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4月11日18:30—20:30
主讲人:柯召民助教:王军丽、潘洋
参与学习同学:刘岳松、何鋆、周粤文、李春艳、余江、郭艳红、雷丽嫄、万梅、董思纬等52人。
一、授课内容纪要
1.泽泻药解
味甘寒,主风湿寒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聪目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其叶如车前草,味亦相似。
产我国福建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生于水泽池沼,根作圆球形,色黄,入药。
味甘咸,性寒无毒。
泽泻为渗湿利尿要药,主风寒湿痹,逐膀胱三焦停水,通淋沥,利小便,消肿胀。
淡渗之物,其能去水,必先上行而后下降,是说起于李频湖,非张隐庵陈修园创说也。故夫水饮为病,除大腹水肿不论外,其小者在上为喘咳悸眩,渴呕吐哕,在下为肠鸣泄泻,小便不利。行水之物,即仲景所用者,有防己、木通、荛花、芫花、大戟、甘遂、半夏、滑石、葵子、白鱼、葶苈、瞿麦、商陆、泽漆、海藻、赤小豆、薏苡仁、文蛤,莫不各有所主。惟呕吐口渴及悸眩者,多属之茯苓、猪苓、泽泻,是皆淡渗之物也。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泽泻者六方,内与猪苓茯苓同用者,五苓散、猪苓汤;与茯苓同用者,肾气丸、茯苓泽泻汤;不与二苓同用者,只牡蛎泽泻散、泽泻汤二方而已。二方所主之证,一曰病后腰以下有水气,一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则亦可知凡利水者,当计其水之生熟矣。何谓生熟?夫已经输脾归肺者,熟水也;未经输脾归肺者,生水也。熟水已曾泌别精华,但存水质,故直达之,使下出可矣;生水者天真未离,精华未去,故必引之使上而后下,乃不失其常耳。淡渗之物,皆行生水者也,较之直使下降者不同。盖水之生者,就其性则归壑趋海而走极下,逆气性则过颡在山而反极上,从无横溢啃啮于中而为患者,故小便不利,呕渴悸眩者,多用二苓泽泻,第更当别其猛怯之殊,怯者依土作祟,则以二苓得气化于中土者治之可也,其猛者,则所谓过颡赴壑,非得泽泻生于水中得气,夫水惟化而后能润,有水气而仍渴,即可见水之不化,矧渴则饮水,水入口即吐,五苓散之所主也,犹不可见水之不输脾归肺耶?是水有生熟之说,不为谬矣。然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渴而呕;猪苓汤、肾气丸,渴而不呕;牡蛎泽泻散、泽泻汤,不呕不渴,此其间又必有故。盖呕乃茯苓、猪苓所主,非泽泻所主也,夫呕为中焦病,泽泻水中物,为下焦药,是以于此无所关涉,至于渴则中焦病有之,下焦病亦有之,故牡蛎泽泻散不渴,何以用栝楼,惟其用栝楼,而后知泽泻不如茯苓猪苓之能治渴耳。夫泽泻为物,不生于深水,而生于浅水,是以知其仅能引水上输,不能引津液上朝;不用其苗而用其根,是以知其力之所始,必起于水中,其苗能出水面,上与天气相接,是以知其力之所竟,可至于极上。腰以下有水气,水底之病也,冒眩,极上之病也,举此两端,泽泻之功可明矣。且肾气云者,能似肾之气也,肾气之极上者,开窍于耳,肾气丸中有上及耳之物否耶?是能上及耳者,泽泻也,即此又可以知上行之说为非无据矣!
