美妙。中夹峰东南侧有一峭壁,高20余米,中间形成一窄夹骨,宽不满8米。古人在夹谷处筑石为墙,切断通路,所谓中夹峰的“夹”就指此。夹谷西下为辽金时期古庙遗址,有残墙、砖瓦、石碾等遗物。夹谷东有古人筑墙。古木参天,古迹棋布,怪石横卧,清泉潺流,真可以与瑶池仙境媲美!

石缸峰位于天崟峰南。高数十米,四面为峭壁,壁生奇松百余株。峰顶,北方如人仰首观天,南低似端臂拱手,拱手处矗立一石柱,下部稍细,上部渐粗,顶平,远看如一人捧缸仰面大笑。石缸峰由此而得名。

猕猿峰位于香岩南塔东山脊骨。其峰浑然一石,高30余米。峰顶西沿突起,中间下凹,凹处有一鼓起的乳头石;东沿伸出一小檐,远看如一猴蹲坐,举首东望石缸峰。额头高,洼洼脸,小鼻子,长嘴巴,驼背鼓胸,维妙维肖。真是“一石如缸位东坡,猕猿疑是瑶池果。举首睁睛馋流涎,只恨中间一沟隔”。峰周围是参天的松林、乔木,乍看峰如猕猿浮在绿涛之上。

立鹤峰位于仙人台南。高约米,花岗岩体,下润,由下而上渐细,至上端略倾斜,宛如一仙鹤当空而立。由下至顶部,翠松满壁,犹如鹤羽。北面峭壁,苔藓成菌,灌木丛生。远看北面与南面颜色截然不同,故又称为阴阳峰。

石锁峰位于立鹤峰南侧,高米,光滑如雕磨,上有稀疏的矮松。峰顶分两部分:北面状如展开的扇面,南面是一石柱,高20余米,直上直下,光滑如刨。顶端是一怪石,形状如“凹”字,高近2米,宽近5米,清末,圣清宫道人视其状如雌鹿首,命名麀(母鹿的意思)鹿峰。后人感到“麀”字别扭,摈弃了“麀鹿”这个名字,称其为石锁峰。

萃岩峰位于麀鹿峰西南下方,似前后相依的两个石笋,高40余米,上部与麀鹿峰西侧悬崖相连,向北倾斜,顶为椭圆形,十分光滑,少松无草,亦无缝隙。萃岩峰东北侧是一处幽静的夹谷,内有树木若干株,周围有石坪、怪石。西侧是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夹缝。南侧底部向内凹,上刻有“萃岩峰”三个大字,为清道光年间手笔。旁有一洞,洞前用石条砌起,留有门窗,门上岩石上刻有“霞光洞”三个大字。

实际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石锁峰和萃岩峰两峰都像是一座山,但是古人给分了两座山,我们也延续吧。

笔架峰(香岩寺)位于香岩寺南。三个峰头,中峰高,东西二峰矮,形如笔架,故名之。从香岩寺院内看去,三峰之间是上阔下窄的豁口,可谓“凹凸峰峦排,妙具天然质”。

下夹峰位于笔架峰西。峰头双石并立,顶平如铲。两石中间是一窄缝,登峰顶须钻此缝,然后踏石窝,攀岩而上。北石大于南石,为主峰头,上有塔基。昔时有小塔,远看如亭,故名香亭子,又似插香,又名一炷香。小塔年建造,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朝阳峰位于仙人台北。海拔余米。东、东南和西北松栎参天,西和西南是一堵直上直下的峭壁。西北有一坪,坪有五松,枝叶相搭,成为峰顶松棚。辽金时期,峰东北有一寺,名为朝阳寺,此峰亦以此得名。站在峰顶,可观香岩寺、中会寺全景。

无头峰位于朝阳峰北。在朝阳峰与双龙观旧址之间是一段平缓的山脊骨,其中一处微微突起,似峰又无峰头,只有数块大石相叠,即为无头峰。西南侧半坡上,有一小石峰,上下同粗,峰顶有二石,南石如卧羊,北石如玉笏,中间为二松,枝叶将峰顶罩住,形成松峰。

老祖峰位于香岩寺北。为香岩北山最高峰,巍峨挺拔。北面是数10米的悬崖,棱石突出,苔藓如毡。南面是米高的峭壁,直上直下,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峭壁下西侧有一洞,名为老祖洞,老祖峰以此得名。

三头峰位于老祖峰西。三个峰头,呈三角形。西峰头小而秀,奇松密布,终年翠绿,名为“秀峰呈翠”;南峰头大而圆,少松,秃峻,名为“单峰赛月”;东北峰头矮而平,上有古松一株,傲视蓝天,名为“奇松冠顶”。

南卧虎峰位于香岩寺三头峰西。为香岩寺西北最高峰,西面岩壁陡峭。南侧有松百余株,北侧苔藓满壁。峰顶漫平,略呈长形,东高西低,远看如同一卧虎,其势雄健,故名卧虎峰。峰西侧峭壁上附二石,都呈鹅卵状,远望如目,寺僧呼之为“仙人晴”。有诗道:“香岩千仞峰,亦开混沌窍”。

望仙峰位于仙人台与天坐峰之间,如夹在两峰的一屏。西面是高数10米的峭壁,东面是陡岩,十分险峻。此峰原不引人注目,登者极少。自年撤去登仙人台绝顶的木梯之后,游客为观仙人台八仙雕像,便拥向此峰,故称此峰为望仙峰。

献桃峰位于南卧虎峰西北。高数10米,四面悬崖峭壁,南侧与西侧光滑如铲,呈淡黄色。峰顶东半长圆,如同人首,多松如发。西半下平,似人宽袖拱手。上浮一巨石,上尖下阔,其形像桃。站在庙儿岭或香岩谷口向北望去,像一人面向,手捧仙桃恭献。

