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医学的温度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肚子疼应该挂哪个科的号?

答案是普外科,医院的规定。

到了外科,医生按惯例要问患者腹部什么地方痛,然后用手压那个地方,问患者痛不痛。

如果答复都是否定的,那不归外科管,去内科。

到了内科,医生会让患者去消化内科。消化内科的医生看了,会先让患者去做一个心电图,要排除一下心脏病,因为心肌缺血也会表现为肚子疼。

如果心电图比较复杂,就得请心内科医生过来看看。

如果是女性患者小腹部痛,还得去妇产科看一下。

妇产科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很有可能让患者再去骨科看一看,因为脊柱问题也会表现为腹痛。

骨科医生会让患者去拍个CT,如果没有问题,好,回普外科去。

医院里被如此折磨一番,痛苦不堪,医院和医生表示强烈不满。但这样匪夷所思的现象,医院中上演,再加上传染病、地方病增加,疾病带来的压力增大,又因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医患矛盾日益严重。

医生一直都被视为最神圣的职业之一,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患者全心全意地信任医生,将自己最珍贵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则竭尽所能回应其痛苦,帮助患者解除病患。治疗的过程本该是充满温情与感恩的,却又如何演变成如今医患冲突这般,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从医学的科学属性来看

人体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自组织性。也就是说,人体的那么多器官、组织系统、细胞、分子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自动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工作。它有自稳定性,即使遭受破坏,自己也会很快取得新的平衡,具备巨大的自稳能力;它有开放性,对所有的机械系统来讲,内部的熵都随着时间而增加,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紊乱性也会不断增强,唯有生命系统内部的熵可以不随时间而变,需要时还可以降低,因为它可以通过特殊机制从外界获得负熵;它还有时态性,任何时候我们的机体都在变化,没有一刻是相同的。直至目前,现代科学还没有破解这个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

另外,人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即使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临床决策依然无法完全依靠现代科学的实证与量化分析,而仍然需要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经验性方法。诚如“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从医学的人文属性来看

01人们对于医学的价值有主观标准

现代医学自16世纪产生以来,医学知识迅速增多,随着19世纪后期现代技术的加入,临床医学如虎添翼,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医学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好处,但人们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却不完全与此平行。如《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罗伊·波特所说:“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生活条件约好的人群,对医学的需求与期待越高,对医学的满意度反而越低。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医学的依赖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体会也不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

简而言之,若是对现代医学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必然会失望。

02医生既要治病,又要治心

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也会引起恐惧。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很快就被吓死了。统计显示,50%的癌症病人有抑郁性心理障碍。除此之外,很多功能性的疾病,很多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都是主观的感觉,心灵是我们的归宿,所以患者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医生对技术的盲目乐观、对设备的过分依赖拉远了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有的医生看病头也不抬,问患者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出一大堆的检查单,让查完再来看,那患者必然不能满意。

近年来提出发展的“叙事医学”要求医生看病不单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zccn.com/ysz/17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