泽泻是长在水里的植物,南方比较多。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组织一次到广西中药植物园的游学,是全国最大的种植中药的基地,常见的药物都有,有五千亩那么大。年我们这边组织过四五十个人到那里游学,我在那里就看到一大片泽泻。
泽泻这个植物很特别,它不仅利水,而且还可以净化水。台湾的谭杰中讲过一个故事:他家庭院里有个大的水盆,有点水在里面。他自己平常很懒,有时候吃剩下的鸡骨头、猪骨头就随手丢在里面,时间长了,那些骨头就腐烂掉,开始发臭。他就想到泽泻可以去掉水中的污秽,于是他买回来一些泽泻种在那个大水盆里,后来那个水盆里的水慢慢就变得非常清澈了。
2.倪师说本草——泽泻
泽泻这个药,也是利小便,但是跟薏仁的药性就不一样,也是利水消肿的药。泽泻的性味:甘,有一点咸。我们在炮制泽泻时,也会撒一点盐在上面,除了增强它的药性以外,同时也为了让它保存得持久一点。本身泽泻就有一点咸味,在炮制的时候还会再加一点盐。
像风寒湿痹,奶水排不出来啊,用泽泻可以,泽泻可以当补药来吃。泽泻色黄,切片晒干后,撒点盐,烘焙一下。泽泻是渗湿利尿要药,能逐膀胱、三焦的停水,淋沥就是小便滴漏不止,可以利小便。
泽泻这个药跟刚讲的薏仁不太一样,阴虚的病人忌用,但是阴虚病人用薏仁很好,薏仁滋阴。所以阳虚水肿,小便不利可以用泽泻。阴虚和阳虚简单的分别,比如说病人全身积水,阴虚的人一定会出现阳证,眼睛一看,脸红红的,就已经讲完了,阴虚啊;阳虚的人,脸暗暗黑黑的。眼睛一看就知道。阴虚出现阳证,阳虚出现阴证,因为阳虚了,阴就跑出来了嘛,这样想就好。用推理的方式就可以知道。病人说我积水了,肚子很大,但是很热,用电风扇吹,这是什么?就是里面的阳往外走,阴虚阳往外走,这个阳是里阳往外走。里阳往外走不是很好的现象,很危险的现象。阴虚阳虚可以这样判断。如果是阴阳俱虚呢,当然两个都可以用。泽泻我们用得非常多,经方里也时常使用到泽泻,像猪苓汤,攻坚排肾结石都会使用到泽泻。
刘元素说泽泻能入肾经,能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有时候你看到它是利尿剂,但是它会止渴,因为它把旧水排掉,新水自然而然生出来。《药征》讲泽泻主治小便不利,冒眩,旁治渴。水严重的时候,病人会有瞑眩,为什么?因为肾气从后面直达脑部,当水气很盛没法排出去时,会影响到脑部,病人会瞑眩,所以肾脏功能越差时昏眩的现象就越严重。当昏眩到已经不能站起来,一直在呕吐,这种就是肾脏已经接近衰竭了,要开始洗肾了。徐灵胎说泽泻消水利肿,能把水肿消掉。
用量,普通一钱到三钱,这是一般处方剂量,严重的时候开到五钱六钱都没有关系。海藏曰泻浮水,去留垢,能明目,因为它能把旧的陈水排掉。诸位,你怎么知道身上有陈水?我脚上没有积水,身上也没有积水,我怎么知道身上有多余的水?身上有多余的水很有意思,眼皮跳在中医的观念里就是有陈水,肌肉瞤动,没事肌肉跳,那就是有陈水在里面,这都是适合使用泽泻的时候。小便小很多,肾气就会虚掉,所以人就会昏瞀,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泽泻之所以能够明目,是因为它能够渗湿,能够把湿去掉。眼睛看不清楚,肝主目嘛,要明目的话,得看肝,水生木,这个木讲的就是肝,所以水很重要,但是陈水不能生木,应该用新水。真正新陈代谢的意思就是,把旧的排掉,新的才会产生。这是中医的观念哦。泽泻之所以能明目是因为它能够去旧水,所以50%生新的,50%去旧的,这两个和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处方。西洋人没有这个观念,西洋人只进不出,比如说吃维他命B12,这是纯补的,不会说吃B12下利的,不会。那你吃了这个,到身体里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你吃完小便马上开始变黄,第一个帮助就是让小便变得很贵啊,里面很多营养;第二个,吃完小便出来是黄的,是不是跑到下焦去了。我们举例,假如你是个男人,每天坐在那里工作,时间久了,摄护腺就比价肥大嘛,你坐那边很少运动,又不断地吃,摄护腺变肥大,小便就停掉了,你又不断吃,维他命吃很多,营养又下去了,你想想看,摄护腺里面是个很好的游泳池,有水又不断有营养在那边,当然癌细胞来了。你在制造癌症嘛。过去那个三轮车夫或者樵夫,每天做苦力,不停地走啊,扛东西啊,他们都没有摄护腺癌,为什么?因为他每天在劳动嘛。所以摄护腺癌,你可以不要治疗,中西医都不要,给你换个工作,去做劳力工作就好了。环境一转变,人就好了。同时要把维他命一定要停掉,营养剂一定要停掉,那个真的是非常不好的东西。