翠顶峰位于献桃峰南。峰头四棱状,东、西、南为悬崖。特别是南侧,峭壁高耸,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上有数10条褶皱,故名百皱崖。峰顶是棱角朝天的小石林,石林中,古松成林,远望见松不见石,故名翠顶峰。

卧牛峰位于五龙宫西南。东、硒、北为陡峭石壁,壁上奇松密布,苔藓成菌,丁香、杜鹃等灌木等生于其中,险峻而秀丽。南面较缓,是登山途径。峰顶呈椭圆状,粗粒花岗体赤露,视野开阔。峰顶南部有一大石,南高北低,远看如卧牛,此峰以此名之。峰北陡壁上,有一平台,上立一石笋,高约4米,活象一人赤立。石笋旁有一古松,其状如伞,将石笋遮住,景色极美。

木鱼峰(五龙宫)位于卧牛峰东。峰由西南向东北斜下,山脊骨突起。峰顶浮一石,长5米,高2米,中间粗,两端细,呈椭圆状,似木鱼,故称木鱼峰。峰上有古松百余株,笔直挺拔,枝叶横生,将木鱼峰隐抱其中。

莲籽峰位于木鱼峰东北百余米处。远远看去,翠松茂密,山脊骨突起一石峰,高数10米,顶平,如莲蓬。上面浮放一圆石球,象跳出莲蓬的一粒莲籽,故名莲籽峰。四周为峭壁,光滑如磨。峰西南处有一平台,可观莲籽台,名为观莲石。峰上有古松百余株,峰下有梨园,溪泉潺潺,五龙峰老龙潭就在这里。

双泉峰位于老祖峰东侧,为五龙宫南最高峰。峰头呈“丁”字形,上无岩石,为千山两大土峰之一。北坡较陡,乔木密布;南坡较缓,处处油松,林间有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相距咫尺,水味一甘一苦,历试不爽。上有双泉观遗址,此峰故为双泉峰。

鸟首峰位于五龙谷西。北为悬崖,岩石赤露,南是斜坡,长满松、柞。从东向西看去,峰头宛如昂首啼春的鸟头,故名鸟首峰。峰顶可登,可览五龙宫、千山中麓全景。

双头峰位于双泉峰东。有两个峰头,故名双头峰。西北峰头为石峰,上分高低二台,高台近10平方米,上有一风化石缝,内长一松,状如凤尾,顺台而卧,故名卧松台;低台较阔,为弯月状,台中有一松,虬枝横发,与台并立,成一奇景。东南峰头为主峰,景色秀丽。南面悬崖沿上有古庙遗址。

子母峰位于双头峰东北。峰头高低错落,西南端为主峰,主峰周围有石峰数10个,大者如巨塔,小者似立人、蹲兽,故名为子母峰。

五老峰位于中会寺东北。由东南向西北并列5个峰头,过去峰下有5座墓塔,故以五老命名。第一峰头崖石向外突出,状如牛首,对面山坡有一柱石,圆如满月,因以形成“犀牛望月”。第二峰头呈三角形,岩不显露,缝间生松。第三峰头顶部微圆,南侧沿岩外突,状如屋檐,形成一石棚,称石庵。第四峰头较小,石顶显露,上有松树若干株。西北峰头为主峰,顶阔,可容数百人。

净瓶峰(中会寺)位于中会寺东、五老峰山坡上,为石峰,小而险。南面是高数10米的悬崖峭壁,北面为断面。峰头为四石相叠的斜台,巅石上筑一砖塔,高2米,四棱状,呈白色,远看如瓶,故名净瓶,峰以塔名命之。峰下有古松百余株,前有溪水、古庵遗址、清代石碑,后有三叠平台和松林,左为中会寺古刹,右有栗园,自然环境幽美。

金蝉峰位于中会寺南。四面均为峭壁,险不可攀。峰顶平,呈长方形,下有一道缝隙,上下分离,远看如蝉伏,故名金蝉峰。晴时岚气缭绕,阴时锁于云雾中。峰东北有一小峰,上尖下阔,岩不显露,从中会寺院内看去,像一人面东南赤臂而坐,故寺僧视为“观音倒坐”。

笔架峰(中会寺)位于金蝉峰西南。东南面为悬崖,东北面窄而陡,西和北也均为峭壁,唯西南面窄且缓,有一石径可登峰顶。峰顶较阔,呈椭圆状,站在峰顶可览百草洼和中会寺诸风景。峰东北有一小峰头,状如笔架,故名笔架峰。

石堆铁罗汉峰位于白云山北端脊骨。峰分两段,下端为宽大的峭壁,上端为一小石柱,高10米。从中会寺看去,似一尊罗汉像,石色黝黑如铁,故有“石堆铁罗汉”之说,峰名以此得之。

石塔峰位于中峰与罗汉峰之间,高数米,下端粗大,中段稍细,上端又细于中段,由东向西看去,似一古塔,故名石塔峰。峰顶有一株松,虬枝横生,将峰顶遮住,构成一幅石塔翠顶图。

十字峰位于中会笔架峰东南,卧龙山玲珑洞北侧。峰顶为花岗岩石质,呈圆状,中间裂开一个“十”字形缝,故名十字峰。缝中长出两株松树,十分挺拔,并由此引发出一段美丽的传说。

卧龙峰位于石龙庵西南。东南、东北、西北三面是峭壁,西南是层层石砬子,十分险峻。峰顶呈圆状,俱是怪石、矮松。可谓石多不秃,树古不高。周围环境幽静,树木植被保持着原始状态。

嶂目峰位于文殊、普贤峰东侧。峰顶岩石突露,石间长满松树和柞树。峰西南与大安寺罗汉洞洞口相对,中间有一道深谷相隔。相传,过去无此峰,从罗汉洞向北看,可以看见辽阳城,甚至城内嘈杂的声音时而传进洞内,影响罗汉静休,感到烦恼。罗汉便用石土把北面山岗砌高10丈,挡住了辽阳城。故为嶂目峰。