平常泽泻也可以常常吃,但是也不要吃太多,你不要吃到利尿利太多了。一般来说,我看到病人常常眼皮在跳或者肌肉在跳时,会放一点泽泻粉在里面,和在汤剂里面就可以了。
3.五苓散医案一(俞长荣)
蓄水重证
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症状无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曾谓,伤寒方治病效如桴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药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
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脉浮洪大,发热,虽似白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火不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遂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原(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病人高热、口渴、脉洪大是白虎四大证中的三大证,缺汗大出一证。但用了白虎加人参汤后病情不减反而加重,原因何在?病人虽然口渴但喜热饮,加之病人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液不能上承所致。五苓散改用汤剂,方中桂枝用肉桂,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而病愈。
病人的症状太像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了,但是药喝下去没效。后来得知病人喜热饮,白虎汤证的病人是喜冷饮的。这个医案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果病人口渴喜饮水,我们一定要问问他喜欢喝热水还是冷水。
4.五苓散医案二
水逆证
友人王晓同寓云中,一仆十九岁,患伤寒发热,饮入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本案为水逆重症,其“发热”为表邪未除,邪郁肌表之候。饮入即吐,随饮随吐,是膀胱气化失司,水蓄于下,格拒于上所致;正如方有执所言:“伏饮内作,则外者不得入,益饮亦水气,以水得水,涌溢而为格拒,所以谓之水逆。”其“号叫不定”是吐逆频作,脘内难以忍耐之象,也为烦躁之属。究《伤寒论》有关条文,“躁烦”一症,有邪闭营卫的大青龙汤证;有热在阳明气分的栀子豉汤证与白虎汤证;有热结阳明腑的承气汤证;有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的小柴胡汤证;有少阴阳虚阴盛,虚阳上扰的四逆汤证;也有寒浊阻中,阳气不得外达而见吐利,手足逆冷的吴茱萸汤证;而本案“号叫不定”之烦躁见症,是水蓄于下,小便不利,太阳腑气闭塞的蓄水证,与《伤寒论》条所云“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症状虽异,病机相同。前者以痞满小便不利兼见口燥烦为主,本案以饮水即吐兼见躁烦为主。总之,“躁烦”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分,有燥屎、饮邪、蓄水之异,临证不可不辨。本案证机与《伤寒论》74条论相符,可谓针孔相对,理法均合,故投之即愈。
水逆证,有一个条文就是讲“水入则吐”,用五苓散。不仅如此,我一个朋友遇到下雨天就吐,都不用喝水,看到水就吐了。碰到这种病人,大家应该想到五苓散。
5.五苓散医案三
蓄水似疝证
一门子病伤寒,医与发汗,七日后不愈,小腹满而痛,欲下之未敢。乃脉之,沉弦而急,问曾欲饮水乎?答曰:甚渴,虽饮水渴不止。曰:此蓄水似疝证,不可下也,乃用五苓散以利其水,加川楝子、小茴香以止小腹之痛。一服洞泻四五行,皆清水。次日,再求诊,曰:不必再药,水尽泻自止矣,三日后果安。
患者病伤寒,汗后见小腹满而痛,脉沉弦而急,且渴欲饮水,饮水不解渴,是汗不得法,太阳表邪入里传腑,气化失司,水邪停蓄体内,津液不布形成本症。然蓄水证,可蓄于下,可蓄于中。蓄于下者,必渴欲饮水;蓄于中者,必不欲饮水。
本案脉不浮为无表证,渴欲饮水为不停中。夫脉沉主里,脉弦主饮,脉急主痛,渴喜饮水,小腹满而痛,是水蓄于下,津不上承之故:盖水停则气滞,气滞则满而痛,有形之水邪与无形之气阻于下焦,故小腹满而痛。似“疝”者非疝也,疝证多是足厥阴肝经气滞寒凝而成,常有体内容物向外突出于腹壁或腹股沟,也有肠腔下入阴囊或睾丸肿痛等证。本案小腹满而痛,有似“疝气”之象,但非真疝气,故万氏诊断为“蓄水似疝证”,可谓恰到好处。治疗此证,关键在于行下焦之蓄水。万氏深明仲景之旨,投五苓散配川楝、小茴香,是取五苓散有开上焦宣降之能,使上焦开,下焦渎,水邪去,其证可愈。
正如柯韵伯所言:“五苓散者,散于胸中,则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调水道,一汗而解矣。”再配川楝、小茴香直入小腹,行气止痛。两者相合,水气同治,上开下行,上降下通,故一服而洞泻清水,水从大便去,三日而病除,岂非“下病上治”之妙乎。另见五苓散非专为膀胱蓄水而设,是为调理全身水液代谢而立的良方。柯氏所论广谓此方为利水而设,不识仲景之旨矣。本案服药后,竟然洞泻清水三日而愈,非硝黄之功,乃五苓之妙矣。
6.五苓散医案四
寒湿霍乱
贵溪胡周全兄乃郎,年方七岁,体气瘦弱,岁道光丙申孟夏,天时久雨,病经三日,偶遇诸途,请余往诊。脉来浮数,上吐下泻,发热心烦口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不能饮食。此仲景云“太阳中风,发热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故制五苓散主之。明指津液不足,一中风邪则阳气闭郁而不达,所饮之水蓄而不行,膀胱之气窒而不化,以致清浊浑然不分,若遇粗心之人,必定认为脾虚泄泻之症,余则不然,遵仲景五苓散主之。方用:
桂枝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猪苓一钱泽泻一钱生姜钱半红枣三枚令服二剂即愈。
综观此案,患童七岁,且病发于天时久雨的孟夏之季,脉证纷杂,上有呕吐口渴,下有泄泻而小便不利,表有发热,里有心烦,不能食,脉呈浮数,可谓挥霍缭乱,病势急剧。若遇粗心之医,见其心烦口渴而误认津亏,即投滋阴解渴;见其不能饮食而误认脾虚,即投温中止泻,岂不误哉?本案之要在风寒外闭太阳,经气不达,故郁而发热,脉见浮数;风寒入腑,膀胱腑气窒闭,水湿不得从尿道出,故小便不利;水饮逆于上则呕吐;水饮直趋大肠则泄泻。升降失司,上吐下泻,可谓危证。《伤寒论》条云:“呕吐而利,此名霍乱。”只有解表和里,方能挽回危局。治用五苓散加生姜红枣正合病机,外散表邪,内渗水湿,宣畅三焦,升降恢复,不治吐泻而吐泻自止,实乃治本之法,故二剂而愈,效如桴鼓。《伤寒论》条即此案之例也。
7.五苓散医案五
暑湿霍乱
胡云隆之子三岁,其弟久隆之子四岁,时当夏季,患烦渴吐泻之证,俱付幼科医治,病势转剧。惟云隆求治于余。视其汗出烦躁,饮水即吐,泄泻并迫,小水短赤,舌干芒刺,中心黄苔甚厚,时时将舌吐出。细为思之,与仲景所谓“太阳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治与五苓散”者相符。但此症烦热蓄盛,三焦有火,宜加苦寒之味,引之屈曲下行。妙在剂中之桂,为膀胱积热化气之上品,又合热因寒用之旨,庶几小便通而水道分清矣。以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黄连、栀仁,二剂而愈。