积翠峰位于千山南麓百草洼东南。东面是余米的悬崖峭壁,为千山八大山崖之一。峰头较阔,油松多达数百株,峰以松多而著称,故名为积翠峰。站在峰顶,可东望风岫群山,近瞰石龙庵全景。

杜鹃峰位于积翠峰北。南为峭壁,北、西、东为陡坡和石砬子。峰顶均为照白杜鹃花木,开花季节,整个峰头一片洁白,芳香扑鼻。

宝镜峰位于木鱼庵东。南和东南是石砬陡坡,西南和北是茂密的松林。峰头上有一石,形如圆境,面东背西矗立,背面下端还支撑一石,如同圆镜的支架,俗称宝镜。在峰东北处还有一石,形似一童向上跪拜,名为童子拜镜。

丹凤山木鱼峰位于木鱼庵北丹凤山。西和东为陡峭岩壁,壁下有一道横岩石,如凤头,上刻“丹凤山”三个大字。峰顶有一巨石突起,为峰尖,椭圆状,形同木鱼,称木鱼石,峰即为木鱼峰。

多尖峰位于千山中麓东侧。峰头为粗粒花岗岩质,有7个峰尖。东峰尖呈圆状,西峰尖也呈圆状,中间5个峰尖均为牛背形。峰头长满矮松,远远看去,长长峰头呈现出翠绿的条环。

洪谷峰位于多尖峰南侧。东和南是峭壁,西和北是慢坡。峰头油松密布,多达数千株,为千山五大松峰之一。

玄合峰位于圆通观东南,为古碾、圆通、鎏金、洪谷四山结合部主峰,南面慢坡,松多,称密松坡。半坡峭壁上有一古洞,名为玄合洞,峰以洞命名。北面和西面是陡坡,峰顶宽阔,密布油松,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松近百株,枝干犹劲,各呈异态,为千山五大松峰之一。靠东北角,有一石柱,高4.5米,笋状,尖不可登,为峰尖。在峰头东梢下,有一段窄险的山脊骨,靠西端,南北各立1石,均2米高,中间形成一条宽55厘米的通道。在通道东口处,有1古松,主干直径60厘米,横生27枝,其中数枝平伸于石上,将2石遮住。石松浑然一体,蔚为玄合峰一奇观。

遗桃峰位于玄合峰北,鎏金庵与溪畅园之间山脊骨。峰顶平,两端沿崖为一巨石,高2米,中间裂开一道缝,缝宽62厘米,如同刀劈斧斫。峰南下方数米,有一长形平台,上浮1圆石,直径5米,似桃,俗称仙桃石。这源自一个传说,当年孙悟空在天空偷了仙桃,回花果山途径此峰,被后边追赶的天将砍了一剑,将峰顶巨石壁成两半,孙悟空在躲闪时遗落1只仙桃,后化为石。遗桃峰由此得名。

松苔峰位于圆通观西南,为圆通观与南泉间主峰。东、西、北是悬崖,峰北虽然是高百米的峭壁,却不露岩石,长满了矮松、青苔和小灌木,远远看去如同一巨幅花毯,十分奇特、壮观。松苔峰因此而得名。春暖季节,黑鹳来此产卵孵幼雏,常围绕此峰飞翔,此为松苔峰又一景观。站在此峰,可览五佛顶、龙泉谷及南泉、圆通二谷景色。

骆驼峰位于千山北麓二道山门南。远看,峰从茂密的丛林中突起,椭圆形花岗岩峰头显露在半空。峰为长形,东北西南走向,3个峰头。西南峰头细而高,四面皆峭壁,直上直下,顶平,微有突角,其状近似骆驼胫首;中峰头与西南峰头断开,高而大,顶圆稍有凹状,似驼背;东北峰头长,峰顶秃起。从西北向东南看去,像一匹骆驼面向西南而立,峰下稠密的林木,如垂下的长毛。故称骆驼峰。

金峪峰位于骆驼峰西,为金口峪和鎏金庵间主峰。东南与多尖峰连接。东有金口峪窄谷,西为鎏金庵谷口,北是光滑如雕磨的花岗岩质峭壁,其下是古木、溪水。峰头呈椭圆形,向南斜伸。峰顶北侧为岩石,南侧多土,油松成林,松风阵阵。此峰处于玄合、遗桃、跃虎、莲花、骆驼诸峰拱卫之中,故又称为中天峰。

慈云峰位于圆通观南、莲花台东。东面峭壁高悬,北面是陡峭岩石,唯南面和西面坡缓,与莲花台、松苔峰连接。上有石坪,北沿崖下有二石并列突起,形成双峰尖,从圆通观看去,如二人对面而立,窃窃私语,饶有意趣。东面悬崖有若干岩缝,常年为鹁鸽栖息,故有“鹁鸽崖”之称。阴雨时,云雾漫山升起,独露双峰尖,看去如观音偕行者踏云而至,慈云峰即由此象而得名。

玄真峰位于北谷毓秀楼西山。山下原有座玄真观,峰因庙名得之。东、北是松、栎、椴混合林,为夜鹰、黑卷尾、戴胜等名鸟常栖之地。东南有1石坪,面积70余平方米,周围有松、杏、桑、丁香等植物环卫,景色优美。南面是裸露的点点片石,生长数千株卷丹,花开时节,片石处一片火红。峰头突起1圆石,上平,面积约10平方米,可供游人休憩。峰顶正中有1松,一根二干,枝叶繁盛,名为二仙松。

跃虎峰位于玄真峰北,为玄真峰山脊骨主峰,由南北并列二峰组成。二峰南低北高,相距较近。南峰头为花岗岩质,南、东、西三面均为悬崖峭壁;北峰头为主峰,十分高险,南、东、北面直挂峭壁。峰头长形,东南西北走向,极窄,上有锯齿棱石。从千山二道山门望去,二峰相叠一体,酷似虎跃状,故以其貌得名。

莲花峰(天上天)位于无量观东北,为无量观东山主峰。东、西、南面峭壁险绝。峰头数石突起,相叠相依,状如莲花,故名莲花峰。莲花峰有七景,景观之多为千山奇峰之最。一为状如象首、象鼻下垂的象鼻峰;二为“举头试望绝高处,一色苍茫接蔚蓝”的“三十三天”;三为以险要而著称的“八步景”;四为须从夹缝侧身穿过的“夹扁石”;五为一石坪上直径不满1尺、深不足5寸的“养鱼池”;六为“危岩高耸与云齐”的“一步登天”;七为莲花峰绝顶的“天上天”。

万岁峰位于莲花峰北,与莲花峰顶天上天连接。西、西南、西北为峭壁。西崖端突出,顶平,面积约20平方米,上有矮松数株,名为崖头插翠,煞是好看。西南峭壁上,刻有“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年题刻,此峰从此得名。

叠翠峰位于莲花峰东米处。主峰头为突起的巨大石柱,四面是陡壁,峰顶岩石突露,形成多尖。各石间有松,形成石松并立。主峰头南侧有一峰头,岩石层次分明,有松数十棵,二峰头相叠,石松相依,故名叠翠。

蛤蟆峰位于无量观东南隅。峰顶一石孤立,全形如蛙怒伏其间,张口南向,如作鸣状,故称蛤蟆峰。因其昂头,又似听诸天梵语,亦为一景:“蛤蟆听梵”。

猪首峰位于无量观老君殿旁。峰南突出一棱角,细长,由东侧面观之,状似猪首,嘴伸象欲咀嚼,故峰上刻有“猪首峰”3个大字。有诗写道:“漫把低昂问市屠,分明白蹄负山嵎。”

玉女峰位于无量观玉皇顶南。南端较低,是一石坪,约50平方米,平滑,上有数孔,常有积水。中间有一巨石,长约5米,称卧牛石。西南和北是峭壁,东为缓坡,可登峰顶。北端有高数尺的石林,与玉皇顶对峙,即为峰顶。从无量观大殿看去,峰高奇秀,状如玉女东侍,故名玉女峰。

芙蓉峰位于无量观大殿西南,西阁北侧。东、东南和北面峭壁耸立。东峭壁上刻有“青山不老”、“道岸先登”。西北与卧虎峰南坡连接。峰顶巨石棱出,呈椭圆状,孤峰奇秀,隐现云端,放眼望去,有玉芙蓉之象,蔚为奇观,故名芙蓉峰。

探海峰位于莲花峰西北,东、西、南为陡壁。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列3个峰头,西北峰头为主峰,峰顶是一风化花岗岩石,高4米,长6米。另二峰头均为突起的秃顶石椿,形状古怪,诱人端详。东南峰头崖下,有一松,主干贴峭壁向南平伸,然后分为二干,一干贴峭壁拔起,与峰顶平,名为探峰;另一干顺陡壁向下伸,名为探海。探海峰以此得名,又叫探海松峰。

多瓣峰位于探海峰北侧,为无量观北主峰。峰头南北均为高20余米的峭壁,巨石相叠,古松横生,壁上刻有“七重天”3个大字。南侧是鸡冠状岩石,上有10条竖缝,将岩石分割成瓣状,刻有“九重天”3个大字。峰顶西侧有一巨石,远看如一蹲猴,是此峰最高点。峰头长有松树、栎树及丁香、照白杜鹃花木,景色宜人。

灵岩峰(天外天)位于多瓣峰西,为祖越寺北山主峰。峰头呈拱状,东西长数十米,南北不满5米。峰顶石上刻有“天外天”3个大字。登上峰顶,往南可远望千山中部诸峰,近瞰无量、祖越、龙泉诸谷,往北可眺望古城辽阳白塔。

卧虎峰位于芙蓉峰西北、一线天上方。峰分二顶,四面为陡壁。北顶稍高,椭圆状,上有松数株。南顶稍低,花岗岩体,呈脊状,由东向西看去,如卧虎,头南身北,口眼毕肖,故岩上刻有卧虎峰。有诗写道:“电目耽耽气势难,爪牙不异锦斑同”。

弥勒峰(祖越寺)位于祖越寺北、无量观西阁南。峰头呈椭圆状。南面为陡壁,向外突出,成拱瓦形,如同弥勒佛敞襟露腹,故称石佛崖,又称弥勒峰。峰南陡壁上刻有“独镇群岳”4个大字,旁又刻有“含泽宣气”4字。峰顶砌有石墙,填土成台,台上建有钟楼、山神庙和南天门。

人头峰位于卧虎峰西北山坡,南面下方岩石赤露,顶端为平台,突起一石柱,椭圆状,看去酷似人首,五官具备,半面南向。清末人称其为海螺,后易名为人头峰。

东象山峰位于龙泉寺东南。南是陡崖,西是高达百余米向东倾斜的峭壁。上方北侧,有一道向外伸出,向下弯曲的石檐,凹处突出一石,如象眼;壁面上宽下窄,似象鼻。由西向东看去,伸牙露目,长鼻下垂,栩栩如生。隆冬季节,雪后晴日,漫山洁白,清光荧闪,故名象山晴雪,为龙泉十六景之一。

片石峰位于东象山峰南,为龙泉寺东第一峰。峰头呈三角形,上有油松百余株,百年以上古松数十株,并长有丁香、李叶溲疏花灌木。西南面脊骨长约50米,向下是高达百余米倾斜的片石,亚黑色。南面也是高达百余米的片石。片石上有松、桑、杏、丁香、李叶等矮小乔灌木。东面脊骨向下延伸,有松、栎、榆、椴等乔木林,下面有明代喇嘛墓塔。