8.五苓散医案六
湿性泄泻
壬子经魁万宾兰,石泉翁之伯子也。翁得子晚,始生宾兰,爱如珠玉。周岁得水泻,一日夜十余行。翁善医,自作理中汤加诃子、肉豆蔻与之,不效。乃急请余至,叙其用药不效。予曰广正理论云:理中者,理中也。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遂用五苓散去桂加甘草,一服泻止,三日后遍身发出赤斑。石泉惧,予曰:“无妨,《活人书》云,伤寒病下之太早,热气染虚入胃发斑。与夏月热盛之时,泻久里虚,热气乘虚而入,且多服理中辛甘之剂,热留胃中,今发赤斑,热自里出于表也,宜作化斑汤必自愈。”翁曰广石膏性寒,非泻所宜。曰:“有是病则投是药,在夏月白虎尤宜用也。”一服而斑没热退。
本案属湿泻证。患儿水泻,别无寒热兼证,可断其既非热亦非寒矣,故与理中罔效。从其泻如水,一日行十数行看,显系湿泻,湿邪困阻,清浊不分,水液不能下输膀胱,也不能布敷周身,而直趋大肠,故成此证。若测其小便必短少,甚或全无。五苓散有利湿行水之功,以其治疗湿泻,正所谓利小便而实大便也。去桂枝者,其病不关气化也,加甘草者,扶土而胜湿也。至于泻止后身发斑而与化斑汤,乃以治法之变而应疾病之变也,案中论述颇详,此不赘述。
9五苓散医案七
风寒泄泻
吴亮年六十三岁,患伤寒,发热头痛,泄泻一日一夜二三十度。五苓散加白术、神曲、芍药、砂仁各一钱,服之愈。
此案为风寒泄泻证。伤寒发热头痛为寒邪在表,泄泻一昼夜二三十度,为邪迫于里,脾胃升降失司,水谷不得化津布身而直趋于下成此泄泻重症。表里同病,用五苓散外解表邪,宣通肺气,敷布精微,运脾利湿;再配神曲、芍药、砂仁和胃、消积、利气、缓急,使表邪得解,脾气得运,升降恢复。达到表里同治,分消走泄,利小便实大便之目的。
10.五苓散医案八
脾虚泄泻
江应宿治余氏仆,年十七岁,五月初患泄泻,至六月骨瘦如柴,粒米不入者五日矣,将就木。诊其脉,沉细濡弱而缓。告其主曰:湿伤脾病也,用五苓散加参术各三钱,不终剂而索粥,三剂而愈。
此为慢性泄泻重症。病情至此,已骨瘦形羸,中气大败,气血均衰。不补中不足以治本,不止泻不足以固精,唯有补中止泻,方可挽回沉痢。江氏用五苓散宣通三焦之气道,开发水湿运行,恢复水谷之濡养,三焦通畅,水谷化精,清浊可分,不止泻而泻可止;再配人参建中宫,使脾气升,水谷化,气血生。
11.五苓散医案九
夏秋水泻
患者男性,四十七岁。初诊: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一日。水泻三日,日夜各十余次,不欲饮食,泛泛欲吐,小便极少,饮入即从大便出,发热,有汗,头疼,全身倦重,腹隐痛时鸣,舌淡苔薄,脉浮数。此乃外感挟湿,宜五苓散加味:桂枝6克,猪苓12克,赤苓12克,泽泻10克,苍白术各10克,厚朴3克。服三剂痊愈。
“无湿不成泻”,泄泻的产生和湿邪的关系最为密切。此患者属于内湿外感证。五苓散既能化气利水达到祛除内湿的作用,又可以解表祛除外邪,方证相合,疗效颇佳。
12.五苓散医案十
水疝
阴茎外囊皆肿,膀胱气化不行,寒湿已入太阳,用五苓散加味主治。
肉桂五分,白茯苓二钱,猪苓二钱,泽泻三钱,炒白术二钱,独活一钱,汉防己一钱
水疝之名最早见于《儒门事亲》,张从正曰:“水疝因醉过内汗出,遇风湿之气聚于囊中,其状肾囊肿痛如水晶,或痒瘙出水,小腹或按之作水声,治宜逐水”本案乃寒湿客于太阳,足太阳膀胱之脉络肾,足少阴肾之脉属肾络膀胱,二者经脉相贯,互为表里。寒湿客于太阳,必及少阴肾也,寒邪伤阳,湿邪凝滞,寒湿侵及少阴肾,必肾阳受损,气化失司,水湿潴留,下注阴囊则可见肿胀,形成本证。正如《儒门事亲》言:“肾气化失司,水液潴留于睾丸而肿胀”是也。