海螺峰(龙泉寺)位于象山峰北,为龙泉寺东山主峰。四面均为峭壁陡坡,峰头是粗粒花岗岩质,峰顶巨石相磊,呈海螺状。月夜,皎洁如水,丈石凌霄,海螺峰如悬在空中,景色极佳。因山势既高又奇,登此峰西瞰龙泉,东望祖越、无量观,形胜如在目前。峰头东下方有一石坪,上有石柱,高3米,直径1.8米。石柱东北侧生一松,与石柱并立,名为松石侣,为海螺峰一景观。

宝珠峰位于海螺峰北。南、西是悬崖,东、北为陡壁。峰头东高、西低,呈向东倾斜石坪状。石坪东侧突起二石,二.石东突起一巨石,南北长;弓形,为宝珠峰的峰头。峰头北,下方有二石,一为圆柱形,高2米余,如护峰卫士拱立,另一石圆球形,周圆3米,粗粒花岗岩质,形同宝珠,峰以此石名之。石从东半裂开,内生一松,高10余米,直径40厘米,俗称“松穿石”,为宝珠峰一奇观。峰下,有古松百余株,峰头如浮于翠绿的松涛之上。

百顶峰位于宝珠峰北脊骨上。西、南、东均壁立悬崖,唯北有一险径可登峰顶。峰头为粗粒花岗岩质。东北向,数石突起,成圆形;东和东南向,数十个石尖耸立;西向为主峰,峰尖立一巨石,周围环立10余小石尖。因大小峰尖近百,故称百顶峰。峰头东北,有松2株,高20余米,笔直挺拔,枝冠与峰顶平,形成峰松双头之势,十分壮观。

狮子峰位于象山峰西偏北、龙泉寺藏经阁前。峰头有大石,状如卧狮,首北身南。旁有龙泉寺钟楼,内悬大钟,击时,声音触石,回响不绝,如自狮口出,声振林壑,故名狮吼钟声。

弥勒峰(龙泉寺)位于龙泉寺毗庐殿后檐。峰头稍向前突,呈圆状,高30余米,掩映在古松枝中。南面是片石陡壁,向外突出,呈拱瓦形。由南向北看去,整个山峰犹如一尊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故名弥勒峰。峰顶为石坪,面积约6平方米,中间有一人工凿成的石臼,是唐代古塔座基遗迹。

舍利峰位于献宝峰南。峰头圆状,东南下侧突出一角,巨石重叠,栎土丛拥。峰顶长满油松,将圆峰封闭,远看一片翠绿。峰东、西、南有塔林5处,拥有墓塔15幢,多为喇嘛塔。舍利峰便因有墓塔而得名。

落月峰位于峪泉峰西南,为猫儿峪谷与龙泉谷之间最高峰。西是悬崖,下为猫儿峪深谷。东和南是险不可登的陡壁。北是一道鸡冠状棱石,中有一条梯形石径,可登峰顶。峰头长形,松石并立。峰顶似一长带,远看如半个峰顶,称残峰。东陡壁下有一圆石,直径约5米,由峰上向下看,似圆月,故名落月。传说此石由天落下,将峰顶砸掉一半,又称残峰落月。

净瓶峰(龙泉寺)位于龙泉寺西阁南阶下。峰高15米,上尖下宽;大石如屏,松生其上,翠绿欲滴,如瓶插花,名为“瓶峰插翠”。峰东侧峭壁上,镌有“屏藩独峙”四个大字。清代王尔烈《瓶峰古松》诗“西阁依云筑,孤峰近砌斜。石无凡土壤,松带古烟霞”。即是赞美此峰。

二仙峰位于宝珠峰西北、龙泉寺毗庐殿东北。峰上立两个石柱,一石在南,高20余米;一石在北,高约16米,向南倾斜。远看,如二仙对弈,故称二仙峰。峰顶有参天古松及椴、栎混合乔木林,景色幽静秀丽。

石瀑峰位于龙泉寺西阁西北。峰头是突起的巨岩,西是悬崖,南是由峰顶而下的片石,高约45米,宽15米,呈灰白色,由南向北看,像天河之水从峰顶泻下,故名“远瀑垂帘”。峰南峭壁上有两个石槽,各槽均有松二株,短且粗壮、苍劲,为千山最早的古松。

丈石峰位于龙泉寺西阁西山。高10余米。东为整齐断面,南北两面是陡壁。峰顶平,面积16平方米。在峰顶的风化岩缝里,长出二松,一高一矮,一为60厘米,一为30厘米。从西阁向西看去,此峰如同一巨石悬在松涛之上,故名为“丈石凌霄”。有诗写道:“在天岂必羡飞龙,丈石俨能近九重。俯视诸峰真拔萃,人皆翘首悟形容”。

凤卵峰位于龙泉寺毗庐殿北山。峰头为一巨石,高15米,中间粗两头细,椭圆形,由南向北看,如同凤卵,故称凤卵峰。峰头西北有一长石,石上有松,名嵌松石。峰北有一石,石中间长一松,松长石开,松根顺缝伸出石外。松出石后分3枝,平伸而长,样子奇特。峰头东北有一古松,高18米,为千山最大古松之一。

峪泉峰位于龙泉寺北。海拔米以上,为千山北麓第二高峰。峰头缓慢升起,东西长,南北窄,粗粒花岗岩风化体,上有油松、栎及丁香、李叶溲疏小花木。峰顶北面是陡壁,西侧突起一巨石,中有一顺长裂缝,上宽下窄,游客从裂缝中挤过,视为乐趣。

献宝峰位于龙泉寺西阁西,北与峪泉峰连接。峰南有奇岩,一排片石从山脊骨直垂下来,与参天的林木带吻合,构成一幅卧象图,似有长鼻、大耳、脊背,维妙维肖,称为象山。在象胫处隆起一层岩石,高1米余,上立1石柱,高2米多,呈瓶状,称“象山献宝”。此峰即此得名。