方用五苓散易桂枝为肉桂,是取其直入下焦,补肾阳、消沉寒、通经络、温少阴之阳以助膀胱气化,使太少得温,寒邪可去,气化可复;配白术、猪茯苓渗湿利尿,水邪可除;独活一药,在《名医别录》云广味辛苦,性温泄散,气味俱薄,阴中之阳,主风寒湿痹,行足少阴经。本案加此者,取其能去少阴肾经内伏风寒湿之功。汉防己,在《本草求真》中言:“味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水肿、风肿、痈肿、恶疮,及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皆可用此调治。”今加此者,是取其利水清热,以退肿,又行十二络,阴器乃诸经之总会,此可谓药病相当。五苓散原为仲景治太阳伤寒之邪不解,而致消渴,小便不利等蓄水证。陈氏用此加味治水疝,乃用仲景之变法。
13.五苓散医案十一
水疝(睾丸鞘膜积液)
马X,男,2.5岁。病二周余,某医院诊为睾丸鞘膜积液,拟手术治疗。由于患儿家属不同意手术,遂来门诊中药治疗。证见阴囊肿大如鸡卵(右侧),肿势通明,哭闹时肿胀尤甚,饮食不佳,大便尚可,小便量少,苔薄白,指纹略淡。证属气化失职,水湿蓄聚而致。治以化气行水为宜。宗五苓散化裁。处方: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3克,炒白术8克,橘核6克,炒薏苡仁10克,川楝子5克,水煎温服。服三剂后肿势大减,余证亦轻,继进四剂,积液消失,阴囊恢复正常。三年未复发。
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此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属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治疗当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加炒薏苡仁增强利水的作用,加橘核、川楝子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
橘核、川楝子是治疝气常用的药,有个药叫橘核丸。
二、课后问答与交流
1.砂仁,隐睾症
潘洋:柯大哥刚才讲泽泻能净化水的故事,我想到了砂仁这味药。我们到库房取药的时候,砂仁的标签总是没有的,库房里的药很多,为了鉴别,标签是用不干胶粘在上面的,非常结实。但是砂仁上的标签粘上之后很快就掉了,你刚才讲泽泻我就想到了应该是砂仁的芳香化湿的作用把不干胶的胶给化掉,同时那个标签会变得很硬。所以,我们去库房的时候看到一个标签掉地上,不用看,肯定是砂仁,有时候藿香的标签也会掉。
另外,刚才有同学提到那个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里,这个中医叫隐睾症。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的,小朋友生下来就是,有的是单睾有的是双睾在腹腔里,随着小孩子的生长它有可能会从腹股沟下来,不用太着急;但也有人到成年还没有下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干预了,睾丸一直在腹腔里,温度太高,精子无法成熟,会导致不孕不育。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吃中药下来,另外是可以做一个睾丸牵引的小手术,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手术。
2.流鼻血,高烧,小青龙汤,五味异功散
小萍: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同时有个疑问也问一下柯老师。周五(前天)晚上我家孩子高烧,烧之前说怕冷,睡得也不好;第二天精神状态也不好,昏昏沉沉的,好不容易睡着了一会,睡醒之后就流鼻血,有点可怕。赶紧打电话给柯老师,柯老师说流鼻血对她退烧有帮助,听他说了我才感到放心一些。柯老师开了小青龙加石膏。中午喝了药,睡一觉后起来精神状态就好些了,可以带她去外面走走。昨天晚上也出了一点汗,今天早上起来烧基本退了。当时我看小孩子的舌苔比较厚和黄,之前她有一次发烧用的是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次开了小青龙加石膏、附子、陈皮、山楂。我想请教柯老师的是,怎么判断要加这些药的呢?