天门峰位于峪泉峰西。南、北均为如屏的峭壁,西是豁谷,状如天门,天门峰由此得名。由西向东一排5个峰头,俗称“五佛”,亦称“东五佛顶”。主峰西侧并排二石,一南一北,均高约10米,二石中间有一罅道,长10米,宽仅0.6米,是由西攀登峰顶的主要道路。出夹路便是奇石横卧,古松参天的峰顶。峰西有一浮石,状如海龟,称“玳瑁历险”;峰南有一弯月形石柱,名“石兽挎镰”;峰东有“卧松夹门”等景。

东映峰位于五佛顶北侧。海拔余米,挺拔雄伟,有“近天不盈尺”之势。清晨,太阳从东凤岫山峦冉冉升起,峰头上一片金黄色,东映峰由此得名。峰头有古松余株,奇姿异态,松风阵阵,为观松、看日出的胜地。

天柱峰位于东映峰北,为青云观东山主峰。海拔多米,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岩缝长有小松,俗称烟囱砬子,险不可登。从青云观院内向东看,峰顶直插蓝天,如擎天一柱,故名天柱峰。

碧峤峰位于东映峰北,从东映峰北坡拔起,高30余米,形如春笋,上尖下阔,小巧玲珑,似人工雕琢而成。由上而下长满松、栎、卷柏、石苇、铁线莲及丁香、杜鹃等花木。岩体赤露处覆盖绿菌青苔,故名碧峤。

佛印峰位于青云观南。峰头为巨石,东西长,南北窄,状似鸡冠。但从青云观眺望,却方方正正,如一印倒置,称为翻天印。传说,翻天印为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大弟子九仙山桃圆洞广成子镇山之宝。道人以此命名,意在“镇山”。

夕霞峰位于五佛顶西,海拔.1米,为千山西麓最高峰。北、东和南是陡壁,西南与险峻的狼牙崖相连,气势雄伟。太阳西下时,从东看去,金光从红云间穿出,构成一幅峰头晚霞图,十分壮美。夕霞之名由此得来。

石碑峰南与夕霞峰对峙,东与天柱峰、东映峰相望。东、北和西为峭壁,险不可登,唯南石有一险径可登。南侧距峰顶约50米处的陡坡上,有一石柱,呈四棱状,似石碑,此峰以此命名。

锦绣峰位于夕霞峰西南。峰尖呈三棱状,石壁显露,陡峭险峻。东坡长有椴、栎、楸、松等高大乔木,并有粗榆、紫丁香、接骨木等;西坡长有松、栎及矮小的胡枝子、紫丁香等小灌木。春天姹紫嫣红,夏季一片葱绿,秋天整个山峰呈现出赤、橙、黄、紫、绿,如五色彩线织成,十分好看,故名锦绣峰。

古城峰位于锦绣峰东南,为千山一奇峰。峰头宛若竹笋,上小下阔。东西长、南北窄,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唯西南攀石可登。峰顶宽数米,长30余米,石上有古人凿的旗杆石臼。东端有一古松,向东倾斜,顶平如盖;北崖也有一古松,分二枝,拧劲拔起。峰顶还长有杜鹃、紫丁香、早花银冬花灌木。南面陡坡上有古人筑起的长达米的石墙,高达数米,半围山峰。从南观看,山上有城,城中有峰,景色奇特,令人生怀古之幽情。

望鹤峰位于西海宫遗址东北。峰高且险,四面均为陡壁。南、西、西北呈土黄和灰白色,岩缝中生数百株松树,短节古干,枝枯叶疏;东侧呈黑色,苔藓班班,灌木茸茸。峰顶为馒头状,长满松树,看去似罩一层绿纱。南侧有一平台,上有石礅,前沿伸出,中间一道裂缝。由南看去,酷似人首,口、鼻俱全。峰南有一座山峰,长形,巨石密布,如同卧羊,俗称卧羊峰,为望鹤峰之一景。

石罅峰位于南泉庵西南。东、西、北是断续的陡崖,南、东南坡度平缓,景色宜人。峰头呈长形,由5块突起的巨石组成。东南和西北各立一巨石,中间形一个宽2米、长4米的大石槽,石罅一名由此而生。石间有松,松中有石,人立其间,会产生无限遐想。

曲顶峰位于石罅峰西。三面悬崖,唯东南有一小径可达峰顶。峰头险峻,长约30米,宽约5米,形如弯月,故名曲顶,又称小华山。峰顶巨石错落,似蹲兽卧羊。石间有古松几十株,且长满紫丁香,到花盛开时,石、松都是香的。

皇姑峰位于斗姥宫东北。南坡和东南坡极陡,岩石突露,形成巨大的陡峭片壁,远看如石瀑。北和东北面是壑谷,林木茂密。峰头平缓,呈平台状,视野宽阔。过去谷南有一庵,为一位皇姑修炼所建,名为皇姑庵。传说,皇姑常登峰顶静坐,故名为皇姑峰。

东极峰位于东极宫遗址东北,为南泉谷与东极谷间主峰。峰南上面较缓,下面为峭壁。东西是山脊骨。峰头呈拱形,多土少石。有百年古松40余株,松间长有紫丁香花木,四季景色不败。

将军峰位于南泉谷南山豁。从南泉庵南望,犹如大门,故称南天门。峰由豁口中间拔起,似守护南天门的将军,故称将军峰。

圆通峰位于将军峰东。南、西、东是悬崖,北为阶梯形陡壁。峰头东南高、西北低,长有松树数百,丁香、杜鹃丛生,远看犹如插花。峰下是高大的乔木林、油松林。

弈棋峰位于皇姑峰东南。东、南、西林木茂密,十分秀丽幽静。峰头为二台,呈曲形。主峰顶南北稍长,东有一台,半土半石,上有奇松怪石,下为悬崖峭壁。传说,过去东极宫与圣仙宫道人常于峰顶弈棋,故称弈棋峰。

巨蟒峰位于弈棋峰南。下端是一突起的岩石,上端是一岩石柱,柱头向山下倾斜,远看如一巨蟒由山下向山上爬行并回头张望,故名巨蟒峰。

东西万笏峰位于圣山宫遗址处,分东西二峰。东峰呈笋状,花岗岩石体,由下而上立纹交错,将石体分割成鳞片状,远看犹如万笏朝天,故名东万笏峰。西峰亦呈笋状,由于风雨剥蚀,刻成无数缝纹,远看也犹如万笏朝天,故名西万笏峰。奇异的是东西峰均少土无树.在翠绿的千山别具一番景色。

振衣冈位于无量观三宫殿北山,为无量观24景之一。四面均是悬崖峭壁,沿崖用石砌成平台,峰顶有古庵遗址。唐太宗李世民曾率众臣于此观景,一阵风来,吹动战袍盔甲,故命名为振衣冈。南侧峭壁上有摩崖“振衣冈”三个大字,殊为苍润。有诗写道:“谁把云梯驾六鳌,千寻翠壁任挥毫。至今石上镌蝌蚪,想见洪岩巨壁高”。振衣冈景色极美,北靠释斗台、鹦鹉石,东是莲花峰、万岁峰、玉皇顶,西临卧虎峰、寿星石、一线天,脚下是壑谷松涛的无量观庙宇、古塔、阶石游径。振衣冈是观景的好地方。

拜斗台位于振衣冈北高峰巅。峰头由悬崖拔起,直上直下,四面无奇,极为险峻。无量观道人在峰顶沿崖砌石筑墙,充填沙土,修成台状,每到夜间,登台拜星斗,故名为拜斗台。此台幽僻高深,人迹罕至,凡人到此,亦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三台位于祖越寺南、八宝琉璃井西,为并排三个小峰台。分南台、中台、北台,顶平,为辽金时期庙宇建筑遗址。三台各有石塔,台上台下古木参天,南是秀丽的山峦,东、西、北三面溪水潺潺,为祖越寺最佳景观之一。

佛顶台位于龙泉寺毗庐殿东,南、北、西是岩石赤露的陡壁,惟有东面一条宽3米、长5米的小径可通台顶。台与东侧山巅平,面积平方米。南面陡壁上小下大,近台处有一道横叠缝,从龙泉寺弥勒殿看去,宛如一尊大佛像,台在顶上,故名佛顶台。台上有4块奇石,4株古松,石松衬托,构成台上一景。台下是龙泉古刹,站在台上,龙泉16景尽收眼底。

莲花台位于圆通观西南山巅,为一石坪,近方形,面积十余平方米,平如铲磨。北端有数块巨大长石相倚而立,锋尖朝天,远看如莲花,石坪藉此而称莲花台。有积翠仙子盗九霄云彩在此台绣莲花的古老传说。

观景台位于圆通观正南,为千山中麓最高峰,海拔.4米。南、北、西是悬崖峭壁,险不可登。东面为山脊骨,虽然窄险,中间却有一条险而有趣的登台小路。台顶为20余平方米的石坪,上有一石,状如卧牛。石南为崖洞。台顶能容纳百余人,可观千山若干胜景,故名观景台。台顶景色优美,别是一番天地。

雨花台位于香岩寺东中夹峰西南。高20余米,四面均为峭壁,无径可登。上有石柱、石墙、平台,并有古庙遗址,修建于辽金时期。传说,昔有法僧登台讲经,感动天降雨花,故名雨花台。此台景色奇特,峭壁、石、松、花木都形成独成一景。由北向南观看,台顶如同一佛手,食指弯曲与拇指合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立;由南向北观看,峭壁淡黄,光滑如铲,顶端一排石柱,犹如一巨足。台顶有松百余株,有香岩听涛之说。古诗写道:“夜宿香岩听松涛,好似银河落九霄。声从天降惊神鬼,只觉殿宇水上漂”。台周山峰青秀,溪水潺流,可谓香岩仙境。

西仙人台位于雨花台东南,因为矮小,又称小仙人台。高十余米,上阔上尖,如同一个巨大石笋。南面下触溪水,峭壁上有四条横裂缝,看上去此台如五块巨石叠起。东面是光滑的石壁,中间刻有“仙人台”三个大字,因年久剥蚀,“台”字笔划已残缺。台顶有二石相倚,二石南侧长一松,从南向北观看,犹如二仙相抱,怀中抱一插翠的花瓶。西仙人台是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古庙遗址、石碾、古井、石碑、石刻等。辽金时期,这里是香岩寺较早的殿宇建筑群。

鹁鸽崖位于三台东,为祖越寺景观之一。崖高20余米,上有石台,常有群鸽栖居,故名鹁鸽崖。崖旁花木丛生,景色极新。

巨象崖位于无量观西阁西北,在一线天附近。崖壁高十余米,裂有数道竖缝,竖缝中有石突出,犹如象首,有头有脸和下垂的长鼻子,故名巨象崖,崖壁为摩崖。

嵌松崖位于慈祥观东配殿后山。高十余米。近顶处有一松,像人工嵌上似的,高不满1米。树冠虽小,树龄却在年以上,为千山最小的古松之一。因其奇特,遂得名嵌松崖。有诗写道:“广生万物土为先,异性虬松独不然。根托石中诚叵测,干横崖下实堪怜。”另有诗称道:“一尘不染毫无土,只影相亲但有苔”。

象头崖位于慈祥观西山。一崖突出,南端稍高,半掩林中,从庙中看去,宛如象头。如诗所描绘:“瑞气重蒸毓秀灵,崖前顽石亦成形。宛如象首谁陶铸?巧出天工胜范型。”另如:“苍痕为鼻白为牙,耳目兼全貌不差。侵晓分明瞳日映,有时暖睐淡烟遮。”