柯大哥:我回想一下,当时你说她发烧之前怕冷,我想麻黄证的几率比较高,她又有咳嗽,你又说她流鼻血,我的信心就更足了。我女儿曾经半夜流鼻血,满脸都是,一下子流很多,很吓人的,《伤寒论》里有些条文就说到以衄来解,之前没有很深的感受,我女儿经历过一次之后我才知道,汗血同源,流鼻血之后高热就很容易退掉。当时,小青龙汤和麻杏甘石汤都有可能,你女儿的舌苔虽然很黄,但是上面还是比较水润,说明肺里面还是有水气,但是已经化热了,又湿又热,最后就选用了小青龙汤加石膏。为什么要加陈皮、山楂呢?是因为舌苔厚腻,说明中焦的运化不是很好,所以放了一些陈皮、山楂。还有,我感觉用小青龙汤只要放少少的一点附子,效果就比不放好。它可以调动身体的……比如说肾阳有点衰,可以鼓舞肾阳。当时我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开了一个这样的方。
小萍:她发烧我用过桂枝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次是小青龙汤,都能退烧,这次就是舌苔更厚更黄一些。
柯大哥:所以我加了陈皮和山楂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小萍:她这种情况,如果好了之后,平常用四君子汤还是六君子汤适合她?
柯大哥:你看她舌苔如果水比较多,或者觉得喉咙有点痰,就用六君子比较好。如果没有的话,四君子加上陈皮就是五味异功散嘛,陈皮有“利水谷”的功效,就是助消化,还有一个下气的作用。加了陈皮比单用四君子对她的消化更好一点。五味异功散打成粉,平时没事就让她喝一两勺,就挺好的。群里有个惠华大姐照顾她的外孙时,就常常给他喝点五味异功散,她的外孙养得很好。
3.中风后遗症
柯大哥:我想问问你父亲最近一周的情况怎么样?
晓泽:他还有两剂药没吃完。我本来打算吃完药再跟你反馈的。
柯大哥:他的手脚和流口水的情况有没有改善?
晓泽:口水还有点。他的手有感觉了,但是握拳的力气没有;他的脚离开拐杖走几步没问题,但是光站在那里的话,站两三分钟就觉得很累,站不了这样。他最大的感觉是脚比原来轻多了,原来走几步路好像很累,现在拄着拐杖到处走,不怎么累了。现在左脚能抬起来了,原来很难抬起来,坐下的时候,左脚跷二郎腿都能抬过来了。
柯大哥:还是往好的方向转变了是吧?
晓泽:那是,完全不一样了。
柯大哥:那还是继续服药,你父亲这样的情况要做好吃两三个月药的准备。
晓泽:清明节回家我跟他说要吃两三个月,觉得有点难,现在吃了有效果,信心还是比较足的。
柯大哥:好的,一周反馈一次给我吧。
晓泽:现在农村里这样的人很多。
柯大哥:如果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医就介入治疗,其实效果是很好的。
4.骨折
菊:柯大哥,你跟我说骨折用生地和三七粉外敷。可是那个小孩摔断了两个地方,医院就封起来了,没法外敷。所以我把三七粉给那个孩子的妈妈,叫她用三七粉煮鸡腿骨。一医院肯定就会封起来,很难有机会用生地和三七粉来外敷。
柯大哥:这就看他父母想用什么方法来治了。一般的人骨折的话,先把骨头接好,然后将生地用白酒泡透,用豆浆机打成浆糊状,再拌入三七粉,稍微加热一点,敷到患处,一般两三天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出来。我都见过好几个这样的病号了。如果没有机会外敷,那么你用三七粉煮鸡腿骨来喝,也是很有效果的,会把骨头长回来的进程缩短很多。医院是怎么处理这种跌打损伤的。
菊: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可能就是先把它固定住,封起来,再加上吃药。中国的小孩摔骨折了,医院先用石膏固定起来,也来不及用中药敷?
柯大哥:我不清楚其他地方,茂名这个地方,如果摔了,一般还是先去找跌打的医生,茂名专治跌打的医生还是很多的,但是现在的水平可能比我小时候的医生还是退步了,不管怎样,医院动手术要好的。还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摔伤了以后千万不要用冰来敷,西医肯定是用冰来敷,冰敷之后,哪怕这个地方治好了,将来到了四十岁以后这个地方肯定会风湿,会经常痛,那个寒气走进去了,所以不能用冰敷,而应该用温热的东西。
菊:除了骨头摔坏,有的人是筋受伤,筋受伤和骨头摔伤治法有什么区别呢?
柯大哥:都是可以用生地和三七粉的,陈士铎的方剂里讲到这个。也可以用三七粉煮鸡腿喝。鸡腿用乌鸡的鸡腿比较好。
菊:我有个邻居走路摔了,她是把筋摔伤了,好像已经休息了几个月还好不了。
柯大哥:还是可以叫她用三七粉来煮鸡腿骨吃。
5.膝盖旧伤
秀英:我十年前摔了膝盖,到现在膝盖还不能跪,能不能用这个三七粉和生地敷?
柯大哥:应该可以,你可以敷敷看。生地要用二锅头泡透了啊。
秀英:我知道,之前崴了脚,我做好的,还剩不少呢,可以用吧?
柯大哥:可以用,可以放很长时间的。如果干了,就再放点酒,敷之前,最好加热一下,温热的敷上去效果比较好。
秀英:我的膝盖是不是里面有水呀,走路没问题,就是不能跪?
柯大哥:你先敷了看。如果里面有水,我们还是有些中药方剂可以用用,像乌头汤啊什么的应该还是有帮助的,你现在趁年轻赶紧治治,要不年纪大了更麻烦。
6.厚朴
柯大哥:翁兄,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医案给大家分享?
翁兄:特别的医案倒没有,不过最近对厚朴有点感悟。
柯大哥:那给大家讲讲吧。
翁兄:原来一直对厚朴和枳实有点分不清楚。大承气里是一起用,包括对腹胀两个药都可以用。
柯大哥:对,两个有相像的作用。
翁兄:比如有打嗝、放屁,有肚子疼、想拉屎这种一般会想到枳实,不会想到厚朴;一般咳嗽会想到厚朴,不太会想到枳实。我之前有个定理叫“小便不利等价咳嗽”,你看《伤寒论》里很多条文,有“或……或……”的,你仔细看,有咳嗽的,会或小便不利;有小便不利的,很多条文里有或咳嗽。我们一般理解小便不利是用茯苓去解,咳嗽是用麻黄去解。但是茯苓也可以解咳嗽的,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五苓散也能解咳嗽;而麻黄也能解小便不利。所以说这两个是等价的。然后想到厚朴常和茯苓和麻黄是一起的,比如厚朴麻黄汤、半夏厚朴汤(带茯苓),之前也看了一点医案,就感觉厚朴这个“胀”,小腹胀和小便不利是息息相关的;枳实的腹胀可能跟胃以下的消化道肠里的胀有关。倪海厦讲厚朴有宽肠的作用,感觉有点误导。
柯大哥:我有些朋友讲枳实是从胃里面把气往下压的感觉。我们用枳实用于胸腔比较多,胸痹很多用枳实,胸腔里面有痰,要把它往下导。还有,枳实是把坏的东西打下去,有用的东西它不打下去。有个有名的方叫提垂汤,枳实用到60克,它有点像火箭,气往下冲的时候火箭往上走。
翁兄:你用提垂汤是治子宫下垂是吧,我看很多人治疗脱肛是用四逆散,也有枳实。包括补中益气汤,里面也有四逆散的成分,也有枳实。所以提上去,感觉是跟枳实有关系。
柯大哥:感觉枳实就是把人体不需要的东西打下去以后,脏器的负载没有那么重,就可以往上走了。
翁兄:我现在只是假设啊,感觉厚朴是跟水路或者尿路有点关系。再去看大承气汤,其实大承气汤不一定只是通大便,有可能大小便都通的。胡老会用大黄利小便,小剂量用大黄,比如4克以下,利小便的。茵陈蒿汤也是利小便。我感觉大承气是整个下焦不通,用大承气后大小便都能通畅,因为有厚朴和枳实,肠道内的和尿路的都管。
(整理:王军丽)
关于《伤寒论》学习小组
《伤寒论》学习小组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中医学习小组自组织,由一批亲近传统文化、信仰中医的义工朋友共同发起,旨在带动热爱中医、有心学习并有行动力的朋友从零开始学习中医,共同成长,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亲近和传习中医等本土文化,为中医扫盲贡献微薄之力。目前已有近余名来自北京、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海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云南、上海、黑龙江、甘肃、江西、青海、香港等省份及美国的师友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学习。学习小组每周的周日晚上6:30—8:30在钉钉app的群里通过直播和视频会议集体学习,平日在