观莲台莲籽峰西南处有一平台,可观莲籽台,名为观莲石,峰上有古松百余株。

金鱼顶洪谷位于中部洪谷泉北。谷口窄,长1公里,谷里敞亮,如一座大花园。内有清代洪谷庵遗址、碑石和道士羽化塔。有松1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松0余株。谷中多奇峰怪石,一峰置洪谷正中,峰顶浮一石,名金鱼顶,堵住谷口,蔚为奇观。

茂公运筹峰位于古城峰南,出古石城沿西走石阶路在“苍鹰俯峭”景点处(此处还有一公厕)有一山路可去。此峰书上没有记载,因峰顶有一“茂公运筹”景点石碑,我们暂叫为茂公峰吧。茂公峰是古道关向北山脊的第一座峰,西面是高高的陡峭山崖,东面是缓坡,由南面登峰须攀登几块险石,冬季比较危险。古城景区是年建成的,有十八景,茂公运筹是其中之一。为何此峰设计这个景点,至今没有查到依据,大概是当年徐茂公(李勣)随唐王征东驻扎在这座山上运筹帷幄吧

八仙峰位于古石城下方东侧,茂密的松海中突起一座山峰。峰顶呈椭圆状,为粗粒花岗岩石体,上有数条深浅不均的沟槽,好像是海水面上的波纹。在峰顶上,有八个高矮不一的石柱,形象各异,好象八个人在波浪中畅游起伏。传说,八个石柱就是八仙的化身。

蟠桃献瑞峰青云观正东,两峰夹一峰,峰巅一石如桃状,恰对正殿。道士称蟠桃献瑞。

大牛爪峰位于斗母宫后山,是驴友们最爱去的地方。主要景点有“一步跨”、“天鹅蛋”等,岩面,怪石,山洞令人着迷。至于为何叫大牛爪,不甚清楚,山下有一自然村叫大牛爪,可能与之有关。

巨象峰巨象峰位于斗母宫西,在鞍下线上石桥村可看到,整座山峰象一头巨象,鼻子长长的,耳朵、眼睛清晰逼真。东西两侧都可登山,山顶有路东西贯通。春季可在山顶眺望上石桥村满山的雪白梨花。巨象峰也是户外强驴经常攀登的山。

三星峰三星洞位于东极宫遗址北山悬崖上。峭壁上一排三洞,如三星并立,洞名由此得来。因险不可登,游人少至,此洞显得神秘。驴友们将此山称为三星峰。

盆景架峰盆景架峰位于献桃峰西,峰顶西看是一块酷似安放盆景的大石台,因此驴友命名。此峰极险,须攀岩而登。

藏云峰位于大安寺东,保泰峰南,璎珞峰北,障目峰西,罗汉洞就在此峰下。在《千山佛教》等书中介绍大安寺群山并没有藏云峰,仅在介绍大安寺罗汉洞时说“又名中峰岩洞”,间接地说明了这个峰叫中峰。在孙华阳先生著《珍藏千山》一书中有藏云峰的记载。罗汉洞时常从洞内喷出云雾,此景成为大安16景中的“古洞藏云”,因此此峰名为藏云峰。峰东、南、西面都是峭壁,仅能从北面登峰。峰顶有一松很美,是摄影人常去的地方。

青蛇岭一条青石大蛇,横空出世,匍匐在陡峭的岩壁上,吸引了无数户外驴友。一时间,青蛇身旁驴友如织,在驴队的出行计划上,又多出了一个名字——青蛇岭。我问过庙尔台的村民,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青蛇石,更不知道那座山的名字,有关千山的书上也没有记载。青蛇岭,完全是户外驴友们起的名字。既然有青蛇,又是一座山,叫青蛇岭当然没错,但是,殊不知,在这座山南面不远的地方,早在二十年前,早有一道山梁被千山风景区命名为青蛇岭了。

太安峰太安峰位于观景台东,两峰头东西并列,南坡岩面陡峭且巨大,山势壮观,因山脚下是太安宫遗址,驴友们命名为太安峰。

北塔峰北塔峰位于香岩寺北塔北,一连三个山头到钵盂石止,主峰险峻陡峭,因靠近北塔,驴友们命名为北塔峰。

佛字峰千山香岩寺后面,南卧虎峰、三头峰、老祖峰一字排开,高耸入云。在浓密的古松丛中,一块裸露的峭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佛”字,这块峭壁其实是一个高十几米的小石峰。这个小石峰书上没有记载,就叫它“佛字峰”吧。

铜头罗汉峰位于中会寺南,由中会寺望去酷似一人脸,寺僧称之为铜头罗汉。宝剑刺鱼景观即在此峰南侧。

神手峰位于石罅峰北,从大佛方向看酷似一只手,驴友们称之为神手峰。

羊脸峰位于上对桩石村东,峰顶酷似一羊头,驴友们称之为羊脸峰。

剪子峰位于上对桩石村慈善院后山,峰顶两块巨石像剪刀一样张开。驴友们称之为剪子峰。

丹霞峰位于石碑峰东,沿石碑峰东山脊而下,山峰秀美。因靠近青云观丹霞洞,驴友们称之为丹霞峰。

扇子崖位于翠顶峰西南,峰南坡巨大的岩面像一个展开的扇面,驴友们称之为扇子崖。也有是香岩寺象岭一说。

马头峰位于千山中部南望沟的西边山脊(驴友们称“蜈蚣岭”)的中段,从太和门至积翠门的公路最高处向东上山,沿山脊走翻过两个小山头,就会到达它的脚下。继续沿山脊走会走到献桃峰。马头峰因其最高处巨石像个马头而得名,山峰北面是陡峭的漫坡,东南西三面都是绝壁,峰顶为东高西低两个台,从北面漫坡可登西台,西台下面是巨大的岩壁,驴友们常在这里绳降。从东面攀十多米高的岩壁可登东台最高峰,东台过渡到西台是个高十多米的斜斜的岩壁,这个岩壁从南面的山梁看就像马的鼻梁,攀登这个鼻梁只有高手能为。

来源:图说千山、千华网

鞍山最有逼格的自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jlz/1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